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云南八日游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18日訊】帶著兩千金假洋鬼子,12月21日由荷蘭飛港,憩息、探親、訪友、美食、購物,一連3日。

24日晨我們就跟旅行團飛昆明。兩個假洋鬼子一路上東張西望,問東問西,興高采烈。和大多數團友一樣,這兩個假洋鬼子也以為因陽光充足而取地名為”昆明”。女導游說,昆明是少數民族語,意即”住在滇池的人們”。云南不是因在云彩的南端而得名,云南名稱來自”云岭之南”。

當天下午我們捉緊時間先游昆明花鳥市場。女導游說:” 花鳥市場顯示我們昆明人--男的或女的,愛花鳥、喜寵物,生活清閑安逸”。的确,我們看見滿街行人,走路不急,說話慢條斯理,個個神情安祥自在。穿民族服裝的很多,五顏六色,很壯觀。女導游說:”中國有56個民族,云南占26個,其中不少其他省沒有。你們看那些背褙孩子,左手一個大袋,右手一個大包,是父親還是母親?”。奇哉,是男的!女導游說:”這也是云南一怪,日本、韓國大男子主義在我們這里行不通。你們看女當家走在前面一搖三擺,買東西、講价、付錢,錢袋由她管。后面男的是運輸大隊長”。

晚上游”啤酒街”。女導游說從啤酒街可看出我們昆明人的夜生活。我盯著女導游的德國人彩虹眼, 奇怪地問:”中國啤酒業興起于改革開放之後,難道祖國邊陲昆明,住有這么多德國人,在短短十几二十年內就傳授給昆明人德國啤酒文化?”。她的彩眼一笑:”久聞香港有馳名中外的桂蘭芳,我們近年創設了啤酒街,這趟觀光主要是要讓港人比較比較,回味回味”。

雖然啤酒街的眾多小販,頭戴圣誕老人的紅帽,傾力在推銷圣誕禮物,但与華洋混雜的香港或歐美洋人之圣誕節日相比,無論神韻或气氛,都相差甚遠。歷史、宗教、文化差异太大了。依我看,云南26個民族,甚至中國56個民族,短期內似乎還難与西方圣誕節接軌。啤酒街上的”圣誕快樂”,僅僅是商人的生意經而已。

回旅館時,女導游問:”你們猜:司机、旅館女經理和我,哪個是少數民族?”司机個子不高,清瘦,有兩撇須,小眼睛,皮膚黑,話少,笑容可掬,有三分之二的團友說他是少數民族。旅館女經理身段苗條修長,眉清目秀、說話含笑帶羞,把街講成”該”,北京講成”白京”,有三分之二的團友猜她也是少數民族。女導游嘛,臉蛋漂亮,青春逼人,滿口京片子,話既不多說,也不少講,要強調的語句,一定清晰地重复一次,然后盯著每個人的臉。瞥見團友心不在焉或在打盹,俏臉上會掠過一絲怒气。團友歸隊遲了,她就笑容僵硬。看她的那雙杏眼,還內戴日耳曼人藍瞳孔的隱性眼鏡呢--哼哼!這不是漢族母老虎是什么!?

咳喲喲!整團的人大跌眼鏡了:她才是少數民族傣族姑娘!她還冷冷地補上一句:我姓刀。大家捏了一把汗:媽呀!久聞云南刀吹毛即斷,削鐵如泥。

來云南前大家還聯翩遐想:被傣族俏姑娘拋中了彩球,該多么浪漫!哎喲喲!若被這傣族刀姑娘”娶”回家去,煮飯燒菜、洗衣褲換尿布。。。家務絕對要男的全包了;出門時刀姑娘在前面一搖三擺,我們要背孩子,雙手提物,一生一世在她后面做觀音兵了。

媽媽咪喲!

