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關心別人也是關心自己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4日訊】日本大紀元時報編者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座右銘了,其實有許多事情看上去與我們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它確跟我們息息相關。在是非、善惡面前我們要作出選擇,而不是保持沉默。

聽來的故事

王雷

在我以前居住的那座城市里,有一個叫“花圃小區”的地方,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居民區,樓房都是新蓋的。有一段時間路過“花圃小區”,感覺那裡透出一股陰森森的氣息,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因為這片樓房剛建成時我還沒有出去,那時的印象只能用“新氣象”來形容。我還發現,現在很多人走路時都儘量離這片房子遠遠的,即使必須經過時也都加快了腳步。我想弄明白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就到處打聽,雖然每個人說的都是只言片語,但我整理了一下,就成了這個“聽來的故事”。

李大媽說,這都怪小元,他是第一個發現有小偷進小區的,就因為偷的不是他家結果他誰都沒告訴,最後他家被偷的最慘……小原人都要瘋掉了。現在小偷到這兒就像回家一樣,誰還敢住這兒?

王大媽說,這都怪小芳,她第一個發現小區商店賣假貨卻沒聲張,結果現在小區商店賣的全是假貨,還有人買到過一瓶里面有老鼠的啤酒。這地方誰還敢住?

張大媽說,這都怪小常,他家第一個被沒搜查證的警察進去一頓亂翻卻大氣都不出,結果小區幾乎所有人家都讓警察這麼折騰了一遍,直到現在警察也是說來就來。這地方誰還敢住?

趙大媽說,其實最該怪的還是小童,他家那事最不該發生。他要是早點兒把旁邊小區小孩被拐的事兒告訴大家,這裡會連丟五個孩子?最後連他自己家的孩子也被偷了,這時候他也傻眼了。我是孤老婆子一個,要不我也早搬家了……

我又問了幾個年輕人,他們倒是不像上了年紀的李大媽、王大媽、張大媽、趙大媽,他們沒有怪別人,他們說,“花圃小區”現在歪風邪氣盛行,以至於許多人都搬走了,其實大家都有責任。不論哪一種壞事,由於開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就懶得管,等最後大環境變壞了,才想起來“當初要是怎麼怎麼的就好了”,那就晚了。都以為別人的事兒和自己沒關係,其實關係大著呢。還有你說的那幾位大媽,就知道怪這怪那的,也不想想以後怎麼辦。我們幾個倒是想好了,我們不搬家,就住這兒,只要再別把發生在別人家的事兒當做和自己無關就是了,其實關心別人就是關心自己,都這樣想,小區的環境慢慢會好起來的。再說了,壞人應該怕我們好人哪,我們為什麼要怕他們?行得正走得直的……

聽著這幾個年輕人七嘴八舌地說到這裡,我突然感到“花圃小區”陰森森的氣息似乎正在慢慢散去。我堅信,有這樣的年輕人、有這樣“關心別人就是關心自己”的想法和“壞人應該怕我們好人”的信念,小區的未來一定會充滿光明。

這是聽來的故事,聽來的故事有時也有很深的教育意義。作為真正的人,我們確實應該多關心一下他人,因為冷漠不僅會殺死別人,最後也會殺死我們自己。

大家看完了“聽來的故事”似乎跟自己很遙遠,但是當一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時候,自己又無動于衷而帶來的後悔那真是刻骨銘心的。

通向幸福的途徑

曉陽

說一個小故事:一個快要退休的老幹部,平時為人極為自私,與自己無關的事一概不管。一天這位老幹部下班回家,這時天已經黑了,正經過一塊人跡稀少的小樹林時,聽到一位女子喊救命,他不但沒停步,反而加快了腳步。匆匆趕回了家。他剛到家不久,門被撞開了,只見平時最疼愛的小女兒,披頭散髮地闖了進來,一問原來正是在小樹林里喊救命的女子,由於勢單力薄,被強盜強姦後,又搶走了所有的錢。這時老爸爸的心情又有誰能明白呢?

