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文景之治」盛世的漢文帝

朱一行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28
【字號】    
   標籤: tags:

在中華近兩千年曆史中僅出現過屈指可數的盛世,像「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他們所持續的都僅有幾十年而已。到底是甚麼樣的原因導致了這樣令後人景仰的盛世呢?是君王的原因嗎?在司馬遷的《史記.孝文本紀》裡所記載的漢文帝的賢德、仁愛和儉樸,以及「以德化民」,處處為百姓著想所施的種種仁政,讓人不得不承認,正是漢文帝的聖德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以德治國才是正道。以下是從《史記.孝文本紀》選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體會一個盛世君王是如何臨危受命走上天子之位,在短短的二十三年裡,將他的國家治理為千古稱頌的太平盛世的。
  
奉迎代王劉恆為天子
  
孝文皇帝劉恆,是漢高祖八個兒子中的第四個,為薄太后所生。高祖十一年(前196)的春天,打敗了陳豨叛軍,平定了代地,劉恆被立為代王,定都中都。劉恆即位十七年時,高後八年(前180)七月,呂後去世。九月,呂氏家族企圖作亂,被眾大臣所誅滅,並商議迎立代王為皇帝。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派專人去代地迎接代王,表示要擁他為王。代王就此徵求左右大臣及郎中令張武等人的意見。張武等人說:」漢朝的大臣都是當初高帝時的大將,熟習兵事,多謀詐,他們此行的用意恐怕不止於此,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畏懼高帝、呂太后的威勢而已。如今他們剛剛誅滅諸呂,蹀血京師,此時迎接大王,不可輕信。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觀其變。」中尉宋昌進言說:「群臣之議都是錯的。當初秦朝失民心,天下諸侯豪傑紛紛起事,自以為能得天下的數以萬計,然而最終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劉氏,這是第一點。高帝封劉氏子弟為王,封地像犬牙一樣彼此交錯,互相制約,這就是所謂的有如磐石般堅固的宗族,天下人都為劉氏的強大而折服,這是第二點。漢朝成立之後,廢除了秦朝的苛政,規定了新法令,對百姓施以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這是第三點。再有以呂後之嚴酷,已立呂氏三人為王,他們擅權專制,然而太尉憑朝廷一支符節進入呂氏把持的北軍,只是一聲呼喚,將士們就都袒露左臂,表示要輔佐劉氏而叛諸呂,終於滅了諸呂。這是天意所授,非人力所為。現在即使大臣們想要作亂,百姓也不會聽他們驅使,他們的同夥難道能夠同心一致嗎?如今京城內有朱虛、東牟侯這樣的親族,京城外有吳、楚、淮南、琅邪、齊、代這樣強大的諸侯,誰都懼怕他們。高帝的兒子就剩淮南王和大王您了,而大王您又年長,以賢聖仁孝聞名於天下,所以大臣們是根據天下人的心願而要迎立大王做皇帝,大王不要懷疑了。」
  
代王向太后稟報並商議做皇帝之事,但還是猶豫不定。於是就燒灼龜甲進行占卜,龜甲上顯現出一條大的橫向裂紋,卜辭是:「大橫預示著更替,我將做天王,會像夏啟那樣,使父業發揚光大。」代王說:「我本來就是王了,還做甚麼王?」占卜的人說:「所謂天王就是天子。」於是代王就派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往京城會見絳侯周勃。周勃等人向薄昭表明為何要迎立代王的緣由。薄昭回來向代王報告說:「不要再懷疑了。」代王於是笑著對宋昌說:「果如你所言。」隨即命宋昌擔任隨車的參乘,張武等六人也乘驛車隨代王一同前往長安。走到高陵,人車暫時停了下來,派宋昌先去長安觀察動靜。
  