我問司机,他的另一半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他說漢族。

“國家對少數民族有优待:生男生女不設限,考大學補學分,工資有補貼,思想行為不嚴求。我們漢族在云南雖是少數民族,但享受不到少數民族优待政策”,司机補充。

第二天上午游西山龍門。沿崖徑拾級而上,飽賞崖壁上的道教雕刻塑像,爬到最高處,500里滇池風光盡收眼底。刀姑娘說,祖父母与爸媽告訴過她:她出生前,滇池很大很美很迷人,那時昆明气候比現在好得多。后來被群眾運動填池造田,無奈爛地种不了庄稼,最后就蓋商品房与工業區,自然環境与生態受到極大的破坏,雖然花了天大數目的金錢,但至今還沒能搶救回來。

不一刀指出這是毛主席親自發動的文革所一手制造的禍國殃民債,充分顯示出刀姑娘的厚道与寬容。想當年,1973-74年吧,周總理陪”國際玩友”西哈努克親王游昆明。昆明領導人及時修建了許多好路,并修補了槍炮手榴彈遺留下的所有文革內戰痕跡,一切一切粉飾一新。但滇池填出的這塊爛地,還是被總理見到了。云南領導人當時還自豪地說:”我們學全國人民向海要田!”。沒料到周總理生气地說:好好的風景區,糟蹋成這個樣子!

下午游市區。在碧雞城門,人山人海,仙樂飄飄,原來百貨大樓在表演時裝,麗人們帥哥們身穿各种名牌奇裝异服,在百貨樓梯一上一下,隨著音樂擺弄身段、左顧右盼;而昆明男女老少,則擠滿在樓下街上,拉長脖子張開嘴巴看得出神。

我們也逛了敖爾瑪SAM會員超市,發現規模宏大、商品齊全、管理先進、价格比許多國營或民營低廉,据說已口碑遠播。我暗想:這些外資跨國公司挾其龐大資金,可能計划先虧本兩三年,打垮了中國競爭對手后,才調整賣价。

第三天游九鄉。

昆明-九鄉山路,是峰回路轉的紅土高原羊腸小道,車程約4-5小時。九鄉是窮鄉辟壤,山深崖險,山洞、崖洞、石灰洞、大岩洞特別多,奇形怪狀,鬼斧神工,瀑布、急流、涌泉更蔚為奇觀。若九鄉岩洞自謙第二,桂林岩洞應不敢自夸第一。要打毛澤東的游擊戰,展示神出鬼沒的現代孫子兵法,九鄉是最最理想的地方。九鄉也是珠江的發祥地,先富起來的廣東人,不僅要感謝鄧爺爺,也應飲水思源,感謝云南才對,沒有云南肥水慷慨地注入珠江,哪會有珠江流域的富饒与繁榮?!

彝族女導游解釋:我族名稱繁多,但自稱彝族者過半。解放初期毛主席接見我族首領,他欣賞彝字有米有衣,祝愿我族丰衣足食。于是我族經過民主協商,決定統稱為彝族。

至于九鄉名稱,一,可說來自第九鄉鎮;二,我們彝族喜愛杯中物,每天無酒不歡,有朋自遠方來,不醉不休,所以我的可愛的家鄉又叫酒鄉。

我注意到彝族、納西族稱太陽為”NE与NI” (緬甸人稱太陽為NE ,日本人讀日為NI),手為”LEK”,黑色為”NEK”或”A NEK”,黑手為”LEK NEK”或”LEK A NEK”,形容詞放在名詞後--讀音、聲調、文法,与緬文相同,而且,現代緬語、彝語、納西語同樣都不發K,T等尾音了。納西族喜愛打獵,歷來也被稱為MOSO摸索人,而緬族叫獵人就是MOSO。MOSOPO摸索埔是緬族的發祥地 (在緬甸中部)。再舉個例:”我愛太陽在東方”,彝族、納西族都講成”我太陽在東方愛”,動詞必須放在句子的最后面,這點与緬文、日文完全相同。由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神話故事、體形臉型等比較、追查後,我怀疑緬族与彝族、納西族,極可能是同源同族,緬族先民完全可能由甘肅、青海,經這一帶一直游牧南下到緬甸中部的。最近据考證日本人与彝族有歷史關聯,這點誠非空穴來風。

