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美聯儲樂見貨幣供應量再度增長

人氣 356

【大紀元2024年05月29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Ryan McMaken撰文/原泉編譯)3月份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長率再次下降,但3月份的降幅是16 個月以來降幅最小的一次。此外,3月份貨幣供應量環比增長率為兩年來最高。目前的貨幣供應量增長趨勢表明,貨幣供應量在經歷了一年多的歷史上較大的收縮後,持續出現好轉。截至3月份,貨幣供應量似乎已進入穩定期,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持平或下降,但在過去幾個月中出現了明顯的增長。

目前,貨幣供應量已連續17個月呈同比負增長。2024年3月,貨幣供應量繼續下滑,同比增長率為-2.57%﹐與2月份的-5.76%的下降率相比有所上升,與2023年3月的-9.87%下降率相比要小得多。目前,負增長已經持續了一年多,並且在過去一年半的大部分時間裡,負增長都低於-5%,貨幣供應收縮是大蕭條時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在2023年之前,至少60年來,貨幣供應量在任何一個月內的同比降幅都沒有超過6%。

貨幣供應量的大幅下降似乎暫時告一段落。事實上,當我們觀察貨幣供應量的月度變化時,發現從2月到3月,增加了0.98%。這是自2022年3月以來的最大增幅。以月為單位,過去10個月中有7個月的貨幣供應增長為正值,這進一步表明貨幣供應的新趨勢是趨於平穩或恢復持續增長。

這裡使用的貨幣供應度量——「真正的」或羅斯巴德-薩勒諾(Rothbard-Salerno)貨幣供應量度量(TMS)——是由默里‧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和約瑟夫‧薩勒諾(Joseph Salerno)制定的度量,旨在提供比M2更好的貨幣供應波動指標。(獨立經濟研究所米塞斯研究所現在定期更新這一指標及其增長情況)。

近幾個月來,M2增長率與TMS增長率的走勢相似,但TMS的同比下降速度快於M2。3月份,M2的增長率為-0.28%。這比2月份-1.82%的增長率有所上升。2024年3月的增長率也高於2023年3月的-3.74%。此外,M2的總體增長也高於TMS,今年2月至3月,M2增長了1.1%。

貨幣供應增長速度往往是經濟活動的衡量標准,也是預示經濟衰退的指標。在經濟繁榮時期,隨著商業銀行發放更多貸款,貨幣供應往往會快速增長。而在經濟衰退之前,貨幣供應的增長速度往往會放緩。

需要指出的是,貨幣供應並不需要實際上的收縮來表明經濟衰退。正如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指出的那樣,經濟衰退之前往往只是貨幣供應增長放緩。但是,最近幾個月我們看到的負增長,確實有助於說明貨幣供應增速下降的幅度和速度。這通常是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危險信號。

綜上所述,經濟衰退往往要等到貨幣供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緩後,開始重新加速才會顯現出來。20世紀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2001年的網絡泡沫和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都是如此。

儘管去年貨幣供應總量大幅下降,但貨幣供應的趨勢仍遠高於1989年至2009年20年間的水平。要回到這一趨勢,貨幣供應必須再減少3萬億美元左右,也就是15%,總量降至15萬億美元以下。此外,截至3月份,貨幣供應總量仍比2020年1月增加了30%以上(約4.5萬億美元)。

目前,TMS貨幣供應量比2009年增長了185%以上﹐M2供應量同期增長了145%。在目前19萬億美元的貨幣供應中,有4.6萬億美元(24%)是自2020年1月以來創造的。自2009年以來,已經創造了超過12萬億美元的貨幣供應量。換句話說,近三分之二的貨幣供應總量是在過去13年裡創造出來。

在這樣的總量下,貨幣供應量下降10%只會對新創造的巨大貨幣量造成很小的影響。美國經濟仍然面臨著過去幾年來龐大的貨幣過剩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在經歷了17個月的貨幣供應負增長之後,我們在過去幾個月裡只看到就業放緩的部分原因。(例如,自2023年末以來,全職工作的增長已轉為負值,而就業人員總數則持平)。此外,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通脹率仍遠遠高於2%的目標值,主流經濟學家關於大幅「去通脹」的預測是錯誤的。

美聯儲和聯邦政府需要降低利率

與大多數中央銀行一樣,美聯儲也面臨著兩個相互衝突的政治挑戰。首先是價格通脹。各國政府擔心高水平的物價通脹,因為眾所周知,高通脹會導致政治不穩定。中央銀行對抗物價上漲的方法之一是允許利率上升。

第二個挑戰在於,人們期望一個政權的中央銀行幫助該政權發行債務和參與赤字支出。中央銀行提供這種幫助的主要工具是保持政府債務的低利率。中央銀行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通過購買政府債務,從而人為地增加對政府債務的需求,推動利率回落。問題是,購買政府債務通常需要創造新的貨幣,從而給物價上漲帶來壓力。

因此,在物價上漲時,中央銀行面臨著兩個相互矛盾的任務:保持價格通脹率和利率處於低位。

這就是美聯儲目前的處境。儘管預言中的「去通脹」並沒有出現,CPI通脹率也沒有回到2%,但美聯儲最近幾週明確表示,它沒有提高政策目標利率的計劃,從政治上講,美聯儲不能讓利率上升,因為人們希望美聯儲阻止政府債務支付的利息(即收益率)大幅上升。

最近,經濟學家丹尼爾‧拉卡列(Daniel Lacalle)解釋了這個問題的一些細節:

「美聯儲『不再進一步收緊貨幣供應』的決定是在全球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受到質疑的情況下做出的。外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已升至歷史最高水平,但這一數字具有誤導性。相對於新債券的供應,需求已經減弱。事實上,美國財政部預計將大幅增加新債發行,這讓美聯儲感到頭疼。當公共債務利息支付達到一萬億美元時,借款成本將顯著上升,投資者需求依然強勁,但不足以跟上赤字失控的步伐。」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已連續兩個月下降,至7,750億美元,而日元疲軟可能需要日本央行出手干預,這意味著拋售外匯儲備裡的部分美國國債。」

有鑒於此,貨幣供應量的增長沒有早一點轉為正值就相當令人驚訝了。

美聯儲現在所做的可能是「等待和希望」策略的最好詮釋。美聯儲拒絕讓利率上升,但也沒有降低目標利率。相反,美聯儲似乎在保持目標利率的穩定,只是希望能有什麼事情發生使國債收益率回落,而不需要美聯儲印更多的鈔票來購買更多的國債,冒著新一輪政治上有害的物價上漲的風險。然而,「希望」並不是什麼好策略,可能的結果是美聯儲將偏向於保持低利率,以便政府能夠借到更多的錢,這對普通人來說意味著更大的物價上漲。

作者簡介:

瑞安‧麥克馬肯(Ryan McMaken)是《Mises Wire》和《奧地利人報》(The Austrian)的編輯。他擁有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經濟學和政治學學位,2009年至2014年擔任科羅拉多州住房部的經濟學家。他著有《共產牛仔:西方流派中的資產階級與民族國家》(Commie Cowboys: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Nation-State in the Western Genre)一書。

原文:The Money Supply Is Growing Again and the Fed Wants It That Way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貨幣緊縮通膨影響 製造業產值年減近兩成
美聯儲理事:美元仍是世界儲備貨幣
貨幣政策 美日台不同調
美眾院通過法案 阻美聯儲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