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後付」風行 紐約州長提案立法監管

人氣 32

【大紀元2024年01月20日訊】「先買後付」的購物模式近年來大為風行。但是由於可能導致人們面臨債務膨脹的風險,紐約州長霍楚打算立法嚴加監管,她在本週提出的2,330億美元的行政預算案中附帶提案,要求「先買後付」貸款機構必須向紐約州申請營運許可證。

「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的運作方式大致是這樣:貸款機構與零售商合作提供貸款,消費者購物時,只要付了首付後即可拿走商品,餘款通常再分三次在六週內付清。這種貸款通常不收利息,而是貸款機構向商家收取費用,通常為商品價格的2%至8%;但是消費者每次逾期付款則要付罰款,或稱滯納金,每次約為7或8美元,但有些貸款機構根本不收滯納金。

「先買後付」在疫情期間隨著線上購物蓬勃發展,所有主要零售商如沃爾瑪(Walmart)或塔吉特(Target)等也在商店裡提供這項服務。根據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U.S. CFPB)2022年的報告,「先買後付」貸款已經從2019年的1,680萬筆貸款,總金額20億美元,激增到2021年的1.8億筆貸款,總金額242億美元。但是這種貸款模式可能造成消費者過度擴張信用,導致債臺高築,貸款機構也因為不經詳查消費者的信用記錄就借出錢去,很容易遭受呆帳或詐欺風險。

因此霍楚在本週所提出的行政預算案中附帶提案,將「先買後付」的貸款機構納入州金融服務廳的監管,金融服務廳將制定管理規則,禁止貸款機構濫收或收取過高的滯納金,並要求明確列出「先買後付」的條件,並向信用報告機構通報。貸款機構也必須比照信用卡業者,實施防範詐欺措施。

霍楚這項提案獲得不少州議員的支持,如皇后區民主黨州眾議員、皇后區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席李羅莎(Nily Rozic)和長島民主黨州參議員、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席托馬斯(Kevin Thomas)都認為州府應該大力監管。

代表Klarna、Zip、PayPal和Afterpay等「先買後付」貸款機構的金融科技協會(Financi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也表示期待與監管機構合作,在科技創新和消費者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但是距離紐約州預算案的法定通過期限3月31日只剩兩個多月,這項法案能否順利附帶通過,還要看霍楚和州議會如何談判。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先買後付吸引信用小白 台立委憂卡債風暴重演
OpenPay公司倒閉 先買後付行業陷動蕩
蘋果推出「先買後付錢」Pay Later服務
先買後付服務或被視為信貸 面臨更嚴格監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