記得日本歷史教授井上清先生曾跟我談過:二戰結束時,有不少在中緬邊界的日軍,因迷戀親人般的LOLO多情姑娘,死都不肯回日本。据查,元明清時代彝族也被稱作羅羅,英文拼寫為LOLO。

第四天游麗江,那是長江上游金沙江U字型拐彎的地方,也叫”長江第一彎”。三十年代初賀龍的紅二方面軍曾由此北上抗日;相傳諸葛亮的”五月渡瀘”与忽必烈的”革囊渡江”,也都發生在這一帶。

女導游与司机換了納西族。她解釋了納西的意思:納(NEK)是大黑,西是人。她要我們叫她”潘金妹”,叫司机”潘金哥”,還笑說是水滸傳里的潘金蓮兄妹,名字好記。

團友們笑著回答:我們個個都是打虎英雄武松,不是那矮冬瓜武大郎。若潘金妹再去与西門慶打情罵俏,還是會鬧命案的。潘金哥哈哈大笑,潘金妹則故作惊慌狀,說千万不要誤會,我們納西族男女都喜歡胖,都喜歡黑,認為胖就美,黑就美,潘金妹無他,是” 胖就美”的諧音。

潘金妹帶我們游麗江古城--那是納西族按照諸葛孔明的八卦陣与陰陽五行建成的。它把玉龍雪山流下的雪水,在入城水車處進行分流,分成三條小河直奔城內,然后再分出眾多橫向支流,流經家家戶戶之門前屋後。所有屋前都搭橋、栽樹,總共搭出365橋与栽出千多棵樹。綠樹、小橋、流水、人家,組成了俱有中國特色的東方維尼斯。麗江古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潘金妹問:我們麗江古城從不建城牆,知道為什么嗎?

我們抓耳摸腮。潘金妹笑:”原來您們姓孫”。我們莫名其妙,她補充:”玉皇大帝封您們做齊天大圣嘛”,原來她拐彎笑我們像猴子。

最后她亮出謎底:“明太祖朱元璋賜我們麗江納西族土司姓木。木土司深通中原文化,更擅長 陰陽八卦,他怕建了城牆會受”困”。我們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不敢再抓耳摸腮了。潘金妹笑道:”木圈了牆,不是困字嗎?”。

四方街是古城中心,全用當地開采的五彩石鋪蓋。該主街四通八達,是中華大地經四川云南去緬甸、東南亞、西藏、西域、印度、波斯、阿拉伯、歐洲羅馬的茶馬古道重點,中外馬幫必經之路,是兵家必爭之重地。那時的馬幫,搞的就是現在說的” 物流”,天天忙著運送馬、鹽、茶、絲綢、藥材、土特產、日用品等。近千年的人流、馬流、物流,遂把鋪蓋四方街的大石塊,磨踏得光滑明亮,也把歐亞連成一片,互通有無。

每當四方街臟了,歷代管理員就會降下橋頭水閘,讓河水高漲溢出,把四方街這條物流古道,沖洗得干淨明亮,讓”胡人們””馬幫們”在馬鈴的叮鐺聲中,悠然打道回國或向中原繼續赶路。

街頭有東巴圖像象形文字牆。我們站在牆前,挖空心思解讀納西先民的東巴經” 天書”。東巴文是從圖畫字向象形文過渡的文字,目前東巴經書有几万本,東巴經師至今懂讀懂寫,它比蘇美爾与巴比倫的契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文字、中美洲的馬雅文字、殷商的甲骨文都更原始,但更完善,它被國際學術界譽為”世界僅存的最完整的圖像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這是納西族對人類的貢獻。

