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5周年前 香港《時代論壇》頭版開天窗

人氣 6109

【大紀元2024年06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報導)「六四」事件35周年紀念日前夕,香港《時代論壇》最新一期頭版大量留白(亦稱「開天窗」)。該週刊社評寫道,作為傳媒,「毋負歷史、毋負讀者,惟有將段段文字化作空格子與一片白,以應對當前局勢。」

這份香港基督教週刊《時代論壇》(Christian Times)在1989年中共鎮壓天安門廣場民主運動35周年前,將最新一期1918期6月2日出版的頭版,大部分留置空白。空白處寫道,「今期頭版專題因事未能刊出,還望讀者見諒。」

「六四」事件35周年紀念日前夕,香港《時代論壇》最新一期頭版大量留白(亦稱「開天窗」)。((網絡截圖)

在這一期頭版,從左邊刊出的「頭版專題」點擊進去,沒有文章,只有文字「頭版專題未能刊出」,以及「今期頭版專題因事未能刊出,還望讀者見諒。」

「六四」事件35周年紀念日前夕,香港《時代論壇》最新一期頭版大量留白(亦稱「開天窗」)。((網絡截圖)

從頭版第二條「社評」點擊進去,這篇題為「站在歷史記憶的肩膀上禱告」(點這裡)的文章寫道,「那年的春夏之交,成為一代港人的集體記憶、政治倫理的啟蒙與定規。長年存在於集體記憶之中。」

「誠實面對歷史,不是為了延續冤讎,更不是為了抹黑煽動,而是為了讓未來的悔改與復和有根有基;也為了讓社會能夠正視事實,得以從錯誤中學習,避免覆轍重蹈。」

該社評還寫道,「為逝者擺上悼念,為生者付出關懷,是人之常情,也是良善與仁愛的表現。」

「近年香港社會的變化,翻天覆地,形格勢禁。即使是源於歷史記憶的禱文,也可能惹來『關注』;某些人的經歷與回憶,便顯得格外敏感。」

「作為傳媒,要毋負歷史、毋負讀者,惟有將段段文字化作空格子與一片白,以應對當前局勢。」

再從頭版第三條「報導」點擊進去,從標題到文章整個「開天窗」,都是小空格,只有個別幾個字。

「六四」事件35周年紀念日前夕,香港《時代論壇》最新一期頭版大量留白(亦稱「開天窗」)。((網絡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時代論壇》創辦於1987年,現任社長由專研媒體與神學的資深傳媒人任志強博士於2016年接任。據該週刊臉書介紹,「疾風中企硬,戍樓匯眾聲。《時代論壇》,一個以基督教角度提供時事探討與信仰思考的平台,面向教會,面向社會。」

香港曾經是中國唯一一個在維園舉行紀念六四活動的地方。在自1989年6月4日中共殘酷鎮壓後,香港支聯會從1990年至2019年不間斷地組織最多達20萬人的燭光守夜活動,但在2020年開始被阻止,2021年支聯會被解散。

2019年6月4日,「六四」30周年,香港支聯會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燭光悼念集會。(蔡雯文/大紀元)

近年來,香港社會發生變化,自2020年6月《港版國安法》出台,對港人的限制越來越多。大批民主人士被控犯有名目繁多的所謂治安條例被捕被判刑。

週二(5月28日),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等七人在香港再次被捕,被指控「煽動叛亂」,違反《基本法》23條,「利用即將到來的敏感日期」在社交網絡上發布帖子。港府直接提及「六四」這個詞。

為悼念「六四」屠殺受難者而舉行了30多年的天主教彌撒,最終也於2022年被取消,組織者擔心此舉違反香港安全新法律。

但是歷史並未被人們忘記。此前,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在教報撰文,提及「35年前發生在首都那場耗人生命的事件」,又指事件「始終是一個傷痛處」。

5月30日發行的公教報刊登了周守仁的一篇文章,題目是「『眾裡尋祂』就是每年這時期⋯⋯」。他沒有明確指出是何事,但顯然是指1989年在北京發生的「六四事件」。

「我們再次臨近每年這個時期。我想說的會帶來悲傷與希望、與三十五年前發生在首都那場耗人生命的事件同時並存。無論一些人多希望那次事件會告一段落,但它仍然令很多人不安。」

他說:「三十五年前的事在我們內心某處留下了深深的創傷,儘管它已經被掩蓋或已結痂。它始終是一個傷痛處,仍需要適當的處理以做治療。」

他說:「雖然記憶再沒有那麼清晰,但內心的感覺仍然存在,尤其是到了每年的這個時期。」

責任編輯:方曉#

相關新聞
六四35周年前夕 南加州「坦克人」雕塑遭損毀
「六四」35週年將至 波士頓華埠6/2悼念
六四35周年前夕 盛雪遭持續網絡攻擊
六四前天安門廣場疑有警察被車撞飛 引猜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