每個人都想幸福,每個人也都想平安,這併沒有錯。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通向幸福,平安的真正途徑是什麼呢?幫助別人你就是幸福的,善待他人你就能平安。

佛教中講一個緣分,你看是與你無關的事,事實上只要讓你遇到,碰到了,都和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你是擺脫不掉的。所以幫助別人,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幫助自己。俗語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念會給自己帶來善果,惡念也會給自己帶來惡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是一種惡念,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表現。那麼給自己帶來的也是惡果。

回到現實中來,也有一些讓人欣慰的事情。最近在日本發生了一起殺人事件,一位中學教師為此給死者家屬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喚起了日本長崎人的正義和良知。

由一封信想起的

洪峰

那個孩童的體香和稚氣再也聞不著、看不見、媽媽望眼欲穿不見兒子歸來、日本長崎一個4歲兒童駿死於12歲少年之手、就在殺害四歲兒童現場的祭壇上、有位署名為「中學教師」的一封信、讓我看到了人間的希望。信的內容是:

駿兒你一定很痛、一定飽受著驚嚇
真的對不起
像我一樣的大人在你的身邊
卻不能幫上你
真的對不起你
從前的長崎不是這樣
窄小的街巷、我們彼此面識
什麼時候變的如此
我做為中學的教師向你深深愧疚
到現在、我究竟教了學生什麼
我對我的學生說起你
沒把你的生命當成生命的人心啊
我要發誓
對我心中也許潛藏的邪惡的心交戰
只要我是教師、只要我是人、只要我是長崎市民
我要一直堅持下去
不論過了多少年
走近這裡時、我會為你而來
真的對不起 駿兒

一封短信,像一絲清風,帶來多少回味,為駿兒的母親或許平添了一絲慰藉,為有良知的教師而欣慰,邪惡的心是什麼?就是那顆麻木的心,失去正義的心。

在名利社會里、貪心和私心使人對人、對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致使造假增多,你也可能吃假藥;狼來了,你不去打狼,你會被狼吃;當你深陷逆境時, “誰臨痛苦里,心中會不冷清。”你會呼喚正義。當你渴求一片淨土的時候,請不要讓正義與良知與你擦肩而過。正義與良心的積攢與擁有才是作為一個人的魅力。

同樣死亡的消息,異樣的心情。當聽到中國北京團河勞教所一位僅八個月的嬰兒及他的母親被虐殺的消息後,一位母親的心都碎了。

一位母親的心聲

林盈

我是一歲孩子的母親,我在海外的媒體報導中了解到八個月的嬰孩以及他的母親雙雙在北京團河教養所被虐殺的消息。當時對我的震驚很大,這種對生命的責任是於生具有的。記得我的孩子出生不到滿月時,有一次我為孩子換尿布時,看看孩子可愛的小臉,讓我想起王麗萱的兒子孟昊,他在滿月的時候一定很可愛,同樣的事情在我的孩子兩個月、三個月、四個月一直到滿八個月時,我都有同樣的想法,孟昊在跟我孩子這麼大時他會什麼樣呢?其實我的內心一直渴望王麗萱母子活在世上,一直到我的孩子滿八個月時,看看孩子成長的過程及他天真可愛的笑臉,我有點受不住了,我不由自主淚流滿面,我無法挽回孟昊的生命,而我又必須面對現實,他已經被虐殺了,只因為他的媽媽是煉法輪功的嗎?有一股力量讓我必須關注這件事以及制止它,不能讓這樣的恐怖事件在中國重演,否則危及你我的家庭。這時我懷中的孩子似乎能讀懂媽媽的心情,他用他的小手輕輕地放在媽媽的臉上,用他溫暖的頭貼在媽媽的胸口,我能感受到他在支持媽媽。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最近在香港50萬人上街遊行的壯舉,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事不關己?

欣慧

香港23條最近成為世界性的熱門話題,很多人不由要問,這23條到底是什麼內容,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上街遊行呢?是不是香港人鬧得太過分了?一條法律值得那樣兒嗎?

23條草案內容大體是這樣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和團體建立聯系。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反對呢?