下午,我們乘搭纜車”爬”上玉龍雪山頂,觀賞玉龍雄姿与藍天紅日,察辨各類經濟林木与藥用植物,并還向山頂納西与彝族歌舞團學習唱歌跳舞。

若說我們是在”接受再教育”,一點不錯。

第五天游大理。

原以為大理是因聞名中外的大理石而得名。謬也,美麗的白族女導游說:我大理國王要大治大理國家,因而叫大理國”。

大理西有蒼山,它不只盛產大理石,還以飛云、白雪、奇峰、懸溪四大奇觀而聞名;大理之東,有洱海,其形如耳,浪大似海(云南一怪:高原無海,湖有浪就被夸稱為海,但500里昆明湖卻又謙稱為滇池)。蒼山洱海孕育了南詔國与大理國的几代英雄人物。

三座白色磚塔,三分鼎立于蒼山洱海靈山秀水之間,閱盡了南詔國与大理國的興起与滅亡。歷代的強烈地震,几乎震蹋了所有建筑物,但”西安小雁塔”似的主塔,至今巍然不動,而南北兩小塔,也只不過向主塔傾斜了6度与8度而已,三白塔亭亭玉立,相互襯托,渾然一體,充分展現出南詔大理國高超的建筑水平与藝術布局。

大理國的前身是南詔國,那主要是彝族在唐朝的扶持下,滅了五詔而建立起來的云南國。詔是王的意思。南詔國利用唐朝与吐蕃(蕃古音讀BO,吐蕃之英文 名為TIBET)的矛盾,擴張版圖至越南、老撾、柬浦寨、泰國。緬甸的驃國、彌臣國就是被它掠奪与消滅了的。

緬史上所說的東方王UTHIBWA并不是中國皇帝,而是南詔王,妙香國(吐蕃賜的梵文封號)不是中國,而是南詔國。緬史有誤。

大理國主要是白族建立的,它一改南詔國的對外侵略、掠奪政策,盡力大治大理國家,并与唐宋王朝保持友好往來,終使人民安居樂業,國泰民康、人才輩出。大理國雖然數次消滅了入侵的唐兵(共20万),但那只能怪唐末李宓將軍欺上瞞下、欺人太甚。為了表明白族的泱泱風度与睦鄰友誼,大理國還建了万人墓,以安息唐將李宓与20万唐兵的英魂,至今香火不息。

白族女導游一身白絲帽白絲衫白絲褲,玉洁冰清,宛如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蓮。當我們在文獻樓品嘗滋味獨特的”三道茶”,欣賞白族傳統的音樂歌舞,沉醉于中原早已失傳的唐宋宮廷樂--”洞經音樂”時,听到出水白蓮幽幽地說:”我們喜歡洁白顏色,因而叫白族。我們的衣服、房屋、牆壁、佛塔都是白色的,蒼山盛產漢白玉,玉龍山頂白雪皚皚,19名峰白云繚繞,白族姑娘肌膚白嫩。我們認為白最美,与愛黑的潘金妹納西族剛剛相反”。

白蓮帶我們到漢白玉觀音菩薩前照相。在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白衣觀音前,慈眉善目的白蓮更顯得是仙女下凡。她指著三尊男相菩薩說,這是南詔建國前的男觀音,成像于中原的南北朝時代。

大多數團友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白蓮仙女解釋:到大理國時期,即中原唐末南北宋朝代,觀音在全中國才定型為女相。不過,在國外,觀音至今還是男身。其實,觀音有三十三相。觀音源自梵文AVALOKISTAVARA,本來意譯為觀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世”而簡稱觀音。

第六第七天本擬遨游中甸--聞名中外的香格里拉,但气溫突降,水凍雪飄,山路被封了,所以我們只得翻過三座大山,越過九曲十八彎,改游摸索族的”女儿國”瀘沽湖(對面睡美人山那邊就是四川),那是世界唯一尚存的人類母氏社會的最后活化石。摸索族的一家之主,全是女性,以祖母或母親說了就算數,就如當年万壽無疆的毛澤東一言九鼎。

