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泰世華調查:半數被詐騙者不報案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戴德蔓台灣台北報導)近年詐騙集團猖獗且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國泰世華銀行在25日發表《反詐行為調查報告》,針對全台18歲至70歲以上各年齡區間的民眾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75%民眾於三個月內收過詐騙訊息,31%民眾曾有被詐騙得逞的經驗,等同約每3人就有1人受騙,另外,他們還發現,有半數被詐騙者不檢舉、不報案,原因可能是「就算報案錢也拿不回來」、「怕被認為笨或貪」。

國泰世華銀行說,他們以「詐騙滲透率」、「反詐意識」及「遇詐後行為」三大關鍵構面進行分析。以詐騙滲透率而言,發現全民皆受詐騙威脅,且遭詐騙得逞的民眾,在年齡、學歷及地區方面皆無明顯差異,顯示詐騙攻擊並非針對特定族群。

此外,他們說,常見手法則以「網購詐騙」及「假投資詐騙」為最大宗,佔近60%;而遇到「假冒親友詐騙」及「假檢警詐騙」則以60歲以上民眾比例為最高。顯見歹徒因應不同目標對象會施行不同情境詐術,國泰世華提醒,面對各方訊息應抱持「零信任」態度,謹慎求證為防詐不二法門。

在反詐騙意識部分,調查發現,有41%認為「詐騙訊息太多檢舉不完」,更有19%「不知道如何檢舉或分享」以及「大家應該可以辨識我不需要檢舉」。

而誤點或誤信詐騙訊息的原因,有34%認為「訊息及連結太逼真」,其次33%「疏忽未留意到是假的」,等同有高達六成以上的被詐騙者,是因詐騙訊息以假亂真、一時不察而遭詐騙,因此提高民眾識詐知能、熟悉詐騙樣態更顯重要。

另就「遇詐後行為」,國泰世華依序針對民眾遭詐騙後,是否勇於「檢舉」、「報案」、「分享」三大態度面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被詐騙者中,有60%的人「沒有檢舉」、43%「沒有報案」,甚至財損達百萬元以上者,仍有26%不報案。

調查發現,主因「就算報案錢也拿不回來」、「不知道如何檢舉」、「怕被認為笨或貪」三大原因影響報案意願,顯見被詐騙者擔心因受騙而被貼上負面標籤。他們認為,建立更友善的受害者社會氛圍,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數發部攜手Google、LINE 強化網路防詐措施

數發部24日邀集Google、LINE共同研商防詐措施,會中平台業者都表示,會盡力配合立法院審議中的行政院版《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也會優先處理通報的高風險詐騙案件,與數發部共同打擊網路詐騙行為。此外,7月4日將邀請Meta進一步研商防詐措施。

數發部長黃彥男在會上表示,「打詐通報查詢網」預定今年8月上線,整合各社群平台的偽冒訊息檢舉管道,提供民眾即時查詢或通報可疑詐騙訊息。未來系統將逐步達成自動化目標,將可疑訊息交由政府或民間各單位處理,並隨時公告處理進度。

此外,數發部已邀請網路廣告平台業者建立受信任通報機制,提供聯絡窗口,設立公私協力綠色通道,並建議業者設置AI自動判別詐騙廣告機制。◇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