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古屋研討會論中美關係

標籤:

【大紀元11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歌籃報導)   在日本名古屋最近召開的《激動的世界與中國》研討會上,主辦者-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指中國的外交,特別是中美、中日外交與中國政治有密切關係,也影響世界和東亞的局勢。

*中美外交三階段*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說,9.11事件後,中國對美外交經歷了三階段。

第一是9.11發生到台灣國防部長湯耀明訪美,中國政府內外對美國國家戰略的優先是否變化和中國地緣戰略、安全環境演變有過廣泛困惑和激烈爭論,政府也有過自相矛盾的行動。

第二階段是到去年中共北戴河會議,中國認為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是加劇霸權,更憤怒美國總統布殊表示協防台灣、加強與台灣的軍事關係。

第三階段是北戴河會議後,伴隨中美雙方退讓,中美關係迅速改善至今。

*中國兩大目標:軍事化、防台獨*

時殷弘說,在中共16大,中國下決心對西方國家堅持溫和、審慎、樂觀和求實的政策,優化外交戰略,以換取加速中國軍事全面現代化和防止台灣獨立兩個國策目標。

不過時殷弘說,中國外交也存在戰略兩難:“特別伊拉克戰爭後,中國還是面對戰略平衡的艱難,而且未來的某些國際形勢,特別是有關台灣問題,很可能惡化,以致對中國堅持溫和的對美方針帶來困難,另外在多變的國際形勢中,怎樣培育和鞏固對中國外交戰略所需的國內輿論、共識,是非常大的難題”。

*民族情緒造成外交兩難*

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系教授砂山幸雄說,時殷弘說的中國外交內外兩難,是中國政府自食其果。

砂山幸雄說:“蘇聯解體後,中共用愛國主義教育鞏固權力從社會主義到國家主義演變的正統性,國內的89年天安門事件、香港回歸、申辦奧運等都演變成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上美國對中國的強硬政策、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領土糾紛、南斯拉夫大使館被誤炸等,一再作為愛國教育契機。

現在中國政府有了適應急劇的國際局勢變化的戰略和國策目標、並不能完全控制言論時,電腦網絡上激進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愛國心,拖了國策的後腿”。

砂山說,現在中日關係面臨的障礙,就是最好的例證。

這次研討會,中日政治關係本來沒作為一個獨立議題,不過依然成為焦點之一。下一次將專題報導中日關係。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周潤發歡迎日媒体關心他的私事
林德福誇中華隊真正勇  立委讚中華隊太棒了
亞錦賽首日中華5:4克南韓  日本13:1勝中國
抗日戰爭 小心低彈道變化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