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受到國內左右各派攻擊

標籤:

【大紀元5月2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肖文耶路撒冷5月27日報導) 由沙龍領導的以色列內閣星期日通過了對中東“路線圖”和平計劃的支持,這是以色列政府首次正式承認巴勒斯坦人擁有建立自己國家的權利。在過去的幾天裡,以色列國內的右翼政黨及宗教人士對沙龍進行了猛烈的批評。然而,左翼人士並不認為今天的沙龍已非往日的鷹派人物。

沙龍1928年出生於英國托管下的巴勒斯坦,14歲時參加了以色列建國前的猶太軍事組織“哈加納”,開始了其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他經歷了1948年至1973年爆發的四次中東戰爭,在屢屢戰功中從一名普通士兵升至國防軍軍區司令。

此後,沙龍做為一名桀驁不馴的退役將軍開始步入政壇。1982年6月,時任國防部長的沙龍,一手策劃和指揮了黎巴嫩戰爭,後來由於震驚世界的“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事件(1983年3月)而被迫辭職。此後,在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中,沙龍在1999年從內塔尼亞胡手中接管了利庫德集團的領導權,接著在2001年和2003年的總理大選中,兩次擊敗工黨候選人,成為自1998年以來第一位連任的以色列總理。

*國際傳媒認為沙龍是鷹派*

不過,在國際媒體中,沙龍始終是慣用武力的鷹派人物,他在近三年的巴以衝突中,曾一直堅持“絕對不在暴力衝突下恢復和談”。沙龍認為,只有在巴勒斯坦人中止恐怖活動時,以色列才能做出痛苦的“讓步”,這包括凍結猶太定居點的擴建。他1981年說:“猶太定居點並不是阻礙和平的障礙物,而是遮擋戰爭的天然屏障。”這句“名言”成為猶太定居者對其在大選中持續支持的動力。

前猶太定居者委員會主席易斯拉愛勒.哈阿勒回憶說,沙龍是猶太定居運動的第一批倡導者和支持者,他一手興建了在埃及西奈半島的猶太定居點。在他的眼中,約旦是真正的巴勒斯坦國,而加沙和西岸城鎮絕對不是巴勒斯坦難民的歸宿。

在近三十年的以色列政界中,沙龍一直做為鷹派強硬人物而聞名,從70年代末以色列與埃及的和平進程開始,沙龍反對任何向阿拉伯人做出的土地妥協,主張使用武力解決問題,這包括在沙米爾執政期間抵制1992年的“馬德裡巴以和談”,堅持反對由拉賓在1993年簽署的“奧斯陸和平協議”和內塔尼亞胡在1998年簽署的“懷伊協議”。

*沙龍答應巴勒斯坦建國*

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詢問今天的沙龍是否還是往日的沙龍。2001年9月,沙龍首次公開呼籲,他所領導的政府將賦予巴勒斯坦人以往任何以色列政府都沒有過的讓步,這就是建立獨立國家的可能性。

不過,很多人仍舊相信,沙龍的言論僅僅是為政治的需要而服務。但是,幾天前對中東“路線圖”和平計劃的批准,看來已經從政治需要走向現實。沙龍說:以色列內閣接受“路線圖”計划不是一個“愉快的決定”,盡管如此,“我們必須去嘗試”。

實際上,不同於國際輿論的衡量標準,沙龍領導的利庫德集團所主張的政治綱領只不過“居中偏右”而已,與以色列政壇中真正的極端右翼勢力相比,沙龍的世界觀要溫和的多。比如,“全國聯盟黨”領導人利伯曼所代表的政治立場是:堅決反對成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驅逐流放阿拉法特、凍結巴民族權力機構的資金。

沙龍始終堅持,不可能繼續對三百五十萬巴勒斯坦人進行軍事統制,這對以色列、以色列的經濟以及巴勒斯坦人都是一場惡夢。他說:“今天大約有一百八十萬巴勒斯坦人依靠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生活,以色列不能夠承擔這個責任。永遠對傑寧、伯利恆、拉馬拉等巴勒斯坦城鎮進行軍事統制不是正確之見!”

即使如此,包括工黨在內的左翼人士堅持,沙龍僅僅是剛剛走上正確之路,他的表現還遠遠不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費城器官移植大會外集會 揭露中共活摘罪行
拜登宣布總統令 非法越境恐被快速遞解出境
川普轉變立場 要求支持者進行郵寄投票
厭倦極左政策 加州警長公開發聲力挺川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