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店家、社區:解決街頭販賣的難題

人氣 511

【大紀元2024年0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在紐約的許多角落,新移民們在忙碌地謀生。街頭小販一直是紐約市新移民的謀生跳板,但隨著大批無證客的湧入,街頭小販與沿街店鋪之間的緊張關係日益加劇。近來,布碌崙八大道社區面臨街頭小販的難題,如何平衡各方權利和需求,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對此,大紀元記者採訪了一些小販、店家、商業改進區和社區人士,聽取各方的看法,探討街頭小販的困境和出路。

紐約街頭:新移民的謀生天地

在曼哈頓華埠科西街的橋底下,江蘇來的新移民尹先生擺攤賣玉石手鐲和飾品。尹先生說,他原來在法拉盛擺攤,由於那裡執法抓得緊。看到華埠的小販不多,他就來了。

去年,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報告稱,3.7萬名中國公民從墨西哥非法越境進入美國時被逮捕,比兩年前多50倍。尹先生說,走線的中國人多選紐約落腳是因為這裡(政庇獲批)的成功率要高一點,但在這邊找工作不易,尤其是剛來的移民無工作許可,他決定兼職擺攤來謀生。

「但走線過來的人也沒有多少人擺攤,他們大都是去外州的餐館,因為外州餐館一般包住和吃,只要找到供吃供住的地方,就能省下錢。找不到供吃供住的,這邊你基本上就省不下來錢。」小尹說,紐約的餐館工資低、住房成本高,還不供住,加上招工要求,因此他的選擇有限。擺攤很自由,但收入不穩定,常得「看天吃飯」,還要防被抓,所以他還從事其它兼職工作。

老外也到八大道擺攤,用不咸不淡的中文吆喝「一元一個」。(蔡溶/大紀元)

年貨攤小販:要靠政府把規矩弄好

魏先生在八大道擺攤賣年貨。(蔡溶/大紀元)

在布碌崙八大道交60街愛新鮮超市旁,魏先生正為攢錢過年做最後的衝刺。他開著私家車拉來一車年貨用品,包括對聯、福字、裝飾掛件等。他把後備箱掀起,紅底金字的福字懸掛出來,再在街邊鋪上塑料布,擺放年貨,就開始營業了。

小魏說,他來美國5、6年了,他的家人多在紐約,因此生活上沒有太大的壓力,他從王后區法拉盛大道倉庫區——一個名為「小義烏」的批發市場拿貨,出來做一下季節性的東西。「現在在紐約,攤位店面實在太貴了,(流動)擺攤是門檻最低的,可以讓大家不需要成本做點什麼事情。」

談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擺攤,試圖從中賺取生活費,小魏表示,擺攤並不容易,有人能登上頂峰,有人卻只能在低谷徘徊,「你到這裡站一天都賣不出去的話,就沒有錢再進貨。在紐約如果一天沒賺到150元的最低工資,你賣的貨又被(政府)收繳,就已經空倉。更別說要寄錢回國給家人了,這是最大的壓力。」

不過他說,擺攤最大的風險,還不是被執法,而是選錯了貨。「如果你選擇好的東西,哪怕被執法(沒收),你賺到的錢也不在乎那一點,是不是?重要的是你選東西選錯了,就像我賣的年貨,這個時間段賣不完,就成廢品,變成一分錢都不值,全部丟掉。」

「沒有一點實力的做不了。因為進貨要錢,不能隨便亂做。否則為什麼很多人很快就放棄回家了,或者在這裡撐不下去呢。」他說,小販要靠市場觸覺,根據市民的日常需求快速調整。賣什麼、在哪裡賣,都要經過市場的考驗。

魏先生說,儘管如此,小販仍然是一種自由選擇。但街頭小販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就是亂擺,影響別人走路,肯定什麼人都有。但這是政府要考慮的問題。我們自己肯定達不成什麼,都是各顧各的,只有政府把規矩弄好,才能做好。」

特色糕點攤 對顧客口味了如指掌

在八大道的一角,甄老太太(左)以手工製作的台山特產吸引了不少回頭客。(蔡溶/大紀元)