中央社在6月3日報導說:香港民主黨籍立法會議員李柱銘,6月3日在紐約時報撰文分析香港兩大危機時說,「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危機易處理,基本人權遭中國腐蝕的「第二十三條」危機恐將永遠威脅香港的自由與繁榮。這篇文章題目是「中國的文字獄延伸魔掌」李柱銘在文中擔心,回歸中國六年來,歷經亞洲金融危機和SARS打擊的香港,它的自由社會即將遭遇最危險的攻擊和「SARS」一樣,同樣源自中國的攻擊。

在這裡我想談的不是併不是對香港23條反對與否,而是香港人的民主意識,在大陸長大的我,似乎從來沒有想過法律賦與我的民主和自由,確有一點事不關己的感覺,對於那些參加遊行併能講出自己的條條道理的香港小學生,中學生,更是佩服。

香港要把23條制定為基本法,既然叫基本法,那麼這一法律就必定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它可以保護你,也可以把你送入監獄,判它幾年。也許23條的摸棱兩可的表達方式正是引起百萬港民上街的癥結吧。香港人以他們獨有的敏銳的判斷力,爭取著他們的自由與民主權利。記得有位名人說“你可以不涉及政治,但是政治可能隨時會找到你頭上”,法律不也如此嗎?也許你說,我老老實實做個好人就行了,也不會違反法律,可是當法律找到你頭上的時候,可就晚了,哪怕你渾身長嘴。這樣的事情,您也沒少聽說吧?看來,在能爭取到自己的基本權利的時候,還真不能事不關己,否則到時候可沒後悔藥了。

“此事與我無關”?

王雨

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處事原則”,置身事外好像已被某些人當做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可笑的是,“置身事外”實在不是什麼高明的做法,也未必能夠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這一點,稍加思考就會發現,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均有不少例證。曾經讀過一本關於“宇宙全息統一論”的書,覺得裡面的一些說法頗有道理。宇宙全息統一論與一般的統一論、系統論的區別在於,它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換句話說,不僅太陽黑子的爆炸與浩瀚宇宙中之一粒的地球的事情有某種精確的關係,而且十年前、一百年前,十年後、一百年後的某件事都與現在的你我有精確的關係,無疑,現在發生著的任何事情,更不可避免地和我們聯系在一起。這段話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來表達則更為精練,即這個世界上沒有“事不關己”的事情。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教訓在中國歷史上已有充分的體現。就說戰國時期,秦始皇之所以能夠滅掉其他六國,很大成分在於秦進攻一國時其他國家往往采取觀望的態度,從政策上講就是“合縱”與“連橫”的勝負。等各國不得不俯首稱臣的時候,一切晚矣。這段歷史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謂婦孺皆知,可中國人究竟從其中得到多少教益呢?看上去實在少得可憐。

據史書記載,十七世紀清軍入關時,除明軍外,無一百姓對清軍進行抵抗。又據英國人麥華生的《在華兩年記》載:“當英艦突破虎門要塞,沿江北上,開向炮台時,江兩岸聚集了數以萬計的當地居民,平靜觀看著自己的朝廷與我軍(英軍)的戰事,好似觀看兩個不相關的人爭鬥;當義律上校率‘復仇神’號與幾只步兵小船大鬧江山河時,香山縣及沿岸眾多百姓都成為潰散守軍和逃竄的中國戰艦的袖手旁觀者……”為什麼會這樣呢?顯然,這些中國百姓甚至對近在咫尺的砲火都漠不關心,不過只是因為砲火沒有打到他們身上而已。可結果呢,侵略者的手還是伸向了他們。

中國國內的報紙越來越多地報導著“勇斗歹徒”英雄事跡、試想:如果不是大多數人都“事不關己”,哪裡還用得著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呢?難道那些“高高掛起”的人對整個社會風氣的敗壞沒有任何責任嗎?每個人都不要怨別人,每個人都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小處講這是個人品質問題,從大處講則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

可是歷史畢竟在進步,人民也日益覺醒,雖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直到現在仍然是許多中國人的“座右銘”,但有識之士已經能夠在是非關頭挺身而出,比如這次香港爆發的反對“二十三條”的遊行活動,成功阻止了中國政府對當地民主的踐踏。這個世界上,確實找不到完全意義上“不關己”的事情,“二十三條”如此,法輪功事件亦如此:如果不在是非曲直中擺正自己的位置,焉知你我自己不是下一個犧牲者?

