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政治宗教原因銷戶 大銀行在建立審查制度?

英國部長介入 阻止銀行因政治觀點而取消客戶

人氣 724

【大紀元2023年08月01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Kevin Stocklin報導/秋生編譯)在建立個人社會信用評分系統的運動中,大型貨幣中心銀行似乎成為了先鋒。

本週,英國巴克萊銀成為最新一家被指控出於政治或宗教原因關閉客戶帳戶的銀行。此前,在4月份,英國國民西敏寺銀行(NatWest)旗下的一家私人銀行顧資銀行(Coutts)被指關閉了保守派政治家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的帳戶並公開了其個人信息。法拉奇是英國脫歐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也是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政策的支持者。

英國銀行並非孤例。許多人說,美國最大的銀行與英國銀行步調一致,為客戶制定政治和社會標準,並懲罰那些不遵守標準的人。

哈特蘭研究所(Heartland Institute)所長賈斯汀‧哈斯金斯(Justin Haskins)告訴《大紀元時報》,「可悲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國民西敏寺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的做法已經讓人見怪不怪,有大量證據表明,美國許多最大、最有實力的銀行正在因為客戶的意識形態、社會、文化、宗教或政治觀點而歧視他們。」

哈斯金斯先生說,「藉助各種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政策和框架,銀行業經常選擇篩選出那些被視為『聲譽風險』(reputational risks)或被精英及其強大機構視為不受歡迎的行業的客戶。」

英國部長們指責銀行存在歧視問題

在美國,監管機構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的部長們已經出面保護本國公民免受政治歧視。

捍衛自由聯盟(Alliance Defending Freedom, ADF)的法律顧問邁克爾‧羅斯(Michael Ross)告訴《大紀元時報》,「最近,英國經濟大臣安德魯‧格里菲斯(Andrew Griffith)會見了一些大銀行,讓他們承諾遵守基於合法表達原則的非歧視原則。」

此外,目前英國正在制定法律,禁止英國銀行以政治或宗教為由歧視客戶。

英國財政部國務大臣(Treasury Lords Minister)潘恩男爵夫人(Baroness Penn)上週表示,「我認為我們的共識是:合法的言論自由權是最基本的。如果(銀行業)通過提供服務而使這一權利受到質疑,我們就有理由感到擔憂。」

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表示,關閉法拉奇先生的帳戶「在很多層面上講,都是錯誤的」。

克萊弗利說,「這完全破壞了我們對銀行和金融系統的信任,讓事情變得很糟。」

英國內政大臣蘇埃拉‧布拉夫曼(Suella Braverman)於7月19日在推特上發帖稱,「顧資銀行醜聞暴露了多元化、公平與包容性(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DEI)行業的險惡本質;顯然,任何想要控制我們的邊境並阻攔船隻的人都會被打上『仇外』的標籤,其銀行帳戶都會以『包容性』的名義被關閉。」

2023年7月28日,位於倫敦的私人銀行顧資銀行(Coutts)的總部。(Henry Nicholls/AFP via Getty Images)

作為英國新法規的一部分,銀行關閉客戶帳戶時必須說明理由,客戶有權對銀行的決定提出上訴。如果銀行繼續實行歧視,就可能會被吊銷執照。

與此同時,英國銀行本身似乎也在反對這些政策,至少是不願接受因此而帶來的不利輿論。

7月26日,國民西敏寺銀行首席執行官艾莉森‧羅斯(Alison Rose)在法拉奇的指控被證實後辭職,而且,據披露,她曾與BBC新聞記者討論過法拉奇的細節。羅斯女士承認,她犯了「嚴重的判斷錯誤」。

上週四(27日),顧資銀行首席執行官彼得‧弗拉維爾(Peter Flavel)也宣布辭職,承認對關閉法拉奇的銀行帳戶負有「最終責任」(ultimate responsibility)。英國政府數據監督機構已承諾展開調查,並致函各銀行,提醒它們應保護好客戶的個人信息。

英國信息專員約翰‧愛德華茲(John Edwards)說,「銀行的保密義務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很明顯,不允許銀行與媒體討論客戶的個人信息。」

愛德華茲說,「我們把錢和個人信息都託付給了銀行,任何關於這種信任被辜負的說法,都會讓銀行客戶和像我這樣的監管者感到擔憂。」

專家稱美國銀行也存在歧視行為

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也因存在政治和宗教歧視而面臨指控。

捍衛自由聯盟的羅斯說,「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情況正在美國發生。」

他說,「在此之前,顯然還有山姆‧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和全國宗教自由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Religious Freedom)」,他們的帳戶據稱被摩根大通關閉,「幾年前,摩根大通還註銷了『捍衛自由組織』(Defense of Liberty)、退役將軍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和家庭委員會(the Family Council)的帳戶,所有這些帳戶都被指定為高風險帳戶,或者聲譽風險帳戶。」

今年5月,摩根大通的長期股東大衛‧巴恩森(David Bahnsen)對該銀行提起股東訴訟,聲稱該銀行出於政治原因關閉了前參議員、美國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U.S. Ambassador at Large for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山姆‧布朗巴克建立的一個宗教組織的帳戶。

雖然該行動最終未能獲得大多數股東的支持,但巴恩森表示,「我可以肯定的是,下一次銀行經理在決定關閉像布朗巴克大使這樣的人的帳戶時一定會三思而後行,左翼媒體和右翼媒體都對此事進行了廣泛報導,我認為這對摩根大通來說並不好看。」

2021年11月,摩根大通旗下的支付服務公司WePay突然取消了為保守派「捍衛自由組織」提供的服務,只是因為小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 Jr.)參加了該組織的一場活動。WePay當時表示,他們不會為任何宣揚「仇恨、暴力、種族不容忍、恐怖主義、利用金融進行犯罪」的人提供服務。

