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同學送別「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發起者劉國旋

人氣 343

【大紀元2024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美東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發起人之一的劉國旋在與癌症搏鬥11年後,於5月4日在家中與世長辭,享年76歲。他的追悼會於5月17日在紐約華埠舉行。劉國旋的家人、親朋好友以及當年的「逃港卒友」等,一起緬懷劉國旋追求自由的傳奇的一生,送他最後一程。

劉國旋肖像畫,他有著「招牌笑容」,笑傲人生。
劉國旋肖像畫,他有著「招牌笑容」,笑傲人生。(林丹/大紀元)

靈堂兩側懸掛對聯,高度概括他一生的追求和人品:「憲政民主自由新大陸是家國 平和慈愛堅毅傳世代奏凱旋」。

劉國旋1947年12月25日出生於中國武漢,他在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擔任廣州中學生平民子弟紅衛兵「廣州兵團」的司令,那個瘋狂的年代混亂而殘酷,紅衛兵、造反派被利用完之後便被拋棄、成為替罪羊。運動高潮過後,學生被趕到農村「上山下鄉」,這些令劉國旋對那場運動產生了懷疑,思想發生了轉變。1970年代,大量廣東知青偷渡到香港,用腳投票掙脫共產桎梏、追求自由。劉國旋與未婚妻(後來的妻子)陳華美偷渡了三次最後成功,1974年底到達香港,1978年移民到美國紐約。

他到美國之後白手起家,經營過餐車、餐館,後從事房地產經紀和紀念碑業務,還發起成立了紐約廣東同學會。為了紀念那些共產主義受難者,保存人們對這些受害者的記憶,劉國旋與一些當年的逃港知青發起在美東建立「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兩塊紀念碑分別於2022年和2023年在新澤西「恆福陵園」豎立。

當天的追悼會,大約有30名當年的逃港知青、廣東同學來送劉國華最後一程,宋穎與阿陀分别致辭。宋穎說,她和劉國旋認識了大半個世紀,都是當年逃港的卒友(以前逃港叫「督卒」),他們的人生和中國的大時代是分不開的。在1970年代初,他們已經開始策劃如何逃港,「看著他和華美用熨斗和塑料布自製橡皮艇」。當宋穎也於1976年抵達香港後,她和劉國旋等人一起辦起了《北斗》月刊雜誌。

宋穎說:「在雜誌裡面,我們寫我們偷渡的故事,揭露大陸的黑暗,探討中國向何處去,從寫稿、編輯、送打字、排版、印刷,直到自己托著雜誌去報攤賣,都是我們幾個人一起去完成。當時大家很窮困,但都有理想和抱負,雖然《北斗》辦了十二期就無以為繼了,但它是我們人生不可忘懷的一章。」

2021年,宋穎和劉國旋又籌劃逃港罹難者紀念碑,紀念那些慘死在偷渡途中的逃港卒友,她說:「如果不是劉國旋全力的投入以及他在墓碑行業的經驗,這兩個紀念碑的落成幾乎是不可能的。」

建碑組成員、文革知青歷史研究者阿陀表示,劉國旋一生追求自由,有著「招牌笑容」,「笑傲人生」。

阿陀說:「他的笑,是一種自由人的笑,當年我們投身文化大革命時,我們追求的是天堂之路,但是文化大革命把我們帶入地獄之路,所以我來到這個自由世界後,我就認識到法耶克講的話:『這個制度是通向奴役之路』,所以我們始終不走向殿堂(不從政),我們要保持一個自由人的人格,劉國璇的笑就是一種自由人的笑,他一生都是自由的。」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 15日將在新澤西揭幕
「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第二碑北美落成
逃港知青後代:我站在前輩的肩膀上
特別的「生前告別會」 逃港知青劉國旋笑傲人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