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絕緣碎片擊毀哥倫比亞號

【大紀元7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麥卡拉瑞7月8日報導) 美國調查人員掌握的新的有力證據表明,今年二月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上面的一塊碎片導致了這架航天飛機解體。美國之音記者麥卡拉瑞發來報導說,一次地面測試結果發現,與美國航空和航天局早先的說法相反,一塊硬泡沫絕緣材料有可能嚴重損壞航天飛機的機翼。

*試驗結果進一步證實猜測*

一次航天飛機機翼測試讓人們幾乎可以肯定到底是什麼導致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左側的機翼出現了一個小洞,繼而導致航天飛機在返回大氣層時在德克薩斯上空解體。這次測試是在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的私人機構[西南研究所]進行的。

調查這次航天飛機事故的獨立小組得出的結論是,有某個東西導致機翼的前緣部份出現一個裂口,造成溫度極高的空氣氣體鑽入航天飛機,從裡面溶化了鋁製結構。這個小組確信,這個裂口是由於從航天飛機外袋料箱脫落下來的硬泡沫絕緣材料碎片在航天飛機起飛八十二秒鐘之後以高速撞擊機翼引起的。

在聖安東尼奧的機翼測試中,工程師們模仿了航天飛機實際起飛時的步驟。他們使用以壓縮氣體為動力的炮筒向一個複製出來的航天飛機機翼發射了一片燃料箱的泡沫材料。這些調查人員的發言人、空軍中校伍德亞德說,這個實驗造成複製機翼得前緣出現了一個四十釐米長的大裂口。他說:“這肯定是一個有力的證據讓人們得出結論,這就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這次測試是調查人員們進行的第七次測試,也看來是最能肯定的一次,因為這次測試與實際泡沫材料撞擊過程最接近。這片泡沫材料的重量和大小都與實際撞擊機翼的那片泡沫材料相同,都是零點七五公斤、也都有手提箱那麼大。撞擊速度超過每小時八百五十公里。

*泡沫材料的確是罪魁禍首*

這次測試使用的是實際在航天飛機機翼中同樣使用的那種寶貴的加固碳板。這種承受過測試損壞的碳板是從[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上取下來的,[亞特蘭蒂斯號]已經飛行了二十八次,與[哥倫比亞號]的飛行次數相似。以前為測定工具而進行的測試都是使用纖維玻璃板,這樣,比較稀有的加固碳板就不會被浪費。盡管纖維玻璃板與碳板相比更堅硬、更有彈性,但是,這些纖維玻璃板還是受到了損壞。

即使是在[哥倫比亞號]執行飛行使命的過程中,航天飛機的工程師們就一直擔心泡沫材料的影響。他們在發現航天飛機起飛不久泡沫材料碎片就撞擊了機翼之後,曾經要求美國航空和航天局(NASA)爭取使用募衛星跟蹤哥倫比亞號拍攝照片。

NASA以前曾經與美國政府的空中偵察機構達成過協議,也就是,在NASA要求的情況下,空中偵察機構將滿足NASA跟蹤航天飛機的要求。但是,航天飛機的管理人員拒絕了工程師們提出的要求,他們相信泡沫材料不可能損壞機翼。

當時領導航天飛機項目的負責人迪特摩爾甚至在[哥倫比亞號]解體事故發生幾天之後仍然對此堅信不移。

航天飛機事故調查人員打算本月晚些時候公布他們的最後報告,正式宣布他們的結論:泡沫材料確實損壞了航天飛機的機翼。

相關新聞
哥倫比亞號失事調查新進展
絕緣泡綿脫落 導致太空梭失事
調查人員發現哥倫比亞號解體"元兇"
加州寵物驢失蹤 5年後現身野生駝鹿群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