宋昌剛到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回去向代王報告。代王驅車到了渭橋,群臣拜謁稱臣。代王也下車答拜群臣。太尉周勃上前說:「我希望單獨向大王稟報。」宋昌說:「如果是公事,就請公開說;如果是私事,天子是不受理私事的。」太尉於是跪下獻上天子的玉璽和符節。代王辭謝說:「等到代邸再商議吧。」然後眾人驅車進入代王官邸。群臣也跟著而來。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陳武、御史大夫張蒼、宗正劉郢、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典客劉揭都上前行禮。大家都說:「如今大王是高帝的長子,最適宜做高帝的繼承人。希望大王即天子之位。」代王說:「事奉高帝宗廟,是大事。我沒有才能,難以勝任。請叔父楚王考慮最合適的人,我實不敢當此重任。」群臣皆伏地上決意請求。代王先是西向在主人的位置謙讓了三次,又南向在君主的位置時,又謙讓了兩次。丞相陳平等人都說:「我們再三考慮,大王事奉高帝宗廟是最適宜的。即使天下諸侯和百姓也會這樣認為的。我們為臣的是為宗廟社稷著想,不敢疏忽。願大王能考慮為臣的意見。這裡,我們謹奉上天子的玉璽和符節。」代王說:「既然宗室、將相、諸王、列侯都認為沒有人比我更適宜,那我就不敢推辭了。」於是,代王繼承了天子位。
  
皇帝當晚上就進入皇宮–未央宮。連夜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領兩宮衛隊南北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巡視殿中。皇帝回到前殿坐朝,當夜下詔說:「近來諸呂把持朝政,獨斷專行,陰謀叛逆,企圖危害劉氏社基,全靠眾位將相、列侯、宗室和大臣,使他們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我現在剛剛即位,下令大赦天下,賜給民家戶主每人一級爵位,賜給無夫或無子的女子每百戶一頭牛,十石酒,允許百姓聚會飲酒五天。
  
孝文皇帝元年(前179)十月辛亥日,文帝正式即位,在高祖廟舉行典禮向高祖稟報。右丞相陳平改任左丞相,太尉周勃任右丞相,大將軍灌嬰任太尉。諸呂所剝奪的原齊、楚兩國的封地,全部歸給齊王和楚王。
  
文帝廢除連坐法和肉刑
  
孝文皇帝元年十二月,文帝說:「法令是依據事實來治理的,所以能禁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如今犯罪的人已被治罪,卻還要使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子、兒女和兄弟因為他們而被定罪,甚至抓來他們的妻女,收為官府奴婢。我認為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希望你們再商議商議吧。」主管官吏都說:「百姓不能自治,所以制定法令來約束他們,禁止他們幹壞事。一人犯法,株連他人同時治罪,就是要使人們心有牽掛,感到犯法事關重大。這種做法由來已久,還是保持不變為宜。」文帝說:「我聽說法令公正則百姓忠厚,判罪適當則百姓心服。再說治理百姓引導他們向善,是要靠官吏的。如果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處罰他們,這樣反倒是加害於民而迫使他們去幹殘暴之事。又怎麼可能禁止犯罪呢?這樣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適宜之處,請你們再從長考慮考慮。」官吏們都說:「陛下給百姓以大恩惠,德無量,這都不是我們這些臣子所能想得到的。我們遵從詔書,廢除收捕罪犯家屬及收為奴婢等各種連坐的法令。」
  
十三年(前167)五月,齊國的太倉令淳於公被判有罪,應該受肉刑,要將他押解到長安去。太倉令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臨行時,太倉令長歎道:「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難,卻沒有一個有用的。」他的小女兒緹縈傷心地哭了,就一路跟隨父親來到長安。
  
她向朝廷上書說:「我的父親是做官的,齊國的人們都稱讚他廉潔公平,現在因犯法當受刑。我哀傷的是,死者不可復生,受了肉刑的人肢體斷了不能再接起來,即使想走改過自新之路,也無法。我願意被收入官府做奴婢,來贖父親,使他能夠改過自新。」
  