日本大紀元時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十四屆金曲獎「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客語演唱人獎」由劉劭希獲得,得獎作品「野放客」。劉劭希表示,客語流行音樂在台灣發展十多年,一直是以赤手空拳與龐大商業競爭,他感謝父母的長期支持。劉劭希感慨地表示,如果大家都不關心台灣會少了一種文化、少了一種語言,國際間又怎麼會在乎少了一個台灣?最佳客語演唱人獎入圍者為顏志文,入圍作品「紙鷂」;羅國禮,入圍作品「硬頸暢流客家樂團顛覆2002」;劉劭希,入圍作品「野放客」。
  • 國際航空旅行協會中國區代表在香港舉行的一個國際會議上,指責中國政府不關注民航而影響了中國民航的發展。 非典給全球旅遊業帶來極大的損傷,因為人們不敢出門,更不敢坐飛機,所以航空業災情慘重。不久前在香港舉行的重振亞洲旅遊業會議上,國際航空旅行協會中國區代表、菲律賓籍的張保健指責中國政府既不照料,也不關心中國的民航業,因此他為中國民航大抱不平。他說:“中國政府從來沒有投資在民航事業上,中國每個航空公司都是自我求生,對比之下,中國民航的開銷和外國對比是高了很多。中國政府徵收的機場建設費很高,這些費用都加在中國民航公司的身上;機場的安全費用照理由政府負擔,但是中國政府仍舊加在民航的身上;在中國機場加油,油費比外國高,有些中國航空公司為了省錢而在外國機場加油。中國機場至今仍舊由空軍掌管,這點中國必須改進。” 張保健說,中國民航像一個生病的嬰兒,需要好好的照料,如果現在把他治好,中國民航才有美好的未來。
  • 時至8月,一直懸而未決的劉曉慶稅案按照正常法律程序來說,無論如何都應該有個最后結論了,該案是否起訴、結局如何都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昨日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劉曉慶稅案已經移交至法院,對劉曉慶等提起公訴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
  • 老人們常常會認爲,既然兄弟之間流著相同的血液,他們很自然地就會彼此相愛、互相幫助。但是事實和老人們良好的願望正好相反。父母的愛和關心由于時間、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是一種非常“有限”的“資源”、而不是“無限”的。爲了能從父母“有限”的愛和關心之中獲得更大的份額,在兄弟姐妹之間就形成了一種激烈的競爭關係。  

  • 一個關心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人權的組織說,中國幾個省最近同時發生了公安或當地政府軟禁、勞教家庭教會人士,取締、關閉甚至摧毀聚會民宅和教堂事件。該協會認為,這些事件發生的原因是貫徹來自中央政府的一項命令。*高崇道被帶走談話*
  • 一般,人們都認為,人大有兩大主要的權力,一是選舉權,不但是選舉人大代表,還有選舉其它國家机關的官員;二是立法權,每年的三月份,人大就活躍起來了,人們會關心人大立了什么法、出台了什么政策。但是,我認為人們在這一問題上有兩大錯誤的認識。
  • 昨天從華納唱片傳來消息,孫燕姿出道以來首張新歌加精選專輯《TheMoment》(這一刻)將于8月22日在全亞洲同步發行。据悉,這張專輯共收錄了5首新歌以及過去三年來孫燕姿的流行“關鍵歌曲”,至于最被關心的新歌部分,據中華网8月6日報道﹐《The Moment》將作為第一主打歌曲;《遇見》會隨著梁詠琪与金城武在電影《向左走向右走》的大屏幕中放送;而《太陽底下》更是成為香港一年一度大型活動“太陽計划”的大會指定主題曲,另外,還有一首是早些時候孫燕姿去日本与倉木麻衣合作的交換作品《Tonight, I feel close to you》。
  •  据北京晨報報導﹐网上車市剛剛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消費者在買車時最關心的因素是車的性能,而對汽車价格的關注則放到第二位。
  • 台灣慈濟大學名譽校長李明亮今天在聯合國記者協會演講台灣抗煞經驗,廣獲出席的各國記者與外交官讚賞,他認為這不必和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扯在一起,因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疫台灣處理的很好,有獨到之處,「大家想來拿第一手資料」而已。李明亮演講後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聯合國記協簡報會難得像今天滿場,是否有助於台灣加入世衛,外界不必「過度延伸」其中意義,主要還是大家對這個新的流行疾病很關心。
  • 明天是父親節,國民黨籍立委王昱婷及藝人余天今天在立法院公佈一份媒體民調指出,在景氣不佳及社會、教育問題壓力下,職場上的爸爸們對工作及子女、家庭等問題呈高度焦慮狀態。余天呼籲子女對父母多表關心;王昱婷則泣訴對亡父的思念,呼籲父母們多與子女分享心情,以減少遺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