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岩部落過年

禹海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2日訊】台灣被視為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若能有機會走進部落,那種感覺就會愈為濃郁……

在台灣的原住民族群,過年分了三種,一是在聖誕節,一是在新年元旦,另一則是和漢人一樣過農曆年。

當我知道瑞岩部落過的是新年元旦時,就特意趕在日曆上的最後一天進入這個部落。所以要在這時入山,簡單的答案是因為在這時我才可以見到部落的組成面貌。

在那一天,前些時凝聚的寒流走了,陽光溫煦的從山頭臨照大地。整個部落的車子就像空中的蜻蜓一樣熱熱鬧鬧的飛來飛去,不是外地的親人歸來,就是到埔里趕辦年貨的車子回來,熙熙攘攘的把不是很寬敞的瑞和路拼湊得像一幅織錦年畫。

響徹雲霄的年節歡慶

在還沒入夜的下午時分,小朋友的仙女棒和水鴛鴦與玩具手槍的劈哩啪啦紙炮聲,就此起彼落響徹於部落上空,也迴盪於山谷之中了。

這種氛圍,愈晚愈是顯著,到了晚上部落的年輕人大都回來後,鞭炮的聲音也就響得愈是勇猛激烈。只要抬頭望向空中,不時可以見到沖天炮燃放後往四周散落的火焰。這時不用說的,部落中兩台營業用的卡拉OK更是放大分貝,有著天生好歌喉的部落子民,毫不吝惜把歌聲和心情獻給了天上與人間。

而在整個過程中,最讓人動容的是跨年之際子夜十二點響起的鞭炮。就在十二點鐘聲響起的前後一兩分鐘內,遠遠近近的鞭炮聲就陸陸續續的傳響山頭,而中最最隆盛的一幕,是幾個村裡年輕人集資買了一大串的鞭炮,然後把它們繫結起來,從發祥國小校門的坡崁下一路連結到學校的操場上。當鞭炮響起時,聲音是直上雲霄,那足足亮響好幾分鐘的炮聲和燦光,引得每戶都有人要探頭出來觀望一下。邀我飲茶的主人告訴我,在部落過年時,每年都會有這種形式,有時甚至會從部落頭放到部落尾,聽得我雙眼都冒出了火花。

在自家過年的泰雅習俗

在瑞岩部落裡的泰雅族人,有一種流傳的風習,無論家境如何,不管菜餚豐簡,就是除夕夜的年夜飯一定都要在自家過。

待在家吃過年夜飯後的第二天,即可穿堂弄巷的去串門子。由於部落中的婚姻人口較少外流,因此在這時,也可說一出門所見的就是遠遠近近的親戚。由於這樣的緣故,也使得從除夕到過年的這兩天裡,部落很多人的臉都是紅通通,走路時也不乏有像李白要撈月或欲乘風歸去飄飄欲仙的人。

在一些研究領域裡,有時會將原住民部落與酗酒問題併連一塊,然若不瞭解其生活背景而遽下如此論斷,那麼無異是有失公允。

心頭暖烘烘的熱情款待

常有外人將台灣視為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若能有機會走進部落,那種感覺就會愈為濃郁。無論是在Mstbon的泰雅族人或是其他台灣的原住民族群,對食物的看法常是共享而非獨用。就在除夕那天下午,當我於拍攝瑞岩的山川風貌,行經一戶於戶外對酌談天的婦人家門時,他們立即邀我就坐,並為我倒了一小杯米酒,同時重新把醃放的飛鼠生腸切片請我食用,另還善意的問我要不要配飯。

婦人告訴我,對酌的是住在部落上頭的親戚,他們是一邊聊天一邊等候要從都市工作回來的孩子過年。說這話時,她也向我指著有些斑駁的家說,雖然家庭狀況不怎麼好,過年時在外的孩子總是會趕回來。

婦人跟我講話時,戶外的陽光也毫不吝惜的灑在我們用餐的三張鋁製的圓凳椅上。

當我謝過那戶人家和她的親戚繼續行走時,臉上忽而感覺一陣紅紅熱熱,雖然其時無月可撈也無能乘風而去,但是不瞞您說,在山上過年的那兩天裡,不只是我的臉紅紅熱熱,連我的心也紅紅熱熱呢!

編按:因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地基塌陷,瑞岩部落目前正計畫遷村。

走訪仁愛鄉春陽村… 泰雅族風味織品

>>張媽媽手工藝工作室 (049)802-323

巴淦那威是原住民文化國寶,8歲就學會織布,身具多項才藝。她除了販售具有濃厚泰雅族風味的手工藝品,還會講述泰雅族的傳統、典故。張媽媽的店位於經過霧社後往廬山溫泉的途中,就在馬路旁。

>>魯畢工作室 (049)801-392

魯畢納布擅長編織傳統泰雅族的背心、服飾,以及手機袋、面紙盒等。她除了編織傳統的圖形紋路外,還設計許多具有現代感而別出心裁的花色。店旁的小木屋是魯畢的三個兒子為了重現她兒時的家屋所建,歡迎進來瞧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什麼是鳥擊? 飛行員應該如何處理?
飛機乘客登機時 空服員有哪些事要做?
為什麼很多航空公司禁止飛行員留鬍鬚?
旅遊專家:郵輪旅行必帶這12件物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