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食品的性味

標籤:

【大紀元10月17日訊】當您吃一口蘋果時,感到甜滋滋的;吃一口辣椒時,感到火辣辣的;吃苦瓜時。則會感到苦苦的……盛夏,赤日炎炎,吃點西瓜,喝些綠豆湯,解暑降溫;冬天,寒風凜冽,圍坐火鍋旁,品嚐鮮美涮羊肉,祛寒保暖。大自然提供給我們豐富的食物,這不僅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也滿足了不同口味人的需要。

  「醫食同宗,藥食同行」,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選用各種食物能夠祛病健身,而瞭解食物的性味就是科學合理飲食的基礎。

  那麼,何為食物的性味?中醫將食物的性質分為「寒、熱、溫、涼、平」,將食物的味道分別為「甘、酸、苦、辛、鹹」。現在我們將經常食用的食物列於下面:

  一、「寒、熱、溫、涼、平」性的食物:
 
  *糧豆類

  (1)性溫:小麥粉、豆油、菜油、酒、醋等。
 
  (2)性平:糯米、粳米、玉米、黃豆、黑豆、豌豆、赤豆等。
 
  (3)性寒:蕎麥、大麥、綠豆、豆腐、豆漿等。
 
  *禽肉類
 
  (1)性溫:羊肉、狗肉、牛肉、雞肉。
 
  (2)性平:豬肉、鵝肉、鴿肉、牛奶、雞蛋。
 
  (3)性寒:兔肉、鴨肉、鴨蛋。
 
  *水產類
 
  (1)性溫:鰣魚、銀魚、黃魚、泥鰍、鱔魚。
 
  (2)性寒:鰻魚、甲魚、螃蟹、龜、蛤蜊、牡蠣、田螺、河蚌。
 
  *瓜菜類
 
  (1)性溫:姜、蔥、蒜、韭菜、薺菜、胡蘿蔔、香菜。
 
  (2)性寒:莧菜、菠菜、油菜、白菜、冬瓜、黃瓜、甜瓜、西瓜、竹筍、芋頭、茄子、紫菜、蕹菜、苦瓜、藕。
 
  *果品類
 
  (1)性溫:龍眼、荔枝、蓮子、核桃、花生、板栗、楊梅、櫻桃、石榴、木瓜、橄欖、李子、桔子、蘋果。
 
  (2)性平:葡萄、桑椹、芒果、大棗、青梅、白果、菠蘿。
 
  (3)性寒:梨、枇把、菱角、柑子、柚子、百合、香蕉、甘蔗、獼猴桃、草莓、柿子等。

  二、「甘、酸、苦、辣、鹹」味的食物
  
  甜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辛辣食物及鹹味食物,它們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舌去辨別。

  西醫按食物中所含的元素,又可分為酸性食物、鹼性食物:
 
  1、酸性食物:主要指成分中含有氯、硫、磷等非金屬元素的食物,例如:魚、肉、蝦、蛋、家禽、花生、核桃、米、面等;
 
  2、鹼性食物:指成分中含有鉀、鈉、鈣、鎂等金屬元素的食物,例如:海藻、葡萄、西瓜、豆類、牛奶、茶葉,咖啡等。

  那麼,如何選擇不同性味的食物?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凡體質偏熱者,應忌食溫熱性食物,否則,即是「火上澆油」,但是,因溫熱類食物具有溫中、補虛、祛寒的作用,適宜患虛寒症病人在秋、冬季節時食用。凡體質虛寒者,應忌食寒涼性食物,否則,即是「雪上加霜」,與健康無益。然而寒涼類食物具有清熱洩火、解毒消炎作用,適合患溫熱性疾病的人在春、夏季節時食用。

  關於五味有「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之說。

  酸味食物:酸甘配合可滋陰潤燥;
 
  苦味食物:能洩火、祛濕、解毒;

  甘味食物:有滋補、保暖功能;

  辛味食物;可疏通血脈,運行氣血,強壯筋骨,增強身體抵抗力的作用;

  鹹味食物:有軟堅,散結,瀉下功能。

  這裡提醒讀者注意酸性食品與酸味食品千萬不能混淆。

  人體組織和體液需保持中性或弱鹼性,當體內酸過剩時,即會產生疲勞,易感冒,傷口難以癒合,記憶力下降,神經衰弱,動脈硬化,腦血管等症狀,這時就應及時補充鹼性食品,中和體內酸性物質,以保持體內酸鹼平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古人的方便食品
紅衣食品抗感冒
麥當勞推斷食物中異物為外來因素造成
飲食美容技巧5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