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王丹(二)

標籤:

【大紀元7月26日報導】王丹:市場經濟發展結果將促使中共開放(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二十六日電)中國大陸民運人士王丹表示,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會讓中共在政策上必須要開放,也會衍生中產階級的利益受到政府迫害而產生反抗意識力量;這樣發展下去,公民社會將逐漸形成;而公民社會的出現、獨立性的中產階級萌芽,都會是中國大陸民主發展的重要因素。

應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邀請來台灣訪問的王丹,接受中央社的專訪時表示,自己不太相信中國社會轉型會再走回過去封建王朝老路,過去從沒有「公民社會」的出現,但是近來市民社會將會成為社會發展中重要因素;因為西方文明可以堅持那麼久、愈來愈完善,就是因為他們有個強大的公民社會,在政府與個人之間建立起寬容的隔離帶,政府很難侵犯到個人的權利,個人的權利不受侵犯,社會制度才能穩定。

他認為,這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中國歷史上沒有建立過,社會容易陷入循環性的動亂;不過,現在這個公民社會已經慢慢浮現,包括「市民階層的出現、城市化的進程、農民開始轉變身份」;再觀察八九年的民運活動,學生還是少數的,絕大部分是市民階層,因為他們的政治熱情很容易被激發出來。

王丹表示,除了市民階層的形成之外,在市場經濟改革之後,「獨立的」中產階級也在形成,以前的中產階級基本上都是資本官僚主義,多是退下來的官員;不過,獨立的中產階級會為中國經濟帶來衝刺,形塑公民社會的經濟基礎。             

他評析,過去中國文化將未來寄望在明君,胡適等人也提過「好政府」的觀點;但是六四事件是中國歷史發展重要里程碑,它徹底打破所有老百姓對好政府的幻想;因為八零年代的政府雖然是比較好的,領導大家改革,但也會在突然之間就變臉,武力鎮壓人民。   

王丹強調,六四事件教育知識份子與老百姓一件事,那就是政府本身就是個惡的東西;所以一個好的制度本身就應該限制政府,不管是好政府還是壞政府,而不管是好政府、壞政府都應該受到監督,與之保持距離,他相信這樣的公民社會觀念已經在成形。     

沿著歷史發展的時間走,他說,到了九零年代,有所謂的政治冷漠,也就是跟政治保持距離,這是正面的發展,不要跟政治扯得太近;從觀念上、經濟基礎上、群眾基礎上講,一個新的公民社會都在逐漸成形,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公民社會做得更強大、更完善,靠公民社會就可以打破中國封建社會的惡性循環。

當記者問及西方社會發展中,中產階級是個很重要的力量;他怎麼看待中國大陸的情況?王丹說,在中國中產階級力量這幾年才剛剛形成,雖然經濟改革已經搞了二十年,也有幸出現一些被稱為中產階級的人,但是他們只是新富階層;西方文明發展定義中的中產階級是要有獨立性的,但是這些新富階層並不獨立,因為他們的利益來自跟政府機關的勾結。   

當然這幾年出現真正比較獨立的企業,並有農民企業家開始關心政治、社會改革,這才是真正中產階級出現的萌芽;所以中國為何至今還是沒有什麼太大變革,主要是因為中產階級還不夠強大,這幾年才開始看到中產階級的發展,不過,他信相發展速度會很快。

然而,近年來,中國中產階級的萌芽又源自於什麼?王丹分析,第一,市場經濟需要市民經濟、中產階級經濟作為基礎,而大陸的國營事業已經爛透,經過二十年改革仍不能扭轉過來;中國經濟要往前衝、增長,一定要靠市民經濟,因而在政策限制方面就愈來愈要開放,提供中產階級萌芽時期在政策上的保障。

其次,就中產階級批判性角度來講,也是有希望的,因為共產黨手中能掌握的資源愈來愈少,基本上得依靠外資,外資若進來不多,自然會把資源掠奪目標轉向中產階級,例如:租稅事件中的劉曉慶事件就是一例,不外乎就是新富階層與權貴階層產生矛盾,而這兩者間的衝突也就開始了。

他綜觀分析,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一定會導致中產階級的利益受到政府的迫害,那個時候就是他們反抗的時候,因而,政策上一定會放開,反抗意識也一定會形成;這樣發展下去,就是公民社會的形成。

相關新聞
王丹談六四
王丹談六四 人氣 1
六四當年搞學運現在搞文藝王丹、貝嶺當詩人 顏柯夫定居台灣從事美術設計
王丹:軍隊不應被當作權力鬥爭工具
王丹等發起全球征文 “六四”十五周年活動開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