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在新疆的北道(上)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訊】絲綢之路在新疆的北道,也稱新北道,它是從伊吾(今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到七角井,北穿天山到木壘;或自伊吾翻越松樹塘大地到蒲類海(今巴裡坤草原),沿天山北麓西行到木壘、吉木薩爾、烏魯木齊地區、伊犁,然後出境。這條路線,西漢時期已經存在,隋唐以後其地位更加重要。
  
自巴裡坤草原沿著天山西行,一直到木壘,地勢開闊,草場一片片,沿途的烽燧、城堡相連相續,清楚地顯示古代道路的走向。而在木壘縣境東城鄉出土的數量不少的青銅飾牌、野豬與馬互鬥、野豬成列的圖案,顯示了古代遊牧民族的文化風格。
  
由於這條北道依傍著天山,有豐美的水草,景色秀麗,而且多神奇景觀,又新修了貫通東西的公路,交通方便,所以己成為人們游新疆常去之地。
  
從哈密北行,駛過一些空曠的戈壁灘,有個差不多半人高的石人雕像孤零零地立在那裏,周圍是一堆亂石。原來,這裡原本是古絲路上一個重要驛站所在地,只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成了遺址了。
  
巴裡坤草原一望無際曾是古戰場
  
天山南口離哈密31公里,進口處有烽火台與巨石灘。山脊中的羊群背風佇立,既不叫也不吃草。登到約海拔3,400米的最高點,車子急轉彎而下,沿途兩旁鬱鬱蔥蔥,原來,巴裡坤縣境內有56,000多公頃的原始森林,全是挺拔的雲杉和落葉松。
  
天山北口叫口門子,有旅店、飯館和茶水站。再往前走,便是茫茫的巴裡坤大草原了。這裡是新疆擁有駱駝最多的地方,而巴裡坤馬也是新疆的三大名馬之一。這寬闊平坦的草場,可以擺得上千軍萬馬馳騁縱橫,怪不得成為赫赫有名的古戰場了!
  
沿著天山向西行,不久便到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縣城只有一條東西大道,有商店、旅舍、郵局、劇場等等。9萬人口當中,有2萬是哈薩克族。
  
縣城西面10多公里處,就是巴裡坤湖了,它長約10公里,寬約3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這是一口鹹水湖,不產魚蝦,但產食鹽。
  
巴裡坤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蒲類海,湖邊曾建有蒲類國,漢代時它曾受制於匈奴。據史書記載,漢朝將士至少曾經6次追擊匈奴至蒲類海。這也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
  
木壘有一條野草茂盛的「駱駝商路」
  
從巴裡坤縣西行到木壘縣,路過一個重要的「守捉」–獨山守捉。進入木壘縣境後24公里處,有一石擋住,公路不得不繞行,叫「大石頭」。唐朝的獨山守捉,就設在這裡。這個「守捉」扼兩條東來要道的交叉點,一條來自巴裡坤,另一條來自哈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據說,木壘是蒲類的轉音,唐代屬蒲類縣。出城北行,進入戈壁,有一條比較明顯的古路痕跡,野草茂盛,小草發出奇異香味,這就是駱駝商路了。原來,駱駝隊多年行走的結果,踏出了一條淺溝,下面積水,所以野草叢生。
  
據說,駱駝商路可以追溯到清代,那時,奇台縣是新疆北部的商業中心,從奇台經木壘、巴裡坤到蒙古草原和沙漠,有一條以駱駝為運輸工具的商路。這條後期的「駱駝商路」,很像是古絲綢之路的延續和演變。 (待續)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紅朝謊言】祁連山的血淚 ——西路軍全軍覆沒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 人氣 3
絲綢之路南道(上)
絲綢之路南路(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