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補充營養愈自然愈好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9日訊】  目前各种營養品充斥,每位為人父母者深怕自己小孩輸在起跑點上,都不吝于花錢購買營養補充品,卻又不知如何為其寶寶選擇适當的品牌。而小寶寶真正需要的,可能是增加正常的飲食量,而非猛吃營養補充品或維生素。

  以嬰幼儿的營養觀點而論,一般是鼓勵孩子應該攝取多方面的營養,尤其是自然的食物;然而許多父母對自己寶寶的生長狀況并不滿意,老是認為過于瘦小,不如別人,尤其在一兩歲的寶寶正值厭食期,父母最希望能有妙方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嬰幼儿營養補充品便應運而生。

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提供以下几點原則供父母參考。

1、 确定您寶寶是否需要額外的營養補充品:与儿科醫師一起對照討論,了解孩子真正缺乏的是什么?有無其他方法可提供較多量的自然食品?還是根本就不缺?我們常發現有些儿童的生長曲線還在正常區間內,或父母本身就屬于瘦小型,家長卻一味地認定孩子營養不良。

2、 了解營養品的內涵与您寶寶的體質:例如有的寶寶可能有乳糖不耐症,此時含高乳糖的營養品可能就不适合;某些蛋白質過敏的寶寶,也不能隨意的進用高蛋白補品;更甚者,某些商品可能含有類固醇、興奮劑等,目的雖為增加食用者的胃口,但其后續的副作用卻是相當大的。

3、 先排除有無疾病內在的疾病:如心臟、肺臟、腎臟等,都會引致成長遲緩,應先确定并加以适當的治療。

4、 不要被廣告及其標志所迷惑:首先,許多廣告文字的標志并不可信,其次是有的強調高蛋白,吃多了反而會影響到寶寶的腎臟負擔,或不利于體內的新陳代謝;有的添加高鈣,如果寶寶同時已從其他地方攝取足量鈣質。則鈣質過多,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不良后遺症,如食欲不振、腎結石、精神差等。

5、 營養品盡量是取于自然:農畜產品的組合若有添加藥物時(包括綜合維他命),就得小心其含量。

6、 濃縮補品的定量与稀釋使用濃縮補品時,切記要定量且加以稀釋,否則長期使用對您寶寶的肝臟、腎臟反而是一种毒害。

  最后再次強調的是,正常且自然的飲食對寶寶最好,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寶寶并無所謂營養不足的問題。市場上的儿童營養補充品需要謹慎的使用,最好由儿科醫師建議,在准備長期服用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孩子的體質与營養品的內容才可,即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胜”。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想要對抗癌症嗎?根据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行的防癌白皮書指出,國人平均每4人就中就會有1人會罹患癌症。為幫助民眾防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民眾可以從食物下手,多攝取九大類食物,從中攝取對防癌有益的營養素。
  • 有些食物不僅是人體獲得熱量与營養的來源,還具有一些獨特的防病功能,成為人類的保健佳品。

  • 食物搭配得好,不但有利于人體吸收其營養成分,使營養价值成倍增加,而且可以減少其中的副作用。

  • 節日時候旅游使你心情愉悅,但是旅游會消耗身體很多營養物質,如果不及時補充,就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下面的物質是運動量比較大的人需要及時補充。   
  • 過年到了,為了省去做年菜的麻煩,外賣年菜成了許多民眾新選擇,尤其 今年包括便利商店及量販店的「即時加熱年菜」銷路特別好,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調查發現,所有外賣年菜都沒有營養標示,熱量遠超過衛生單位建議攝取量,在價格上,部分年菜仍有降價空間。
  •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生猛活鮮」﹑活魚活蝦活海產品當成美味﹐認為味道好﹑營養價值高﹐甚至把「活吃魚蝦」當成時尚來追求。其實這是非常不科學不衛生的。生吃魚蝦海鮮﹐不僅嚐不到美味﹐弄不好還會傳染上疾病﹐甚至送了命。圖
  • 不對的,”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尊嚴,這樣的人就不化妝也醜也不到哪里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後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 州長建議政府救濟應用于健康食品

    明州州長波蘭蒂(TIM PAWLENTY)近日提議,領取政府救濟金的人不應將救濟金用于購買土豆片、餅乾等零食,而應用在有營養的食品上。然而,營養學家認為這項提議很難實行,因為營養學家之間也不能完全同意什麼是營養食品。同時,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政府不應控制居民個人喜好。在明州﹐約有近10萬家庭接受政府食品券救濟。

  • 母孕後期營養過度,胎兒在宮內過度發育,以及糖尿病母親容易生巨大兒(出生體重在4公斤以上),造成出生體重過大。新生兒期以後出現體重偏高主要是喂養過度造成的,常常發生在人工喂養的小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