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評論:外擴發展才能解決住房危機 密集發展只會推高房價

作者:科里.摩根/翻譯:李平

加拿大政府需跳出密集開發意識形態怪圈,充分利用地緣遼闊優勢,向外發展。(Sean Kilpatrick/加通社)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09月13日】目前加拿大各地都面臨住房危機。政府當務之急是多管齊下,近期內想辦法收緊移民,簡化住房開發審批程序,以及加快新屋建設和開發。長期而言,政府需檢審人口和人口安居方式。

加拿大的城市,無一例外被一味追求城市密度開發的職業政客和城市規劃專家把持。在這些人口中,城市擴展一詞專門用來詆毀郊區開發,城市密集化開發一詞被頂禮膜拜。這些人的理論依據是,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越大,基建需求越小,生活成本越低。

越密集房價越高

但事實是,城市開發越密集,住房成本越高。多倫多和溫哥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一個每平方公里2,661人,一個3,088人,平均房價也是全國最貴,分別高達108萬元和123萬元,相比之下,卡爾加里人口密度僅2,100人,遠低於多溫兩地,即使最近房市炒得火熱,平均房價也才52.2萬元。

美國情況也差不多,休斯頓、鳳凰城和達拉斯等經濟發達城市,由於人口密度低,城市呈外向式開發,房價一直便宜。相比之下,紐約、舊金山和波士頓等人口稠密的城市,房價卻奇貴。

和其它北美城市相比,蒙特利爾情況有些例外,人口密度高,房價相對便宜,這是因為魁省人口增長遠遠落後於其它省,全省住房需求少,房價也因此相對便宜,蒙特利爾郊區房價也比人口稠密的市中心更便宜。

所有其它城市也都是這一情況。以卡爾加里為例,市議會想辦法重建老城區,拆掉老城區老房子,然後進行高層密度開發,老城區雖因此煥發活力,但房價漲了。老城區老房子均價64萬元,但新屋均價高達170萬元。

地方政府要想維持住房擔負力,必須想辦法外擴。如今人口稠密擁擠的商業中心模式不再像過去重要,由於越來越多人遠程辦公,越來越多企業精簡或搬遷至郊區,大城市市中心商業地產空置率一直在上升。

老式城區商圈過時 密集發展不必要

通信和物流日益現代化,老式市中心商業模式已不時興。如今電子時代,文件可電子傳輸,會議可線上進行,越來越多人無需每天到公司便可完成工作。市中心也應靈活應對,一味固守舊有模式,只會阻礙城市發展進步。

加拿大最充沛的資源是地大,應充分加以利用。大城市郊區房價雖比市中心便宜,附近的小城市房價更便宜。如溫哥華市內房子雖動輒上百萬,但附近的小城市阿博茲福特(Abbotsford)均價卻僅77.5萬元。再如多倫多遠郊小城奧沙瓦(Oshawa),房價也比多倫多便宜20%。亞省的斯特拉斯莫爾鎮(Strathmore),房價比卡爾加里便宜35%。

在距市中心50公里開外的小鎮買房,就能節省許多錢。作為政府,不應該一味將越來越多人塞進市中心龐大的建築內,而是應想辦法鼓勵人們遷居小城市。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服務,和人口10萬的小城市服務差不了多少,人們不需要一味都湧入到人口已經十分稠密的城區。

鼓勵支持小城市發展,需各級政府共同想辦法,需要時間,也需要仔細規劃。只有平衡好人口分布,才能提高生活水平和降低生活成本,除房價降外,還有其它許多附帶好處。

小城市犯罪率比大城市低,社會治安更好,社區意識更健康。加拿大政府需跳出密集開發意識形態怪圈,充分利用地緣遼闊優勢,向外發展,建設更強大和繁榮的國家,停止一味地密集發展。◇

作者簡介: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科里.摩根(Cory Morgan)是亞伯塔省卡爾加里的專欄作家和企業主。

原文Cory Morgan: To Fix Housing Crisis, Let’s Use Canada’s Abundant Space Instead of Urban Densification刊載於英文大紀元。

本文僅表達作者的觀點, 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