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瓦拉米野生動物蹤影有跡可循

自由時報記者郭孟君╱花蓮報導

標籤:

【大紀元3月14日訊】瓦拉米步道由於開發少,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極有可能就是早期台灣原野的初始風貌。而原本生活在高山的動物下山避冬的緣故,也使得瓦拉米的春天氣象活潑。雖然野生動物對人十分敏感,只要有人接近,就逃之夭夭;但是看來寧靜的綠色天地,其實還是有跡可循呢!

線索一:掉在地上的青剛櫟果實外殼、咬開的愛玉子,這是台灣獼猴最愛的食物。

線索二:邊坡上的蹄印走出來的獸徑,小一點可能是山羌、大一點可能是台灣長鬃山羊。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長鬃山羊是偶蹄目動物,也會感染口蹄疫,所以千萬不要帶豬肉及其製品,以免造成感染!

線索三:鬆軟的表土被挖出個小洞,加上一點異味,喜歡吃蚯蚓的鼬獾可能剛在這裡享用過早餐!

線索四:喜歡吃靠近地面的植物,分布在海拔兩千五百公尺以下天然闊葉林,有點神經質的山羌是台灣鹿科動物中最小的,重約七公斤。

線索五:台灣水鹿是本土原產最大型的草食動物,堅硬的蹄甲很能適應崎嶇山地,獸徑也多在較崎嶇的高坡,大多啃食及肩高度的植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飛機乘客登機時 空服員有哪些事要做?
為什麼很多航空公司禁止飛行員留鬍鬚?
旅遊專家:郵輪旅行必帶這12件物品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