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本質和机理是什么?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5日訊】睡眠与覺醒一樣都是生命活動所必需要的一种主動的和复雜的生理現象。一個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正常人每隔24小時即有一次覺醒与睡眠的交替,這种醒一睡節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過程。覺醒時意識保持清晰狀態,而睡眠時意識水平即低落,呈現一种意識障礙狀態。正常的睡眠應具有下面几個特點:

1.感覺与反射的興奮性增高,因此覺醒狀態下能引起感覺与反射活動的刺激,在睡眠狀態下就不引起反應;

2。意識不清晰,對外界的事物不能認識;

3.在強烈刺激下可以喚醒。

在睡眠中,不單是意識水平低落,而且軀體的大多數生理活動和反應亦都產生一系列變化,主要是呈現一种惰性狀態。例如心率變慢、呼吸節律慢而加深、血壓下降,特別是收縮壓可下降10~30毫米汞柱,基礎代謝率一般降低10~15%,全身肌張力降低,肌腱反射減弱等。但是,在睡眠中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卻增加,如瞳孔縮小、胃液分泌量增多、多汗等。仔細觀察軀體的生理變化,可發現在整個睡眠過程中軀體的生理活動有著周期性的變動,例如人在睡眠中可見到周期性的脊髓反射的阻滯、心率和呼吸節律不均勻、血壓突然升高、瞳孔散大、腦血流增加、外陰充血致使陰莖勃起,出現短時期的眼球同向快速活動、肢體肌肉陣攣性跳躍,以及血液中一些生化物質和17羥皮質酮、膽固醇的變動等等。

這不但說明睡眠中,還有一些其他的生理周期,而且也說明睡眠過程是一种主動的生理過程,而絕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睡眠是因為白天人們辛勞了一整天,所以身體疲勞了,從而產生被動性的睡眠,以促使身體從疲勞中恢复過來。

關于睡眠的机理,至今尚未搞清楚。但不外有几方面的解釋。一种解釋認為睡眠是由腦內的某一特定部位,所謂“睡眠中樞”管理的。

很多動物實驗證明,与睡眠發生有關的部位,如网狀結构首端,蘭斑核、縫際核等,大多位于從丘腦到延髓的腦干中,刺激這些部位,可以使動物產生睡眠或覺醒。但是除這些部位外,刺激大腦中的另一些部位或刺激皮質下的尾狀核、下丘腦等亦可使動物出現睡眠或覺醒,由此看來,所謂“睡眠中樞”不可能僅僅是局限于腦干中某一個部位的神經細胞集團,而是一個波及到腦內許多部位的与睡眠有關的功能系統。

另一种解釋認為睡眠是由于腦干中上升到大腦皮質的醒覺沖動受抑制而引起,即由于外來刺激被隔斷,因而不能使大腦皮質保持其覺醒的興奮狀態,因而發生睡眠。這种見解似乎認為睡眠是被動的,這可能只能說明某些人發生病態性睡眠的情況,如昏睡性腦炎,而不易解釋正常的主動性的睡眠的發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楊千嬅護士出身 簽唱會宣導抗SARS撇步
中國大陸肥胖兒童提早出現中老年人疾病
預防SARS  孫安迪帶回北京協和醫院中藥方
多背背嬰兒有好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