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研究顯示財務、前途及工作 成受訪職青主要壓力來源

人氣 21

【大紀元2024年05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香港青年協會的「青年創研庫」研究發現,剛進入職場的青年主要承受規劃個人前途、處理人際關係、應付工作要求等問題,並有部份出現焦慮、不安、失眠等。機構倡議政府、企業等加強支援。

「青年創研庫」在今年2月至3月,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訪問604名18至29歲在職或待業的香港青年,及22名在職場上感到不同程度壓力的青年個案。調查受訪青年的平均工作年期為2.6年,目前的壓力主要來自「財務」(36.4%)、「個人發展及前途」(35.6%)和「工作」(29.6%)。

超過三成受訪者表示,剛進入職場時承受相當壓力,尤其是在「規劃個人前途」(36%)、「處理職場上的人際關係」(34.8%)及「應付工作要求」(34.6%)等。不過,他們尋求協助時,會受到不同因素影響,主因包括「擔心被人標籤或歧視」(43.4%)及「不接受自己有情緒/精神健康問題」(34.4%)。

調查又指,他們由校園過渡至職場,面對身份的轉變,需要適應全新的工作環境和職場文化,部份青年出現焦慮、不安、失眠及情緒性進食等,而適應期大約需時2至6個月。

遇到壓力時,逾半受訪青年選擇「同朋友傾訴」(51.3%)來減壓,亦有人透過吃喝(28.8%)、聽歌、睇戲、睇劇(27.3%)、休息(24%)、購物逛街(23%)、運動健身(22.2%)等紓緩壓力。

精神健康服務 成年後要重新輪候

研究綜合受訪專家及學者意見,指出現時針對過渡階段在職青年的精神健康服務,存在缺口。就公營服務系統,青年在18歲後,便不能再使用兒童及青少年的服務,被劃為成年的服務使用者,需要重新輪候。研究指出,當在職青年遇到精神問題,要面對公營服務輪候需時,或私營服務收費不菲的困局。

青年創研庫社會民生組副召集人郭達生引述研究指,青年初入職場,需要努力適應職場文化,尤其是畢業後半年的重要適應階段。因此,建議延伸大專院校輔導服務,至有需要跟進的青年,覆蓋期為半年,並拓闊職業跟進服務,涵蓋情緒健康評估。

倡設青年心理健康服務券

該組另一副召集人張綽嵐表示,建議政府參考台灣,推出「青年心理健康服務券」先導計劃,使18至29歲的青年,透過服務券形式尋求私營的心理輔導服務,並涵蓋網上視像服務,簡化登記時所收取的個人資料,確保青年能獲得及時和適切的心理支援。

該組又建議,鼓勵企業訂立心理健康日(Wellness Day),關注員工身心健康。政府、企業及員工需共創包容文化,政府可加大力度宣傳《精神健康職場約章》,企業則可考慮成立心理健康支援組(Wellness Committee),推動職場精神健康。◇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初選案 劉偉聰、李予信脫罪 官接納多項解釋
初選案裁決前感言 鄒家成感無悔 李予信形容如「畢業」
澳洲外長關切香港初選案判決
港機場惡劣天氣增休息區 派籌等的士免排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