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的心靈後花園—里斯本風情畫

郭佳玫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訊】一般人對於葡萄牙或者里斯本,除了名字以外,可能就不會有其他的印象了。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除了從一些資料知道這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或者1997年的世界博覽會曾在里斯本舉辦外,或許永遠不會認識到這個國家的溫柔面貌。

落後了先進國家幾十年的結果,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在這個首都是絕跡的。對許多愛戀里斯本的遊客來說,這裡的陽光、巷弄、悠閒、與古老,有著某一種童年記憶的氣息。安貧與淳樸的民風,讓金錢在此地失去了跋扈的理由。唯一顯得有觀光客氣氛的,大概就是那條有露天咖啡座和餐廳的中央大街了。旅客多半是自然而然,或者乾脆說是「不得不」同化於當地人的步調,開始著里斯本的探索之旅。

雖然窮,葡萄牙的犯罪率堪稱歐洲最低。據說最嚴重的犯罪就是竊盜,而且是那種不太嚴重的汽車內物品偷竊,一年還沒幾件。筆者以一單身女子搭飛機、渡船、在海邊獨自冥想、甚至半夜在馬路上踩著舞步、哼著小調回旅館,心裡居然沒什麼恐慌。那種閒適安然的感覺,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教宗曾經盛讚這個貧窮小國的人民心靈美好。這裡也是歐美旅客心靈的後花園,不僅因為她不造作的美麗,而是在這裡可以拾回在繁忙社會中已失落的安心自在。

由於數百年來未做太多改變,里斯本到處都是巷弄。遊客常常會有一種爬上小山坡,又滾下小山坡的趣味。經常是轉過一個斑駁的巷弄後,有著柳暗花明的驚喜,可能看到的是一片蔚藍海景,或者是某家後院的繁花爭豔,或是居民們裝飾巷弄的彩帶漫天飛舞。筆者當時真有一種武陵人初見落英繽紛的驚豔,尋幽訪勝、樂而忘返,直到兩條腿累到不行為止。

貧民區的繽紛天空

看過德國導演文‧溫德斯「里斯本故事」電影的人,大多會對於主角初坐街車的情景記憶猶深。是的,這是里斯本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印象。這些穿梭於上下坡街道的黃色有軌小街車,年紀起碼都在70歲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老爺車」。街車的內部是原木打造,很有二十世紀初的風格。一坐上車,要不是看到穿著現代服裝,提著菜籃的媽媽們,還真會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街車最可愛的特色是震天價響的鈴鐺。里斯本街道狹窄而且坡度陡峭,所以每當有不識相的車子擋了去路,或街車正飆下坡時,噹噹噹的聲音就會不絕於耳,一方面叫人讓路,一方面提醒大家小心來車。許多淘氣的小孩甚至觀光客,會趁車停時攀在後面,伺機搭免費電車。因此,往往可以在上坡路段看到這類奇景;一排人「掛」在車後搖搖晃晃。不過,這裡得做個小小澄清,搭街車的票其實是很便宜的,跟一趟台北市公車票價差不多。這些搭免費順風車的人,大部分是出於好玩的動機。

讀過歷史的讀者或許會記得,在十五世紀時,葡萄牙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權國家,早在荷蘭人之前,擅航海的葡人就已經航海到亞洲了。當時的葡國國勢強盛,也曾有過瑰麗的藝術成就。只是,多年的沒落,幾乎使她成為被遺忘的記憶。直到這幾年,人們才又重新得見古代葡人的細緻心靈。

里斯本海上碉堡

接近出海港有一座瞭望塔Torre de Belem,雪白精緻的外觀,立於海天一色之間,一副遺世獨立之姿,實在難以讓人想像她的軍事用途。但她的確是設計用來監看入港船隻。不過,這卻不影響遊人對她所產生的浪漫情懷。

著名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自1502年開始興建,三百年的光陰才造就出世人眼中的驚嘆,她的美麗值得用屏息的虔誠去對待。可惜這座建築奇蹟,未等到世人見證她的輝煌,就遭遇葡國的迅速沒落,直到70年代結束獨裁的陰影,才能風華重現。

從1997年的萬國博覽會在里斯本舉辦之後,這個國家似乎才被大家慢慢地從記憶裡喚醒。與一般歐美人士的大方相較,葡萄牙人顯得相當害羞靦腆,但這並不意味冷漠。經常迷路在某些城市的我,都是勞駕美容院的小姐、冰果店的弟弟、送貨的伯伯、巷弄裡玩家家酒的結辮子小女孩,陪著語言不通的我拎著行李找旅館或找路,用溫暖的笑容平撫我的慌張。

下次如果有機會到這個善良的人間淨土,看見黑黝黝的葡萄牙人時,記得跟他們說一句:「度朵貝因」(你好嗎?)。或許你就會看見羞怯的他們臉上泛起的微笑,跟太陽一樣地溫暖。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聖多美軍事政變奪權者宣布成立執政團
聖多美遭罷黜總統稱奈及利亞不可能軍事干預
聖多美政變受困觀光客 四十一人搭葡國班機撤離
葡萄牙森林大火繼續延燒  已有兩人喪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