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醫療體系令人擔憂

標籤:

【大紀元5月2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林森5月24日報導) 中國在20多年前實施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解散了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公社,同時也使農村的合作醫療體系變得名存實亡。面對薩斯病的威脅,有專家擔心,中國人口眾多的農村可能會成為一顆巨型的“定時炸彈。”美國的衛生專家指出,要在中國農村建立有效、可行的衛生保障體系,必須實施“三個世界、三種模式”的辦法。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20多年來,人民的生活在許多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全民醫療保障能力卻急劇下降。在中國的衛生保障體系中,將近十億農民的醫療保障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有學者指出,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的農村可以說基本上實現了全民醫療保險的烏托邦式理想。統計數字顯示,1975年時大約85%的農村居民享有人民公社體制下的醫療保健,而今天中國農村只有10%的人享有醫療保健福利。如今面對薩斯病的威脅,中國農村缺乏診斷、隔離和治療薩斯病的設施。薩斯病疫情一旦蔓延到農村,中國農村目前的衛生體系根本不堪一擊。

*三級醫療網底破了*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遠立長期從事有關中國農村醫療保健體制的研究。劉遠立在接受採訪時說:“農村現在的主要問題是:三級醫療網的網底破了。現在到縣這一級的醫療機構還是比較全的,無論是治療還是預防,每個縣都有防疫站。但是到了鄉和村這兩級問題就比較大了。”

劉遠立教授說,中國農村目前實行的是家庭承包責任制,政府除了一些必要的硬件投資以外,基本上沒有採取有力的措施。因此,中國農村在醫療服務質量、行醫的規範、用藥的尺度和公共衛生等方面都存在嚴重問題。另外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農民缺乏醫療保障。

2001年,劉遠立獲得了亞洲開發銀行和中國國家計委支持的一個研究項目,主要研究應該如何建立中國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我們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以及對中國各種措施的可行性的研究,最後提出來一個所謂的‘三個世界、三種模式’的政策建議。”

所謂“三個世界、三種模式”,就是在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村,政府應該採取城鄉一體化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讓農民參加城市的醫療保險,包括自願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在中等收入水平的農村地區,建議政府採取合作醫療的形式;而在貧困的農村地區,由於農民收入太低,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政府應該採取醫療救助制度,完全由政府提供醫療保障。

*應鼓勵私人經營農村保險*

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國強認為,中國應該鼓勵私營企業進入農村醫療保險市場。他說:“我感覺,第一點應該讓(農村醫療保險)成為一件可以賺錢的事。這樣私營企業就會想辦法進去。另外,農民要能夠富起來,有錢能夠看病。然後政府可以補貼一部份,讓他們慢慢有一個最低標準的醫療措施和保障。”

哈佛大學的劉遠立教授認為,張國強教授建議的醫療保險商業化不適合低收入的農村地區:“這條路我認為在中國低收入的農村行不通。因為你知道,它(商業醫療保險)之所以有利可圖,它的成本就肯定會高一些。如果把商業醫療保險公司的利潤再加進去,它的保費很多農民就很難負擔得起了。”劉遠立表示,他很高興地看到,他提出的“三個世界、三種模式”的建議有些已經得到中國政府的採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衛:中國疫情不單純 農村難防SARS入侵
中國大陸十五省區八十五縣農村出現SARS
中國大陸農村醫務人員匱乏
中國表示確實存在疫情蔓延的隱患和渠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