上書送到文帝那裏,文帝憐憫緹縈的孝心,就下詔說:「聽說在有虞氏的時候,只是在罪犯的衣帽上畫上特別的圖形或顏色,給罪犯穿上有特定標誌的衣服,以此來羞辱他們,這樣,民眾就不犯法了。為甚麼能這樣呢?因為當時政治清明到了極點。如今法令中有刺面、割鼻、斷足三種肉刑,可是犯法的事仍然不能禁止,究竟過失出在哪兒呢?難道不是因為我德薄,教化不明嗎?我感到非常漸愧。所以教導的方法不純,就會使百姓陷入犯罪的境地。《詩經》上說,平易近人的君子,才是百姓的父母。現在人有了過錯,還沒施以教化就加給刑罰,那麼即使有人想改過從善也沒有機會了。我非常憐憫他們。施用刑罰以割斷犯人的肢體,傷犯人的肌膚,致身體殘廢,何其痛楚而不道德呀,這樣做,難道合乎天下父母心嗎?應該廢除肉刑。」
  
不久,丞相張蒼等人根據這個詔書廢除了肉刑制定,頒布了新刑法。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古書《列女傳》中記載,漢代河南有個叫李叔卿的人,是郡府的工曹,被舉荐為“孝廉”(古代的一种榮譽稱號,提拔官員時可以优先考慮)。叔卿有個妹妹丈夫去世了,寡居在家。
  • 蕭華雖然陷入賊人的隊伍中反抗過朝廷,但李泌曾經推薦他到朝廷作官。後來李泌入山中隱居,肅宗終於請蕭華作了宰相,蕭華只推舉薛勝掌管吏部,卻始終不行。
  • 戰國時,秦國的秦武王想要稱霸天下。他對寄居在秦國的甘茂說:“我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韓國一地名),取周室而代之,你如果能為我實現這一夙愿,我將至死不忘。”甘茂說:“我要求去魏國与魏王相約,共同攻打韓國。”于是,武王派親信向壽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國。
  • 后山廟位于大陸河北省易縣城北15公里處,距清西陵10公里。据記載,后山是秦漢以前君王祭天、封禪的地方。至今還流傳著炎帝、黃帝、洪涯、九玄、嫘祖、張良、劉秀等歷史故事。傳說,王莽篡權后,調動數千兵馬追殺劉秀。劉秀落難之時,逃到了易縣后山村一帶,村中一位姓張的老奶奶冒死將其救下。劉秀東山再起后,撥重金在易縣后山之上建起后山廟,以報答救命之恩,使其精神永昭日月。
  • 魯莊公姬同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季友。慶父最為專橫,並拉攏叔牙為黨羽,一直蓄謀爭奪君位。
  • 竇廷芬對李泌說:“中橋有個叫胡蘆生的算命人,因為推算得極准,所以非常出名。昨天他為我算命後告知,不出三年,我們家有滅門之禍,必須找到黃中君才能倖免。
  • 宰相崔圓少年時貧賤落迫,家住在江淮一帶。他的表丈人李彥允是刑部尚書。崔圓從南方來到京城,等候拜見李彥允,想謀求個小職務。李彥允當時在學院裏正與學生們研習功業,對崔圓很蔑視。
  • 貞觀三年的十二月間,唐太宗下詔,為過去行陣作戰的地方,建立佛寺,在他《行陣所立七寺詔》一書中說:「紀信捐生,丹青著於圖像,猶恐九泉之下,尚論鼎鑊,八維之間,永纏冰炭,所以樹立福田,濟其魂魄。」於是在交兵作戰、死亡慘重的地方,為敵我雙方的陣亡者各建寺剎,延招僧侶。讓那些死難的亡魂,聞到晨鐘暮鼓之聲,能夠變炎火於青蓮,易苦海為甘露。
  • 始皇三十六年(西元前211),火星侵入心宿,這種天象象徵著帝王有災。這時又逢有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之句。秦始皇得知這消息,就派遣禦史挨家查問,沒有人出來承認,便命令將居住在石頭附近的居民,一概殺死,並將隕石焚燒銷毀。
  • 武乙狂傲,暴虐無道。他甚至想和上天一爭長短。武乙曾經製作了一個木偶人,稱他為天神,跟他下棋,讓旁人替他下子,欲和天神一決勝敗,結果天神輸了,就認定天神無能,於是用刑戮加以侮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