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賓雁﹕”拿回你的工作日”

劉賓雁

標籤:

【大紀元8月30日訊】七十年前,就是1933年,美國正處在1929年開始的一場大危机的高峰期,并影響了全世界。當時美國是工厂倒閉,農產品賣不出去,失業率達到了25%,全國一片蕭條,資本主義制度岌岌可危。

就在這种背景下,1933年的4月6號,美國國會參議院以壓倒多數通過了一個法案。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法案,它把當時的標准工作周,也就是一個工人一周工作48小時改為30個小時。假如說超過了30個小時,就算加班加點,必須給工人另外報酬。為什么這個法案以壓倒的多數通過?就是因為當時失業非常地嚴重,已經對美國造成政治威脅。怎么解決失業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縮短工作時間,有飯大家吃,使就業的人數增加。

按照這個法案,就算是一個禮拜6個工作日,一個美國工人每天只需要工作5個小時就行了,比70年后的今天的工時還要少3個小時呢。按5個工作日算的話,也不過一天6小時。可是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有另外一种考慮,沒有叫這個法案變成現實,給否決了,美國的眾議院也沒有通過。几年以后,羅斯福腦筋忽然轉過來了,后悔得不得了,認為他不應該否決這個法案。因為1933年那個時期一過,再也沒有辦法在國會通過那樣的一個法案了。為什么他后悔呢?因為他發現了只有縮短工時這個辦法,讓更多的人就業,才能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机。

今天的西方世界仍然是面臨這樣一個問題。但是老板不會同意這樣做,因為縮短工時,就等于增加工資的開支,成本就會高,就會失去競爭能力。

現在70年過去了,美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好几倍。但是,奇怪得很,大部分人一天工作8個小時還往往覺得不夠,必須加班加點,或者再另外找一個工作,因為收入不是那么高。与此同時,還有几百万美國工人失業。根据國際勞動組織的統計,美國人現在每年平均工作1978個小時,比西歐的工人多干350個小時,相當于多干9個星期。同時美國工人跟他們自己1973年的時候相比,2000年美國人工作的也增加了199個小時。而就在1973–2000年這27年時間里,美國人每個小時的勞動生產率有很大的提高,几乎是翻了一番。

《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評論,作者說,工作和消費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假如把工作和消費當作一個人生活的中心,而把其它的价值都擠掉,那就不好了。他當然是認為美國人工作的時間太長,連周末都不能在家里与孩子吃一頓晚餐,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他認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在那篇評論里,他宣布今年10月24號有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就是美國社會上的一些熱心人士、組織,他們決定把10月24號這一天當作”拿回你的工作日”這樣一個日子,目的是提倡美國人過一种更加平衡的生活。為什么選擇了10月24號呢?因為從這一天到年底正好是9個星期。意思就是說,美國人應該把比西歐人多干的那9個星期的時間拿回來。

縮短工作周,顯然是解決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的失業問題的一個辦法,也許也是一個唯一的辦法。法國已經帶頭這樣做了,把每周的40小時工作降低為35個小時。但是做起來很不容易,這是一個全人類面臨的問題。早晚恐怕是要解決。

(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廖亦武劉賓雁等中國作家獲赫爾曼人權獎
三名中國作家榮獲美國人權獎
劉賓雁:談香港七.一大遊行的成功
劉賓雁﹕借周正毅案能否揭開上海的蓋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