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歐盟擬收鋼鐵稅 打擊中共壟斷地位

人氣 1437

【大紀元2023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易凡報導)美國和歐盟計劃對中國鋼鐵徵收新關稅。分析認為,這既可有效阻擋中共的鋼鐵低價傾銷,又可讓歐美國家重建自己的鋼鐵供應鏈。

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話報導(鏈接),美國和歐盟正在制定一項協議,針對中國和其它國家過剩鋼鐵生產徵收新關稅。這些措施主要針對受益於非市場行為的中國進口產品。相關措施針對的及關稅水平,仍在討論中。

2018年,川普(特朗普)政府為保護美國生產商,對從歐盟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對進口鋁徵收10%的關稅。

川普此舉其實旨在限制中國產能過剩的衝擊。美國商務部2018年表示,自2001年以來,美國從海外進口鋼鐵、尤其是從中國進口,導致美國半數鋼鐵廠關停,鋼鐵行業就業因此減少了35%。全球鋼鐵產能長期嚴重過剩,中國是這場危機的核心因素。

中國產能過剩 衝擊世界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據總部位於比利時的「世界鋼鐵協會」(World Steel)統計,2022年中國粗鋼產量為10.18億噸,約占全球的54%,超過世界所有其它國家產量的總和。

相對而言,歐盟27國的合計粗鋼產量為1.367億噸,不到中國的1/7;美國的粗鋼產量為8,050萬噸,不到中國的1/12。

自2000年以來,全球粗鋼產量猛增122%,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同期,中國產量暴增735%,而同期的北美產量反而下降。除中國和北美之外,世界其它地區的產量增長平均不到30%。

隨著中國鋼產量逐年劇增,鋼材出口量也不斷增加。2015年中國鋼材出口量已突破1億噸。中國的產能過剩以及出口傾銷對各國造成衝擊。

世界鋼鐵協會在2015年6月的一份聯合聲明中說,全球有一半的鋼鐵都是中國生產的,但中國的產能嚴重過剩。中國非但不減產,反而在增加產量,而且還是在全球經濟和需求都放緩的市場低迷期,令國際市場不穩定。所有地區都遭受「不公平的進口急劇增加」的問題。參與聯合聲明的有來自亞洲、美洲和歐洲的八家鋼鐵行業協會。

2016年5月,歐洲議會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稱中國鋼鐵業過度生產及削價出口,為歐盟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及環境後果。

2011至2015年期間,中國鋼鐵產量激增導致全球鋼鐵價格大跌了57%,並造成全球成千上萬工人失業。

中國鋼鐵行業的迅猛發展,源自中共的扶持政策。《華爾街日報》2018月12日27日報導,分析人士表示,中共政府各式各樣的補貼讓中國鋼鐵製造商的定價比美國市場低20%~40%。

2006年,美國監管機構首次對中國進口鋼鐵採取行動,經調查發現,中國(中共)政府對鋼管的補貼達到產品價值的30%~45%。

在中國,鋼鐵廠,特別是大型的鋼鐵廠基本都是國有企業,由中共發改委管理。這些企業能獲得免費土地、低價能源、政府資金和低息貸款等支持。而西方的企業絕大多數為私營企業。這就意味著中共是在用舉國之力和外國的私人企業競爭。

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中共近年來又在中國鋼鐵企業內部進行一系列的大範圍整合。

2016年9月,中共國務院國資委通知,上海的寶鋼集團與湖北的武鋼集團實施聯合重組,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在隨後的幾年中,寶武集團還相繼合併了安徽的馬鋼、山西的太鋼、重慶的重鋼、北京的中鋼、新疆的八鋼和雲南的昆鋼等,從而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鋼鐵巨無霸。

2021年8月,遼寧省國資委將所有的本鋼51%股權無償轉讓給鞍鋼,從而使鞍鋼的產能躍居世界第三位。

在2022年的世界十強鋼企中,中國占了六家。

美國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9月12日對大紀元表示,與正常的商業競爭不同,中共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逐利」,而是要把競爭對手「消滅」。

他說,所有的商業行為都要降本求利,但是中共在很多產業上的策略卻不是這樣。「它的做法是,想要將所有可能的競爭對手,無論品質再好都要想辦法把它們除掉。它是要藉由低價把所有可能的競爭對手先從市場上消滅掉,然後獨占這個行業。」

對於目前美國與歐盟正研議制定的針對中國鋼鐵徵收新關稅的協議,邱萬鈞表示,現在歐美國家在整個戰略上,對中共的警覺性越來越高。增加關稅既可有效阻擋中共的鋼鐵低價傾銷,又可讓這些國家重建自己的鋼鐵供應鏈。

「當然,重建自己鋼鐵供應鏈會導致價格上漲,但從國家安全角度考量,西方國家應該明白,它們必須捨棄暫時的經濟利益,接受減少對中共依賴所帶來的陣痛。」邱萬鈞說。

(記者寧芯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內幕:中共鋼鐵政策如何扭曲全球市場
被WTO判鋼鐵稅違規 美國:安全問題不退縮
世貿:中共對24億美產品徵關稅違反貿易承諾
消息:美國與歐盟計劃對中國鋼鐵徵收新關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