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燒火三相公也能考上魁首舉人?!

作者:泰源整理
召家三個兒子一起上府城鄉試。(示意圖)(〔明〕余壬、吳鉞畫作 局部)
font print 人氣: 841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時,在江右地方(江南以西地區,即江西)有個姓召的貢生(可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的生員,即秀才),他有三個兒子,兒子們從小就跟貢生讀書習禮,這家人可算得是書香人家了。大兒子的學習果然不錯,已經是個廩膳生[註] 了,二兒子也不差,排進了增廣生[註] 的行列,只有三兒子天資愚笨,考了十年的童試[註] ,都年年落榜,結果就只好當「老童生」了。

燒火三相公

召老夫子見三兒子對學習如此冥頑不化,想必是朽木不可雕也,就將他罰到廚房裡去燒火做飯,不讓他再去讀聖賢書。於是召家的「燒火三相公」的美名便流傳於鄰里鄉間。

時逢朝廷開科考試之年,召家的大兒子和二兒子都因學習優異,自然該去省城參加應屆考試。召老夫子心裡歡喜二個兒子嶄露頭角的機會來了,也叫三兒子跟著去省城。他對三兒子說:「這回我帶你兩個哥哥去省城應試,他們夠辛苦的,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張羅飲食起居,你跟著去,也好為他們張羅張羅,你看如何?」老三一聽,才恍然大悟,心裡著實不樂意,但父親的命令,豈能違抗?沒奈何只好唯唯從命。

三兒子回到自己房裡,見到妻子在床沿上坐著,低聲哭泣。三兒子不知這是為何,便問道:「眼看我兩個哥哥要去省城應試,這本來就是件好事,你為啥不高興?」

妻子停止哭泣,嘆道:「大伯二伯是讀書人,有出息!你也是個讀書人,為啥就沒出息?人家是座上客,而你卻在伙房拿吹火棍,這已經夠丟人的了。如今還要叫你跟他們去省城當聽差。你叫我在妯娌間如何抬得起頭,如何有臉做人?」三兒子苦苦一笑,委屈萬分,說:「你以為我心裡高興嗎?只是父親的命令不敢違抗啊!」妻子爭辯道:「我不是叫你去違抗父命,我只是希望你有點志氣,也去參加考試,為妻的可以光彩一些。」

三兒子嘆道:「唉,童生哪有資格去應考,只怪我生來命不好喲!」妻子說:「你這次去省城,必然要去看望丈人(妻子的父親),他是管理庫房的官員,出資報捐得監生資格就是他專門掌管的。我這裡有些金銀首飾和珠寶,你拿去給丈人為你捐得個監生,你不就可以參加考試了嗎?」三兒子一聽,高興地順從妻子的主意去做。

「燒火三相公」的人生將發生怎樣的轉變? (Pixabay)

第一次參加鄉試 廣結人緣

於是父兄四人一行到了省城,打點住下後,三兒子立即去見岳父大人,讓他幫自己納貲成為監生。他回去後就將這一訊息告訴父親。召老夫子聽到後很不高興,說:「你是個繡花枕頭,難道你自己還不清楚?為何要自欺欺人?你以為捐了個監生就能考取?你要考不取,我看你有哪樣臉面去見你丈人?」

等到公布考生名單時,三兒子果然榜上有名。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去參加鄉試了。考試那天,三兒子就跟隨兩兄進入考場。因他食量很大,家裡人就為他準備了紹酒、金蹄、燒鴨、熏鵝之類,滿滿一擔子。三兒子進入考房,看見左右考房裡的考生,都是些貧寒的秀士,於是,在進餐的時候,他就將自己豐盛的飯食慷慨地分與眾位寒士,眾寒士對他感激不已。

當晚,考題送來了,叫《譬如為山》。第二天下午,三兒子又將美餐佳餚分享眾寒士,眾寒士飽餐之後,大家一起議論起來。唯有三兒子在一旁,一言不發,問他為什麼?三兒子只好據實相告,這是他第一次參加考試,就遇到這種難捉邊際的大題,實在無從下筆。