該舉動促使密蘇里州財政部長斯科特‧菲茨帕特里克(Scott Fitzpatrick)威脅停止與該銀行的州業務往來。

2012年10月2日,紐約曼哈頓摩根大通總部的標誌。(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2021年7月,家庭委員會也遇到了類似的拒絕服務問題。

家庭委員會敘述,「雖然家庭委員會一般都儘量避免與摩根大通這樣的公司開展業務,但2021年7月7日上午10點29分,我們的辦公室收到了一封來自我們的信用卡處理商(摩根大通旗下的一家公司)的簡短電子郵件,上面寫著:『很遺憾,我們無法再支持您的業務』,上午10:30他們終止了我們的帳戶,我們無法再接受捐款。」

「近兩年來,我們一直使用這家公司處理我們的支持者通過我們的網站向家庭委員會和教育聯盟提供的捐款;如果您使用信用卡或借記卡捐款,則由這家公司處理交易;如果沒有銀行處理,非營利組織就不可能在網上接受捐款。」

3月23日,來自14個州的財務官員致信摩根大通銀行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表達了他們「對這家銀行似乎出於政治動機而對某些行業、個人和團體進行去銀行化(de-banking)的擔憂」。

他們表示,「我們的許多養老基金都是摩根大通銀行的直接股東,作為各州投資資金的管理者,我們擔心大通公司最近明顯出於政治動機的去銀行化行為違背了其信託責任。根據法律規定,你和公司的其他高管必須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因此不得將公司的長期財務利益置於與此無關的個人或政治目的之下。」

5月2日,19個州的總檢察長致信戴蒙說,「很明顯,摩根大通公司一直因某些客戶的宗教或政治傾向而持續歧視他們。」

總檢察長們寫道,「這種歧視是不可接受的,大通必須停止這種行為,並確保其商業行為與大通宣稱的反歧視政策保持一致。」

歧視可能蔓延到政治之外

一些人表示,他們擔心銀行歧視可能會超越政治和宗教觀點,蔓延到更廣泛的社會信用體系,其中可能還包括環境行為和槍枝管制等問題。

哈斯金斯說,「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目前銀行業的歧視性做法很快就會擴展到個人二氧化碳排放量,或槍枝購買等方面。」

他說,「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對槍枝公司採取歧視性措施,要麼提高收費或費率,要麼完全拒絕開展業務;美國的每一家大型銀行,從美國銀行到花旗銀行、富國銀行,都曾表示已經開始從包括貸款和銀行服務在內的整個業務模式中逐步淘汰二氧化碳排放(相關企業),這將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如果這些銀行實施它們的計劃,那麼依賴化石燃料的個人和公司——幾乎今天的每一個人——都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羅斯說,「他們用來做這件事的政策範圍非常廣,如『聲譽風險』或『政治敏感人物』,這裡並沒有一個真正的限制性原則,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看到,它針對的是任何類型的政治對手,或者任何持有激進分子甚至政府行為者認為不受歡迎的觀點的人。」

國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主任斯科特‧謝帕德(Scott Shepard)告訴《大紀元時報》,「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摩根大通銀行,它取消了弗林將軍和其他保守派人士的銀行帳戶,去年秋天又取消了布朗巴克大使的組織的銀行帳戶。」

謝帕德先生說,「就在上週,他們取消了幾位醫生的銀行帳戶,因為這些醫生正在談論COVID-19疫苗的無效性——無法阻止(病毒)傳播,也不會讓接種者產生免疫力等等,該銀行尚未做出解釋;我們在美國銀行也看到了類似的行為,美國銀行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分享客戶交易的私人信息;我們上週發現這種情況經常發生;(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雷(Chris Wray)也是這麼說的。」

2023年7月12日,在華盛頓國會山,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就聯邦調查局內部的監督問題作證。(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在7月12日的國會聽證會上,眾議員托馬斯‧馬西(Thomas Massie,肯塔基州共和黨籍)問雷,「聯邦調查局波士頓辦事處的前情報分析師喬治‧希爾(George Hill)告訴我們說,美國銀行在沒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況下,向聯邦調查局提供了所有美國銀行客戶的槍枝購買記錄,而且沒有任何地域限制,這是真的嗎?」

雷回答說,「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許多商業界合作夥伴一直都在與我們分享有關可能的犯罪活動的信息,我的理解是:這完全合法。」

一些人認為,作為私營公司,銀行可以自由選擇與任何客戶開展業務。然而,這一立場遭到了質疑,理由是金融服務的作用至關重要,它決定著個人和組織能否在現代社會中發揮作用。

羅斯說,「銀行從政府和納稅人那裡獲得了大量的救助和公共福利,因此他們有責任為公眾服務。」

他指出,「因此說,當他們回過頭來,開始將這些金融服務武器化,趕走持他們不喜歡的觀點的人,這是在違背公眾的信任。」

謝帕德說,「主導這些去銀行化和歧視政策的美國銀行似乎是那些『大到不能倒』(too-big-to-fail)的銀行,既然你得到了美國納稅人的支持,你可以保留你的利潤,而由我們承擔你的損失,那麼,你就不得歧視任何美國人的觀點。」

《大紀元時報》要求摩根大通、國民西敏寺銀行和巴克萊銀行就本文發表評論,但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回覆。

原文:IN DEPTH: Banks Take the Lead in Establishing Personal Social Credit System, Critics Charg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李琳#

相關新聞
賭博上癮嗎?英國銀行App幫你剎車
阿薩德外甥女英國銀行存款被沒收
英國銀行帳戶遺忘60年 存款增加百倍
英國銀行利潤、超市銷量超預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