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腐敗嚴重 4家銀行超680億元被挪用

人氣 1587

【大紀元2024年06月26日訊】中共審計部門近日公布了12家國有金融機構去年的審計情況,涉及大量的違法違規案件。被披露的案件中,4家銀行超過680億元(人民幣,下同)貸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轉套利,還有3家保險公司通過造假騙取和瓜分財政補貼數億元。

6月25日,中共審計署網站發布國務院關於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它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報告》顯示,重點審計的12家國有金融機構資產總額60.43萬億元、負債總額47.48萬億元,淨資產收益率0.78%到18.57%。審計內容還包括4家重點金融機構政策落實情況。

審計發現,6家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含金量不高,有的將其它類貸款違規變造為科技、綠色、涉農等重點領域貸款。同時部分信貸投放虛增空轉,其中5167億元即貸即收,在考核前發放、考核後收回;還有的等額存貸,企業在貸款前存入等額存款或貸款後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銀行。

此外,4家銀行680.59億元名義上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的貸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轉套利。

至2023年底,4家銀行未完成2020年底前出清任務,仍為461戶「殭屍企業」等保有貸款餘額314.41億元,其中34.84億元為2023年新發放;306.09億元風險資產通過「無效重組」、違規展期等方式虛假盤活,長期以「仍未不良」的虛假形態占用信貸資源。

《報告》還提到了重大違紀違法問題查處情況,2023年5月以來,審計共發現並移送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310多件,涉及1200多人。

《報告》稱,藉助信息技術鑽監管漏洞等腐敗行為更趨隱蔽,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開始顯現。如金融監管部門某司級幹部利用職務影響力,長期扶持特定民企提升行業競爭力,收取巨額錢款及股權,並通過同一網點先取後存、借用親屬銀行帳戶、虛擬貨幣交易等「技術處理」,隱藏民企轉款來源。

一些企業利用國家生態保護、高新產業等支持政策,勾結公職人員違規取得經營權,或弄虛作假騙取財政補貼。

如全國首台套首批次應用保險,由中央財政按保費的80%給予投保單位補貼,但有3家保險公司2019年至2022年夥同多戶企業,通過投保、理賠等環節造假,或擴大保險責任等方式,騙取瓜分中央財政補貼3億多元。

責任編輯:李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下滑 信用卡數量一年蒸發2800萬張
中國多家頭部財險公司一季度淨利下滑
疑涉恆大財務弊案 普華永道遭21家大客戶解約
年內第三批 中國8省市集中宣布關閉金交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