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中国股市的政策困境

梁京

标签:

【大纪元9月29日报】近来,世界主要股市交易活跃,股票指数迅速攀升,但中国大陆股民的信心却跌到了新的低点。在过去的两年中,尽管大陆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大陆的股票价值反而蒸发了6000亿人民币。大陆证券监管当局为了扭转局面,不久前召集了一次全国券商大会,没想到,大陆的券商对当局开出的药方大失所望,对证监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抨击。这个事实表明,大陆决策当局面对深陷困境的股市已经是黔驴技穷,一筹莫展。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议论和主张纷纷出笼。一种最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如果当局不能果断地纠正以往的政策失误,大陆股市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边缘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全局性的不利影响。支持这种判断的一些学者,更进一步提出了以”以积极的股市政策替代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激烈主张,企图打动决策者,以股市改革为经济政策的核心。一些学者虽然不同意用”中心”和”边缘”的说法来描述大陆股市面临的问题,但普遍的共识是,大陆股市的危机确实到了一个严重的关头,面临重大的政策抉择。

那么,大陆的股市究竟有没有机会通过当局重大的政策调整而迅速摆脱困境呢?对此,我的看法是:不敢乐观。

我之所以不敢乐观,并非因为大陆目前还缺乏股市健康运行的大环境。对于这一点,各方面其实并不存在分歧。大家都知道,大陆产权不清,法治不力,因此不可能有一个健全的股市。但是,这并不等于不能够通过促进股市发展来推动经济大环境的改善。事实上,正是在产权不清,法治不力的大环境下,大陆股市已经取得了出人意料的长足进展。那种以为只有等待大环境完善之后,才可以发展股市的看法是片面的。

真正的问题是,大陆目前是否存在现实的机会,如一些大陆学者所主张的那样,决策当局大胆改弦更张,通过股市的改革来带动整个经济的改善乃至产权和法治环境的进步?我的看法是,大陆的决策当局远没有认识到这个机会,在知识上也完全没有做好准备。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包括那些主张股市改革先行的学者,自己也没有想清楚。

大陆股市要真正摆脱困境,必须解决所谓”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当初大陆当局之所以限制国家控制的”法人股”流通,一个基本的顾虑就是害怕股市的发展会加速国有资产的私有化。现在,这个顾虑有所减轻,但是不能说已经不存在。即使大陆新领导人在原则上已经不再害怕上市的国有资产会因”法人股”的全面流通,大量转变为私人财产,他们也不得不从政治上考虑,如何使这样的一种私有化的方式不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麻烦。

所有前社会主义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要害问题,是如何在社会上分配国家控制的经济资源,也就是如何分配大量产权没有落实的资产存量。前苏联是以所谓”资产券”的方式,直接向公民分配了大部分国有资产。正如许多人已经看到的,这种分配方式产生了许多问题。中国大陆虽然坚持不搞私有化,名义上保留着大量国有资产,但实际上许多国有资产已经以更加不公平的方式,转到了私人手里。更糟糕的是,更多的资产名为国有,实际上国家完全失去了控制和权益,导致大量的浪费和腐败,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大陆股市要避免”边缘化”的前景,在政治上和技术上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同时,平衡好财富在不同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在江泽民、朱熔基时代,这方面的讨论受到了长期的压制,是今日大陆高层知识和政策准备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

大陆的股市还要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在看见隧道尽头的光明之前,大陆经济还要为过去错误的股市政策继续付出代价。现在,我们唯一能够寄希望的,就是大陆的新领导人能够比较快地从这些代价中,学到市场经济的真谛,而不是象朱熔基那样,企图玩弄市场,到头来,误国误民。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

相关新闻
梁京:创建私人银行能缓解大陆的银行危机吗?
梁京:对胡、温新政的一个考验
梁京:香港民主与法治的希望在哪里?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