摸索女孩出生時,隆重地洗第一次澡,這是家庭未來第一把手的第一次洗禮;滿13歲時,隆重地洗第二次澡,她可以開始物色談戀愛的對象了。到16-17歲時,她就擁有”走婚權”:被”看中的”男孩,叫阿注,可在夜晚” 摸”黑爬窗潛進香閨服侍她,但次日雞鳴時必須”索索”离去(摸索族之漢字辭源)。若有了孩子,皆大歡喜,但養育權全歸女家,孩子從來不認父只認母,父職由各自家中的舅舅充當。女主人若對男伴阿注不合意,可堂堂正正地休掉,另尋新歡。

妙齡少女摸索女導游,芳名” 卓瑪”(仙女之意),她憶述:”我在深圳民族村工作時,有一次沒穿摸 索裝,漢人不知我是摸索人”。

我們插話:”中華民族什么面孔都有。純看外表,很難分辨是那一族。所謂漢族,其實是由很多种族經5000年融合而成的。台獨漢人指這漢人是外省人,那漢人是外來人,其實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与所謂的外省漢人,差別只是抵達台灣的時間先后:相差几十至几百年而已”。

“仙女”卓瑪點點頭,接著她講了一個故事:”無意中,我听到一個漢族男導游,在我面前對老外說,”摸索人封閉,近親通婚,因而大多弱智”,气得我糾集眾姐妹痛打一頓。我摸索族聚居一處,老祖母最清楚誰是近親,都有告訴我們,他簡直胡說八道,不狠狠教訓他,怎消我心頭气?”

團友問她:時代已進步到一夫一妻制,各占半邊天,你不想改革開放嗎?她想想,說:”我還是喜歡母氏社會制度,男方到底是外人,麻煩多多;像你們漢族家庭,不是糾紛多,很頭疼?你們香港小甜甜与家翁為遺產問題對簿法庭,鬧得天翻地覆。台灣璩美鳳,被權錢大男人主義一再欺凌,只能哭哭啼啼。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思索良久,一拍大腿笑道:”我明白了:你要獨攬一家之主大權,就像當年偉大主席毛澤東,老死也不想分權!你老實說,摸索男友有否向你們爭取男女平等?”。她笑:”摸索男人無權無勢, 真理也不在他們手里,他們誰敢亂來?!”。 我們笑:”毛主席說槍杆子里出政權。不怕他們武裝斗爭嗎?”,她笑:”其實嘛,他們無官一身輕,看得開些,海闊天空,日子就過得瀟洒舒服了!我們信仰藏傳佛教,守佛戒,不欺負人的。”

她接著告訴我們一項獨家秘聞(她咯咯笑,說版權所有,不准轉述):”廣東常來一車車的男子漢,夸摸索族的走婚制好:今晚擁這個美人,明晚抱那個靚女,又不用負半點風流債。。。。嘿嘿嘿!(她笑得像台獨呂秀蓮)廣東漢子們高興而來,掃興而歸,天下那有這么便宜的事。我們并沒他們想像中那么隨便与簡單。我們挑選男伴,就好像你們漢人挑選女伴:挑剔得很!在你們父氏社會,你們是一家之主,在我們母氏社會,我們也是一家之主呀!半斤八兩。”。

晚上去摸索家作客。她們獻上珍藏的”膘肉”,那是全豬去骨、去內臟、去瘦肉,純粹皮包脂肪,腌制了5-8年而成的珍品。盯著這些陳年肥肉,眾男女團友,不論胖的瘦的,年輕的年老的,個個面面相覷,誰都不敢動箸。我充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用刀尖挑起一片肥肥,輕送嘴里細細品嘗,然后學毛主席下了科學論斷:

” 嗯!脂肪有點氧化了”。

瞥見每個女團友花容失色,每個男團友目瞪口呆。

一團友悄悄問我:古書上說的南蠻,是不是指這些少數民族?

