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諾士:一紙荒唐言,多少悲酸淚!

----新解<<跟著宣傳部,不知哪天犯錯誤>>

賽諾士

標籤:

【大紀元8月2日訊】”跟著宣傳部,不知哪天犯錯誤”,什么時候听到的這句順口溜已經記不得了.只覺得很順口,很有意思,一直牢記在心.今天想起來,不知怎的,竟有一些感慨出來.

中國的媒體,包括報紙,電台,電視台,都隸屬于宣傳部,宣傳部的工作是搞宣傳的.但是按照公認的准則,媒體應該客觀,公正和全面.這就有了矛盾,要按照客觀,公正和全面的原則,就沒辦法替政府宣傳.要替政府宣傳,就得有目的,有選擇,甚至欺騙性地報道,這就和媒體的准則相違背.

有人可能不同意,誰說替政府宣傳,就不能客觀,公正,全面了.同意不同意沒關系,我們用事實說話.就說現在的法輪功問題,你說媒體怎么替政府宣傳吧?正常的人都明白,相信真,善,忍沒有錯,人有信仰的權利,練功的權利.但是政府非要跟法輪功過不去,你說媒體怎么宣傳吧?怎么個客觀,公正,全面法吧?

我們往前倒著數,六四,文革,大越進,反右.哪一次媒體能夠做到客觀,公正,全面.答案是哪一次也做不到.

有人可能說了,既然替政府宣傳,不能客觀,公正,全面,那就不客觀,公正,全面好了.說起來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還拿法輪功的問題舉例子,法輪功無罪,可政府非要說法輪功有罪,宣傳的任務壓下來了,怎么完成?不輕不淡來兩句,走走鋼絲,來個兩邊不得罪,你這招用來對付偉大,光榮,正确的共產党是行不通的.想上賊船,”投名狀”是万万少不得的.

媒體的好漢們只好万般無奈,下得山來.”練法輪功的朋友,今天暫借項上人頭一用,待异日給你等平反昭雪之時,我必好好地追祭一番.”

大家想一想,這人頭怎么容得暫借?再說平反昭雪之時,誰又需要什么追祭?法輪功怎么能跟這些媒體的好漢善罷甘休?現在是拿你不得,可是不要忘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好漢們終有上被告席的那一天.

再說了,政府歷來也放不過這些好漢.追究責任的時候,這些人是最适合不過的替罪羊了.政府說,我只是讓你們如實地報道,你們怎么就敢隨便造謠,是誰讓你們隨便造謠的,你們能承擔得起誤導人民和政府的責任么?

孫志剛一案中,李海嬰的辯護人梁國雄當庭辯護說,“李海嬰等被起訴的被收容人員,因不想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殺死的螞蟻,在求生的本能支配下,懼于護工的淫威,不得不選擇听從護工吩咐而保全自己的方法,除此以外,他們能有其他選擇嗎?在這樣充斥著暴力的地方,他們不過是護工手里的一個傷害他人的工具而已。”

媒體的好漢和李海嬰還不能相比,李海嬰是被收容人員沒有人身自由.這里可沒有人逼著你上賊船,一切都是自愿的.再則政府領導也不會象喬燕琴那么沒水平,上來就直接了當地說,“那小子過來后,過半個小時,給我狠狠地打.”媒體的好漢要記住,政府領導可是這么說的,”要堅持講真話、報實情,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堅決反對弄虛作假。”

最后我們來回顧一下《人民日報》1958年8月13日頭版頭條

麻城建國一社出現天下第一田
早稻畝產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新華社武漢12日電 湖北省麻城縣的早稻生產又放异彩。根据湖北省黃岡專區和麻城縣三級早稻高產驗收團聯合查驗證實,這個縣的麻溪河鄉建國第一農業社,在一點零一六畝播种“江西早”种子的早稻田里,創造了平均畝產干谷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惊人紀錄。截至目前,這是我國早稻大丰收中放射出的大批高產“衛星”中的“冠軍”,它比安徽省机陽縣石馬鄉高丰農業社及本縣平靖鄉第二農業社先后創造的早稻高產紀錄高出一倍以上。

參加三級驗收團的有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史林峰、華中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韓玉生、中共麻城縣委書記處書記侯尚武;此外,還有麻城縣各鄉、社代表共數百人。中共黃岡地委第一書記姜一,也參加了一部分驗收工作。這塊田經反复丈量确定面積為一點零一六畝。本來要全部割完,為了給外地代表參觀,留下零點二四二畝未割。收獲的全部過程都是由驗收人員和社員們一起收割、打場、揚場和過秤的。把實打驗收數字和那零點二四二畝田的測算估產數字加在一起,這塊田的總產量共為干谷三万七千五百四十七斤,平均畝產平谷達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

這個人們所不敢想的早稻高產紀錄,是充分發揮共產主義風格大膽革新的成果。据了解,這塊田整地共達十次,深耕達一尺以上。共施底肥、追肥五次,先后施用的肥料計有草籽三千斤。塘泥一千擔、硫酸氨一百零五斤、過磷酸鈣八十斤、水糞肥六十擔、豆餅一百八十斤。
底肥是結合犁地分層施用的,作到了層層有肥。插秧的密度,實際上已經很難用多少來計算了,因為整塊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緊靠一根的。在驗收時,人們曾選一平方尺的面積進行實測,据實測結果推算,平均每畝約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雞蛋隨便地放在上面滾動,雞蛋始終不會掉到田里去。可見這塊田的密到了什么樣的程度。

促使這塊田高產的主要措施,是逐漸明确的。開始時,人們對深耕、肥足和密植都存在著一些疑慮,所以只犁了七寸深,肥料也較少,密植只作到株距一寸、行距四寸。插秧后約一個月,各地小麥高產奇跡不斷出現,畝產達到五千斤以上的已有多處。這對培育這塊試驗田的人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他們說:“小麥能畝產五千多斤,水稻為什么不能畝產万多斤呢?”他們決心搞畝產万斤以上高額丰產試驗,并且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這就是加深耕層、施足肥料、加大密度。這時,秧苗已經長到一尺多高了,但他們仍毅然把這些秧苗拔起來,又進行了一犁、一耙、一砂(將土整細碎),使耕層深達一尺,并且增施了肥料,然后,又把本田的秧和另外几畝田的秧,一起植到這塊田里,形成高度密植。因為苗長得極密,根本無法下田,給田間管理帶來了許多困難,但人們用集體智慧戰胜了它。例如,要追肥,但肥料卻怎么也下不到泥里去,他們就想法在田的四周開溝,用管子把水肥灌到田里去。他們還采用打撐的辦法防止倒伏,并且不斷地向干旱作了斗爭。

建國一社早稻高產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麻城縣,在和麻城臨近的地區,也有很多人知道這個消息了。連日來,每天從本縣各鄉和外地前往參觀的約有四、五千人。11日,正在武漢開會的華中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子明,江西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張歧山,湖南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星五,以及其他農業專家等多人,也專程前往參觀和訪問。參觀者們普遍認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又收緊媒體控制
「痛下決心 砍掉一批」 中共要狠整傳媒
營口奇蛾子 形狀酷似美國隱形飛机
四川規定官員若不孝順父母就不能升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