眾寒士聽他一說,寬慰道:「要想做好這篇文章,也沒有什麼困難,在十三經中,就有不少這種帶山字的語句,你不要管它內容涵義如何,只要將它們找出來,填砌成文,洋洋數千言,都引用不完哩。」但他一向腹中空空,想要敷衍成章,洋洋灑灑,談何容易?於是眾寒士爭著為他書寫,且教他運用之法。三兒子經他們指點,茅塞頓開,提起筆來,不再像以前那樣遲鈍,只覺揮灑自如,千言立就。

鄉試完畢,大兒子二兒子都把自己寫的文章抄錄給父親審閱。召老夫子一邊品酒,一邊搖頭晃腦品文,認為他們必定榜上有名。三兒子在一旁見到,也把自己寫的文章恭請老父指教。誰知召老夫子剛看了個開頭,便拍著桌子吼道:「如此膚淺、雜亂的文章,怎麼可以拿得出來見人?你就是這樣不知道羞慚的人了。」

大兒子二兒子見到父親發了怒,便將老三的文章撕得粉碎,叫他立即出房去,免得再惹老父生氣。三兒子哭泣著快速離開。

意外中舉

這一年,派來主持鄉試的主考官,是兩個性格很怪僻的人,他們愛好標新立異,不同尋常。考試完畢,照例要設宴招待參與監考的各方官員,這個宴會名曰「搶元宴」。正副主考官帶著十八個考房的考官坐在內席,外席坐的是監臨和中丞率領的提調各官員。

在酒席宴上,眾考官恭請主考大人宣講題義,看看究竟錄取哪種文章為第一名。正主考笑著說:「做文章嘛,也沒什麼一定的方法,只要是寫得來真山真水就行!」這句話主考大人本來是說著玩的,可是中丞聽了,覺得這話說得很滑稽,不覺失聲笑了出來,眾官員一見中丞笑了,也跟著笑了起來。一下子滿堂哄然。主考大人見眾官員如此奚落自己,便拂袖而起,正言道:「我想怎樣取就怎樣取,不用你們多話!」竟然連飯都不吃,匆匆離席而去。眾考官見狀也不歡而散。他們私下議論道:「既然是大主考說了算,他喜歡什麼文章,我們就幫他找這種文章來,開開他的玩笑。」

考官回去後,發現了召老三的考卷,二位房官看了,笑不可止,眾考官聽到後,都一齊來欣賞這篇文章,他們邊看邊笑說:「有不通情理、頑固不化的大主考,必然就有這種狗屁不通的舉子,真可謂千古奇遇啊!」一位考官說道:「何不將這篇狗屁不通的文章推薦給主考大人?」二位房官急忙搖頭說:「這不好,玩笑開得太大了!」眾考官齊聲說道:「那我們大家一齊推薦,怎麼樣?」於是大家都同意了。

第二天,十八個考房的考官齊來參見大主考。將召老三的文章呈上:「卑職等奉了主考大人之命,在九千六百餘份考卷中只篩選到寫真山真水的這一篇,請主考大人過目。」

大主考明知這話中有話,但自己已經有言在先,只好硬著頭皮把召老三的文章看了一遍,煞有介事地拍案而起:「如此典雅廣博的文章,難道不能取第一名嗎?」說罷,舉起筆來,就在考卷上密密麻麻地圈畫起來,最後標為「第一名」。

眾考官一看那文章被定為「第一名」,不禁面面相覷,不敢作聲。這時,副主考聽到聲音也來了。他拿起這篇文章一看,一邊讀一邊笑,他向大主考說:「大人,這篇文章廣是廣了、博是博了,可惜膚淺浮泛,言之無物。」大主考仍堅持自己的決定,說:「這個第一名是我定的,與各位無干。張榜公布後,我自會奏彈章聽候皇上處分。」眾官員見大主考如此固執、倔強,知道事情已無法挽回,大家無言而退。就這樣,燒火三相公居然考中舉人第一名。

捷報揭曉

杭州古宅 (Pixabay)

這邊召老夫子帶著三個兒子搬到西湖邊住下。發榜這天,他大設宴席,招待親友,並等候發榜的佳音。酒席宴上,兩位兄長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給親友們傳看,一時讚頌之聲不絕。三兒子則舉碗端盤,忙著招呼客人。有人向他索取他寫的文章拜讀時,卻遭到他父兄的辱罵。一些親友為他抱不平,說:「既已參加了鄉試,為什麼不能平等對待呢?」於是拉著三兒子的手,去西湖一游,以消不平之氣。正在這時,他們見到發榜報捷者飛馬馳來,就問道:「這榜上有沒有姓召的嗎?」報捷者說「有」。三兒子高興極了,說:「我哥哥考中了,考中了!」於是領著報捷者急急來到召老夫子面前。

