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剛不入“十大新聞”與公安情緒有關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12月31日訊】(亞洲時報王楚撰文)新華社12月26日公報了2003年國內十大新聞,但2003年國內最為轟動、堪稱法治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孫志剛事件竟然沒有入圍!據亞洲時報在線瞭解,孫志剛事件落選十大新聞,和中國廢除了《收容遣送辦法》等的法規條例,引發了部份公安人員的消極情緒有關。

孫志剛是一位27歲的中國公民,他是廣州達奇服裝公司的一名平面設計師,畢業於武漢科技學院。2003年3月17日,孫志剛在廣州的大街上行走時,因為無法出示暫住証而被收容。在收容期間,孫志剛遭到暴打,並在20日上午宣告身亡。

孫志剛之死,被《南方都市報》率先報導出來,引起全國範圍內對於收容遣送制度的憤怒聲討。先後有3位法學博士和5位法學專家聯名上書全國人大,要求對收容遣送制度進行違憲審查。
  
6月20日,國務院宣佈廢止《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改為《救助管理辦法》,新辦法提出自願救助原則,取消了強制手段,並懲處了有關公安人員。

孫志剛案在中國引起很大哄動,且對中國走上法治有很深遠的影響,但事件也引起中國公安系統不少人員的不滿;他們之中有人認為取消了強制手段收容對社會治安有威脅的人,令公安工作難度大增。

亞洲時報在線在12月30日也曾報導,公安出現消極情緒,間接令社會治安造成壓力。早前深圳市公安局就有高層表示,“深圳流動人口不好管,自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後,公安部門的執法環境一下改變了,缺乏管理打擊的良策,顯得束手無策。有些民警害怕出事索性不管事了,所以,近來深圳的治安環才會出現惡化的苗頭。”

由於避免事件激化社會分化和矛盾,中央決定冷處理孫志剛事件,平息公安系統的不滿。

不過,孫志剛事件落選十大新聞卻引起國內讀者很大的迴響,連新華網也刊登了《中國經濟時報》的讀者來函表達不滿。

《中國經濟時報》的讀者稱:“要說反感,我覺得某些‘十大’評選時,沒有調好焦,目光多往上瞄,而對社會上發生的大事視而不見,這個風氣就真的是不好。”

該文又表示:孫志剛事件“引起普通公民的共鳴,‘孫志剛’連續幾個月雄踞各大網站搜索的熱門詞條!論其效應,孫志剛事件直接導致了施行了近20年收容遣送條例的終結和救助條例的實施,一位公民的遭遇直接導致一項全國性法令的終結,這恐怕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都是沒有過的。同時,它也開創了公民直接建議違憲審查的先河,堪稱里程碑式的法治事件!”

該篇署名“練洪洋”的文章認為,2003年的“國內十大新聞”沒有孫志剛的一席之地,是難以讓人信服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殷明輝:定靜齋報話(三十四)
【舊文回顧】羅永忠:剝下領導關心重視的外衣
【舊文回顧】羅永忠:好漢武松沒有暫住證 那情況會如何
【舊文回顧】羅永忠:有人大代表關心過孫志剛事件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