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欣賞】清江引

作者:歲寒
font print 人氣: 394
【字號】    
   標籤: tags:

貫雲石《[雙調] 清江引》

棄微名去來心快哉!
一笑白雲外。
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
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作者簡介】

貫雲石(西元1286~1324年) 號酸齋。善書法,能詩文,尤以散曲知名。其散曲風格豪放清逸。曾為《陽春白雪》、《小山樂府》作序,在當時很有影響。有小令86首,套數9套。

【字句淺釋】

雙調:元曲宮調之一。清江引:曲牌的名字。
背景簡介:此曲為作者辭官之後離開京城的南遊途中所作,表達了作者跳出宦海風波、投入自然懷抱後的自在輕鬆和豪放不羈的感情。

【全曲串講】

放下了微不足道的世間名利,
這一來心裡頭是何等的愉快!
衷心一笑,豪情滿懷,
笑聲響徹在白雲之外。
結交三五個知心朋友,
縱情暢飲,毫無妨礙。
直喝到酒酣時乘醉翩翩起舞,
輕舒長袍廣袖,只嫌天地狹窄。

【言外之意】

貫雲石為將門勛臣後裔,少年時就武藝超群,二十歲左右因為祖父的功勳,擔任了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鎮守永州。二十七歲時拜為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出身維吾爾族,對漢文化造詣頗深,詩文書法俱可觀。如此文武全才、青雲得志,還不到三十歲,正可大展鴻圖之際,他卻急流湧退,視高官厚祿為「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效法陶淵明辭官而去,從此過著歸隱江湖的閑適生活。此曲則活脫脫地畫出一個不求功名、笑傲王侯的詩人形象。

擺脫官場桎梏,遠離世間囂塵;在白雲中自由呼吸,在林泉中陶冶性情;一身輕鬆,心曠神怡。如此種種,又全都融入意蘊深長的「一笑」之中。平生得此一笑,從古至今,世上能有幾人?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與唐詩、宋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元曲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語言活潑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彩,而且在音樂美方面似乎更勝一籌。因此讀過唐詩宋詞的讀者初讀元曲時往往感到新鮮,常常破顏一笑,甚至捧腹不止。
  • 陶弘景「山中宰相」式的處境並非他的意願,更非他的追求。他是一個道家的真隱者,從青少年時代就決心修煉、成道。後來受皇帝信任和委託,也不過是天命使然,自己順應天命而已。
  • 人過中年,易生遲暮之感。特別是經歷了宦海沉浮、飄泊之苦,壯志消磨、豪情退盡,常生厭世出塵之心。
  • 世間人心險惡,人海風波濁浪翻滾;世人對未來的奢望,乃至已在手中的榮華富貴,實質上與南柯一夢沒有兩樣。但真能參破這白日夢的又有幾人呢?
  • 杏花村、瘦竹疏梅,烘托出一種田園風韻和清新恬淡、飄逸高雅的隱居情趣。自耕自種、自己收穫,完全的自食其力。
  • 這條形神俱備的大魚,正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作者自負有天大的本事,承擔非常的大任就像這條大魚把一座仙山放在背上輕輕的馱著一樣。
  • 在元曲領域,最有趣的作家組合莫過於「酸甜樂府」。一個喜食酸而號酸齋,一個好甜食而號甜齋,恰巧又都擅長散曲創作,因而後人習慣將二人合稱。多姿多彩的元曲,就這樣增添了幾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古人常用飲食味道評論文學作品,那麼元曲屬於哪一種味道呢?《錄鬼簿》將其比作「蛤蜊味」,形容元曲輕靈活潑、自然不造作的風格。《曲論》則概括為「蒜酪味」,一股辛辣刺鼻而又香甜醇厚的混合風味,瞬間撲面而來。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1]說的是元代後期兩位以散曲留芳後世的大作家,「喬」即喬吉,「張」便是張可久了。
  • 元代文人,不乏風流倜儻、博學多才之輩,喬吉卻是難得的「才貌雙全」的翩翩才俊。《錄鬼簿》中讚他「美容儀,能詞章」。而翻遍整部書,幾乎再無人因顏值得到類似的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