蔡麥會令台美關係創新高 專家析美中一中分歧

人氣 850

【大紀元2023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4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結束10天「民主夥伴共榮之旅」返台,她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的效應仍在發酵。台灣專家認為,蔡麥會是台美關係新高,同時美中長期存在的「一中」的分歧也再受關注。

蔡英文這次訪問中美洲前後兩次過境美國,4月5日在加州與麥卡錫率領的一個由十幾名美國議員組成的兩黨代表團進行會晤。中共惱怒之下威脅要報復台灣。

4月8日,中共東部戰區發布消息稱,4月8日至10日,東部戰區按計劃在台灣海峽和台島北部、南部、台島以東海空域組織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4月5日,中共的「山東號」航母打擊群在台灣東海岸附近現身。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USS Nimitz)也來到台灣東部海域戒備;台灣派出巡防艦前往應對;日本海上自衛隊出動護衛艦監控。

此外,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率領的兩黨國會代表團則於週四(6日)抵達台灣。

專家讚蔡麥會是美台外交關係的新高

台灣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4月7日對大紀元表示,蔡英文跟麥卡錫的會面,是美台外交關係的一個新高。

「麥卡錫是美國第三順位的接班人,僅次於總統、副總統,他在美國的政治秩序裡面是屬於具有高度代表性的。這就是對台灣外交意義的象徵,就是聯邦政府的第三號人物,代表著美國的政治權力之一。」他說。

另外,他認為,美國新的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近日來台灣訪問,也代表國會內部深化了對台灣深刻的支持,因為每個委員會都是實際的政策制定者。

蘇紫雲表示,在蔡英文出國之前,美國眾議院的撥款委員會的國防小組主席克維特,也來訪問台灣。美國國會負責國際事務的這些委員會,都大力地支持台灣,這對中共來說是前所未見的挑戰。

他分析說,美國的國會不只是審議法案和預算,還可以制定法律,有時候是用政策去呈現的。行政部門必須按照國會的決議行事。所以這是台灣和美國另外一種實質關係的深化,對於穩定台海的安全與和平有高度的建設意義。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7日也對大紀元表示,蔡英文總統和美國眾議院議長會面,非常重要。因為以前總統過境,只可以與眾議院議長通上電話,並沒有辦法直接面對面的會談。

「而且麥卡錫眾議長是跟十幾位美國議員一起來參與(會晤),這是非常具有意義,意味著台灣跟美國之間的關係,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他說。

孫國祥說,當然,麥卡錫講話的時候,還是有提到類似一中政策等等。從川普總統到拜登總統,雖然基本上對台灣是維持戰略模糊政策,但是已越來越清楚,在蔡英文在美國會見了麥卡錫之後,這種戰略清晰到達了另外一個高度。

孫國祥解釋說,「如果未來美國眾議院議長都能夠例行性的和台灣的總統(會面),任何一任都會進行,不管在台灣或者美國見面。換言之,在一個中國政策底下,這個天花板已經到了。」

資深外交官析美中的「一中」差異

資深外交官、前台灣駐法代表呂慶龍重點對大紀元記者談到有關「一中」的中美差異。

他說,「美國是一中政策,中國(中共)是一中原則,這中間的差異很大。原則對中國(中共)來講,就是所有的行為都必須在這個原則之下。但不要忘掉了,美國不是中國的一州,也不是一省,你不要以為大家都要聽你的。」

「相對的,美國叫一中政策。既然是政策的話,就可以隨著環境的不同,(以及)國家目前的利益,它會調整的,所以政策跟原則當然不能劃等號。」

呂慶龍說,中共即使一再重複說,美國不能違反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它不敢講不能違反一個中國的政策。

「對美國來講的話,我知道你的原則是什麼,但是我有我的一中政策,所以你做你的,我在看,做過分,我有我的回應,這個是國際社會,尤其美國的一中政策,跟一中原則最不同的地方。」

呂慶龍說,美國會持續它的政策調整,只要美國和台灣的密切關係程度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就會做。美國當然很清楚中共的反應,問題是台灣為什麼要聽中共的呢?大家有不同的立場。所以中共除了用言語、軍演來恫嚇,沒有有建設性的有效做法。

「最重要的就是台灣不會投降,因為中國大陸的做法不切實際的,你從來沒有對台灣有任何貢獻,台灣從來沒有收過一毛錢的稅。」

他認為,中共會持續地打壓台灣,很多的做法都違背普世價值或者國際規範。美國相關高級的官員都清楚,中共正在試圖建立以自己的價值為主的世界秩序,這是一個挑戰,往後看,就是要靠實力。

責任編輯:胡宇龍

相關新聞
蔡英文會晤麥卡錫:台美結盟更強大
如何反制麥卡錫會見蔡英文?中共未直接回答
洛杉磯台僑藍綠同心 盛宴歡迎總統蔡英文
麥卡錫蔡英文會晤 中共砸錢僱抗議者鬧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