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食法不可取

標籤:

【大紀元12月6日訊】據觀察,嚴格限制(有意或者無意)肉食的人,多數飯量偏大,也就是主食吃得較多。這是因為米、面(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清淡不膩,且易消化,所以吃得很多也仍感不飽。也有人發現,由於膳食中脂肪供應量不足,身體即會增強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脂肪的速度,引起體內脂肪囤積和血糖水平下降,因而加快了飢俄感的出現,結果食慾大增,越吃越多,如此惡性循環,怎能可望體重下降呢?所以,擇取「塊肉不沾」的限食法,是不足取的。況且,迄今肉仍為人們獲得動物蛋白、鐵、維生素B等營養素的主要來源,長期缺乏上述物質,將會發生貧血和營養不良。即便是脂肪,也是維持身體多種重要生理機能所不可少的成分,怎可皂白不分,絕對禁食呢?

近代的食品衛生研究結果表明,某些患慢性貧血的人與進食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過少有關,這兩種物質恰恰在肉類中含量豐富。1978年曾有人通過實驗證實,長期以不含膽固醇飼料餵養的動物,其紅血細胞的脆性明顯增高,極易破損且存活時間也較短。醫生布芬爾的研究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食入不飽和脂肪或人造黃油,容易在肝及腎臟內蓄積,並出現在幼稚紅血細胞的細胞膜中,這些細胞膜雖然被脂肪佔據著,但卻不含膽固醇,因而使紅血細胞變得衰弱,並增加了滲透性,這是導致貧血的關鍵。這類貧血的治療比較簡單,只須在膳食中適量的增加膽固醇,如天然黃油、蛋黃、肉類等,症狀即可得到改善。

誠然,對於肥胖的人,不提倡吃大量的肥肉、奶油、豬油等含飽和脂肪過高的食物是應該的。但是如因噎廢食,竟連瘦肉、荳油、菜油也嚴加控制,實無必要並有害處。即使適當限制肉食的人(如過於肥胖、患有冠心並高血壓、腦血管意外、膽囊、胰腺疾患者),也必須同時補充足夠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為減少飢俄感,防止吃過多的主食,可選擇熱量少而體積大的食品,如芹菜、蘿蔔,還應多吃其它各種蔬菜、水果、豆類、豆製品、魚及雞蛋等。活動量也不宜過度,否則易引起食慾增加,反而達不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您的飲食合理嗎?
海魚改善胰島素功能
食品營養與顏色有關
中年婦女容易發胖的原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