召家親戚聽說召家人考中了,都非常歡喜。報捷者先向老先生討賞,並沒有出示報條。召老夫子對眾人說:「我大兒子早就該榜上有名的,如今才考中,已經是太晚了,所以不足為奇。」報捷者說:「老先生猜錯了,考中者並非是大公子!」召老夫子有些驚詫:「難道是二兒子考中了,這也是意料中的事!」報捷者又說:「不是。」召老夫子最後又說:「這一定是主考官搞錯了,燒火三相公哪能得中舉人呢?」報捷者笑著說:「正是!」召老夫子不得已道:「如果真的是他考中,只屬萬幸而已,但即令中榜,也不過是副榜吧了!」

大家聽到了,開始熱鬧起來,說:「請先定賞例,等下開了報條便知。」召老夫子笑道:「好吧,如果是副榜,我就賞十金,如果是正榜,就加倍。」大夥又問:「如果是元魁呢?」召老夫子不加思索地說:「是魁就賞五十,如果是元,就賞百金!但絕對沒有中元魁的理由。」眾人讓報捷者出示報條,召老三果然是名列第一!報捷者拿著所賞百金高興而去。召老夫子這下真的愕然了:「燒火棍也能成了魁首舉人,文風變化到這樣一個地步,今後再不敢談論什麼聖賢文章了!」(資料來源:《客窗閒話》)

[註] 明清科舉中的初級考試,分為縣試、府試、院試(院試由各省學政主持,學政又名提督學院,故稱這級考試為院試)三個階段。考生通過縣、府試者即稱童生,再通過院試者即為生員,即秀才,分往府、州、縣學學習。生員分三等:廩生(廩膳生)、增生(增廣生)、附生(附學生員)。廩膳生員由官府供給膳食;在固定的名額外增加錄取的生員稱為增廣生,只領俸祿不領月米;在廩生和增生外再增名額錄取,附於諸生之末,稱為附生(附學生員)。

由各府、州、縣學中的生員選拔出來的貢生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另外,由各省提學官舉行歲考、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在科考中列一、二等者,就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
@*#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的華亭人汪瑾,五十多歲時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風吹起,他十分厭倦在外客遊,動了思念家鄉之情,便乘船南歸。在歸途他遇上了不尋常的事。陰陽兩界人事相通的事給世人展現了善惡終有報的道理。
  • 一對來自不同家境、貧富差距極大的男女同學,有志竟成終成眷屬,但是,後來遭逢戰亂生離死別……,道盡人生無常。
  • 距離嘉興三塔灣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邊。塔上下共七層,高約十餘丈,中層刻有「鶴秀」兩個大字。塔面臨大河,背後全是農田,旁邊並無寺廟。路過的人以為是當地人為鎮壓風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卻不知道塔名是什麼意思。後來問秀水縣的人,才知道塔並非為風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 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經商無著,因緣際會,因為幫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業。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一個書生遭喪父之痛時,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時。後來他幸逢貴人,竟然幫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 何醫生給兩人病情相似的人開了同樣的藥,結果卻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說:「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藥的功效,也不在醫生的技術啊。」從此閉門謝客,許多年不再談醫術了。
  • 粵語中有這樣一句方言:「財來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幾多,著幾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說:一個人發起財來自有它的方法,無須你煞費苦心地去籌謀。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註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這一點道理來。
  • 成公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邊建了一座茅廬,以捕魚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有個穿著濕衣服的人,哭泣著走來,成公以為他是個掉落水中而爬上來的人,於是就叫他進來,準備辦了酒飯,要招待他吃一頓,暖暖身子。後來這兩「人」發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親欠下巨債憂悶喪命導致家庭變故,一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子和母親被騙入「瘦馬家」,等待她的是養肥後被出售的命運。直到「買主」來「挑貨」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對艱苦餘生,她怎樣選擇?屈從偷生?還是「寧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貪不取、一塵不染的人,對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經歷人生坎坷之後,得到豐厚的回報。請看本文講的兩個這樣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