我笑答:我們福建古有閩國,原住民叫閩族;你們廣東古稱百越國,原住民叫百越人或粵人(越粵通用),你我也都是南蠻,也被稱作鳥人。歷代政府官員与中央軍隊,是中央政府派來的,他們基本上是中原人或北方人。嗯!團友文先生,你可能是文天祥文家族的后代,是戰敗國宋朝難民,被蒙古鐵騎追殺而逃難到珠海深圳九龍漁村一帶。客家人鄧先生一家呢?嗯!應是千百年前中原几次內亂,或因遼、西夏、蒙、滿等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你們不得不集體南下流亡,求政治庇護。但當地先到先住下的漢族与土族,想用暴力驅逐你們出境,你們退到窮鄉惡壤或荒山野岭,退無可退,又走投無路,只好建起你們的客家土樓,集體進行長期頑抗,力求生存了。你們都是中原人,不是我們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我們互相對望著,從頭到腳、前前后后地仔細打量對方、再反觀自己。大家笑了:都是龍的傳人!

只見一團友感嘆:少數民族兄弟雖然經濟落后,但得天獨厚,住風景區。

我們笑:紅土山地、石丘石林,几乎都种不出糧,有太陽時很熱,沒太陽時太冷,風雪大,交通非常困難,這樣的鬼地方,既收不到租,也難抽到稅,官家、漢族、土族等地頭蛇們,誰都看不上眼,都懶得爭奪了,所以少數民族与客家人才能僥幸定居下來,但還是不時不時要孝敬地方官与地頭蛇的。你們沒看到沿途少數民族一貧如洗嗎?他們的孩子必須上山砍柴,必須向我們賣水果、賣小玩意儿,以補助家用,哪有能力上學讀書呀?再說,中國的義務教育,若沒錢也是高不可攀的。你們見到少數民族笑口常開,以為他們也快要進入小康了,大錯特錯!

哎!要是當年旅游業有利可圖,并可和旅游商店狼狽為奸,那么,地方上的強權惡勢力、黑道白道地頭蛇,老早就你死我活地爭地盤了。

導游說過,昆明市內的彝族,在明清時代被殘酷殺戮而逃到郊外,接著在清朝,又遭受鄂爾泰官兵的圍剿与追殺,許多少數民族只得逃亡到半山、荒山或森林中自生自滅去了。

說到這里,我想起毛主席在解放前与解放初,在不同場合說過的話,我激動地轉念給大家听(可惜不是原汁原味):”對各族的貧下中農,特別是對少數民族兄弟,漢族封建地主与各族的官老爺們實在欠債太多了!”

“我們一定要打倒土豪劣紳!一定要鏟除封建官僚主義!一定要解放全中國!”

“賽先生(科學)与德先生(民主)万歲!中國各族人民團結万歲!”

背后傳來掌聲与激賞聲--不用回頭看,百分之百是恩來同志了。毛主席熱愛斗爭,他說:“与人斗爭,其樂無窮”。有他在的一天,儒相周總理只有鼓掌与惟命是從的份儿。君不見毛主席他老人家從來就是和尚打傘。誰逆其意,他就威脅要重上景崗山打游擊,要再靠槍杆子奪政權。他甚至說原子彈也是紙老虎,大不了死人一兩億,打完仗再建設,在白紙上不是更能畫出美麗的彩虹嗎?

念完主席真言,我學偉大領袖毛主席(他老人家生性多疑),還是回頭去看:

咦!不對!不是恩來同志,是兩個假洋鬼子:十五歲的向我扮鬼臉,二十歲的把大拇指
往下倒豎給我看。

(2003新年寫于風車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走訪大溪木藝博物館 探索歌后鳳飛飛故事館
加國亞省班芙公園夢蓮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組圖:2024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集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