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歐企信心低落 中國經濟放緩成頭號挑戰

人氣 1105

【大紀元2023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最新一項調查指出,在華歐盟企業信心明顯下降,超過六成的受訪企業認為,在中國運營難度增加,他們因市場准入或監管障礙而錯失商機。調查指出,在中共當局取消「清零」政策之後,中國經濟放緩已成為營商的首要挑戰。

據中國歐盟商會週三(6月21日)公布了《2023商業信心調查》(PDF),報告指出,近三分之二(64%,同比增加4%)的歐盟企業表示,在過去一年裡經營變得更加困難,這一結果創下歷史新高。

同時,有三成企業表示,他們的營收下滑,這個數字是一年前的3倍。

據報告,有41%的受訪企業表示2022年營收有所增長,同比減少25個百分點,營收下滑的受訪企業則占30%,同比增加20個百分點,是前一年的3倍。有10%的受訪企業更表示,他們的營收大幅下滑。

有62%的受訪企業表示,去年因市場准入或監管障礙而錯失商機,這個比例也創新高。

調查還發現,中國對企業全球利潤的重要性,已連續第二年下降。

隨著在華運營挑戰加劇,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將中國視為未來投資前三大目的地的歐洲企業數量也下降了13%,創下了有記錄以來的新低。

中國歐盟商會說:「過去三年,商業情緒陷入低谷,這絕非朝夕之間可以扭轉。」

中國經濟放緩成首要挑戰

在過去兩年裡,受訪企業都將COVID-19疫情,以及中共當局嚴厲的防疫措施,視為在華營商的頭號挑戰。不過,在2023年的調查中,中國經濟放緩已取而代之,成為頭號挑戰。

超過三分之一(36%)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經濟放緩是三大挑戰之一,這反映出他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排名第二的是全球經濟放緩,29%的受訪企業將其視為三大挑戰之一。第三則為美中貿易戰,24%受訪者視為三大挑戰之一。COVID-19疫情(21%)位列第四,脫鉤(15%)位列第五。

商會認為,這突顯出中國營商環境逐漸政治化。調查發現,有近三分之二(64%)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政府是政治壓力加劇的主要來源。

「去風險策略」使投資外流

商會指出,過去兩年中,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重新評估了自身的供應鏈戰略。許多企業已經開始轉移現有投資,或將在華供應鏈與世界其它地區脫鉤。

報告指出,有12%的企業已將部分供應鏈移出中國,另有四分之一的企業表示,正在考慮轉移部分未來投資或保持觀望。

超過40%的受訪企業計劃在2023年削減在華成本,同比增加11%,這反映出在華經營難度日益加大,企業越來越多地考慮開拓其它市場。

由於美國、歐盟最新出台或即將頒布的法律,要求企業提高在華業務透明度。對企業來說,如果他們無法開展獨立第三方審計,這些新規將成為一個挑戰。

此外,西方和北京越來越長的制裁名單及出口管制清單,也讓許多企業擔心。商會預測,從中期來看,供應鏈多樣化和轉移投資趨勢可能加劇。

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BASF)、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西門子(Siemens)和大眾汽車(Volkswagen)等企業,都是該商會的成員之一。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法輪功大事紀(1992—2024年)
應對南海危機 日本助菲律賓增購5艘巡邏艦
【晚間新聞】紐約中領館爆發衝突 親共者打人
【全球新聞】兩中國人在美被抓 涉殺豬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