甄老太太是臺山人,在八大道交58街的一個小街角賣自己手工製作的特色糕點。「這是雞屎藤糍,有消食健胃的功效。白麻葉糍可以調理腸胃,清熱降火。」她熱情的指著糕點說。其它的品種還包括有:糯米糍、甜艾、芋頭包、鹹角、鹹雞籠、粉粿、發糍、油糍、煎堆等。

甄老太太18年前從臺山移民來美,落地美國就去餐館工作,但幾個月後餐館關門,於是轉而幫人賣貨、賣水果,最後做起了護理工作。由於公司工作不多,休息時間她開始擺攤賣自製的糕點,漸漸地做起了專職攤販。雖然辛苦,但貴在自由。

她說做這些手工糕點很費功夫,最難做的是油角。擺攤十幾年來,她常在早上4點半起床做準備,兩個兒子誰先上班就開車送她來,賣到下午3、4點賣完,收檔、推小推車搭公交車回家,為第二天的糕點做準備,一直忙到晚上11點甚至1點。看天氣好壞,每週出來兩到四天。

記者在和她聊天的過程中,見不少熟客光顧。有位常來光顧的街坊太太說:「這個好吃,我一直跟她這兒買。」甄老太太說,她賣的東西其他人沒有,她的特色糕點不僅廣東人喜歡,福州人也愛吃,顧客男女老少都有,且大多數都是回頭客。她招呼著熟客,並對他們的口味了如指掌:「靚女,你吃過兩次的鹹角賣完了,這有甜艾⋯⋯」同時通報她擺攤的最新情況:「我年初一不來」。

她說,她擺攤的初衷是維持生計,現已習慣了街頭的熱鬧,她的兒子們希望她退休,但她享受和街坊的交流,「出來有講有笑」,「整條街我的朋友很多」。

她自製的食品都放在一個購物小推車裡,並無阻礙行人,也能迅速躲避執法。她說,她明白市議員想改善街道環境,如果禁攤的話,她就不做了,因為申請牌照困難,搬遷也會導致顧客流失。

店家:政府需取締無證小販

而在肉菜市場、雜貨店經營者以及合法攤販眼中,無牌小販的湧現對他們的生存能力構成了威脅。

八大道榕城商場的老闆楊女士表示,自從小攤販數量激增,充斥著與她的商店相似的貨品後,她的生意便不如以前。且小販留下的垃圾,還讓商家吃罰單。

她抱怨道,這些小攤販不用交鋪租和街道清潔費,以低價傾銷商品,導致她的生意流失至少30%。這一情況大約是在兩年前疫情爆發後開始出現的,因此她呼籲有關部門要儘快解決這個問題。

在談及進貨渠道時,商場內的一名男店員說,這些小攤販的貨品和商場裡的基本相同。他們從同一批發商那裡採購貨物,看什麼貨跑得快就進什麼貨,供貨商會直接送貨到街上,方便小攤販。而八大道主要是平價市場,店家難以賣高端貨品,面對的多是打工人群體,他們只能販賣一些便宜的生活用品,切合居民所需,小販導致了競爭的加劇,店家在價格上毫無優勢。

對於如何解決這一競爭問題,楊女士認為,加強執法力度、取締無證小販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相關文章:八大道成混亂無序的「第三世界」考驗政府管理智慧
他山之石:SoHo BID應對街頭小販的方式
紐約攤販歷史:從街頭小販到千萬富豪 移民立足點與唐人街變遷

八大道地鐵站旁,私家車把車停在路邊,以車為庫,就地販賣水果花卉。(蔡溶/大紀元)
店家和街頭小販都在賣幾乎相同的便宜生活用品,切合居民所需,但小販導致了競爭的加劇。(蔡溶/大紀元)
店家說,街頭小販和他們從同一批發商那裡採購貨物,直接競爭。圖為街上堆積如小山的紙皮,上面印有大陸工廠的名字。(蔡溶/大紀元)
相關新聞
威尼斯畫派大師筆下的宴飲與宗教節日
紐約市議會召開聽證會討論攤販證相關法案
小販口述:走線新移民大增 失業轉擺攤謀生
布碌崙八大道髒亂問題 莊文怡、政府與商家座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