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為:立即停止將450億美元外匯儲備資金注入中建兩銀行!

子為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10日訊】最近國內媒體紛紛報導,中國可能將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資國有商業銀行。今天又見到一條報導進一步說:國務院日前決定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改革中涉及動用外匯儲備為試點銀行補充資本金的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已向試點銀行注入的外匯儲備資產不再計入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

同時也見到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說:“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漸進改革的成本,這被各方面公認。政府在消化這些成本時,動用國民財富資產投入任何一個項目都是順理成章的。其中包括國債發行收入、出售土地的收入、拍賣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收入,當然也可包括外匯儲備。”他認為:“沒有法律規定外匯儲備不可以拿來補充國有銀行的資本金。”而到目前,筆者還沒有見到人們熟悉的著名經濟學者對此發表意見。

筆者認為,動用這么大一筆數目的國家外匯儲備資金(相當于3700 億元人民幣),非屬中央銀行的職權范圍所為,甚至也不是國務院的職權范圍所為,尤其將這筆資金被輕易划入到長期管理混亂、貪污盛行、資產狀況持續惡化、已經危在旦夕的國有商業銀行更是不明智和不道義的行為,這決不是在現行法律條文框架下所能找到什么根据的事情!起碼在國有商業銀行還沒有真正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前,就如此草率動用國家的家底資金去填補銀行的資產坏帳,是任何負有良知的學者和公民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本人緊急呼吁社會各界發表意見,同時也懇請國內外經濟學專家拿出你們的真知灼見,并懇請溫家寶總理要求有關方面立即停止此項操作!

一定要從戰略角度看待國家外匯儲備

根据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包括這450億美元,到2003 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4482.5億美元。盡管我國的外匯儲備數額列居世界第二位,繼日本國6000億美元外匯儲備之后,但就人均水平和整個的國家基礎條件看,以及所將要面對的各种人為和自然的不定因素的風險挑戰,都沒有理由沾沾自喜或昏了頭——將國家的過河資金扔進無底洞去打水漂!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指出,”我們不能僅僅從當前的經濟資源的角度去看待我國的外匯儲備,而更要看到,我國在世界的大格局中所處的地位、在目前的發展環節以及未來中,都需要更多的外匯儲備。”

邱曉華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國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戰略意義。”首先,這是抵御國際風險的堅實物質基礎,沒有這么多的外匯儲備,我們應對國際的一些挑戰難度就會比較大。其次,這是中國經濟走向更發達階段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對于調整結构、深化改革、提升技術等諸多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第三,這也是人民幣最終實現完全可兌換的一個必備的條件。沒有充足的外匯,人民幣要走向世界也是不可能的。”

邱曉華說,中國的經濟將越來越國際化,我們將不斷增加出口,同時也將不斷開放市場,未來几年我們在商品的進出口方面仍將保持一個出口与進口之間基本平衡、略有結余的格局。另外,未來我們也更有希望在發展服務貿易如旅游等方面獲得更多的外匯,從而使得我們的外匯儲備得到進一步的增長。(摘自2003年7月29日廣東商務网)再讓我們看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坏帳情況:

資產公司已處理掉四大國有銀行坏帳3618億元人民幣

据銀監會統計數据,截止2003年6月30日,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累計階段性處置不良資產3618.41億元(不含政策性債轉股),回收現金792.29億元,占階段性處置不良資產的21.90%。

以上數字表明,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在處置總額人民幣1.4万億元不良資產的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在四家公司中表現最佳,該公司主要負責處置原由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累積的坏帳。截至6月底,該公司累計處置不良資產941.3億元,回收現金296.3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 31.5%。

位居第二的是東方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負責處置中國銀行累積的坏帳。截至6月底,該公司共處置不良資產536.8億元,回收現金136.3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25.4%。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主要負責處置中國工商銀行累積的坏帳。截至6月底,該公司共處置不良資產935.7億元,回收現金230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24.6%。

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在四家公司中表現最差。該公司主要負責處置中國農業銀行累積的坏帳。截至6月底,該公司共處置不良資產1,204.7億元,回收現金129.8億元,僅占處置不良資產的10.8%。(摘自2003年7月24日粵港信息日報)

從以上可以看出,不包括隱虧和暗虧的坏帳部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目前還有1万1千多個億的坏帳(1.4万億減去被處置掉的3618億),在可理想的預期內。仍然見不到能解決掉的可能,而且剝离后的銀行資產狀況,兩年里仍不見明顯好轉。上述提到鐘偉先生“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漸進改革的成本,這被各方面公認。”的說法,好像是把450 個億美元(相當于3700個億人民幣)注入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兩家銀行作為一种補償,作為國家救濟似的。這簡直是豈有此理。從這些銀行目前的管理體制、資金運用效率以及它們的人事制度等方面看,更沒有資格獲得國家救濟!股份制改革是必須要走的道路,但不可再拿國家資金去做試驗!能生能死全靠你自己了。國家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成立的資產公司已經消化了那么多不良資產就是明證。

筆者認為,鐘偉先生的觀點絕對站不住腳。1.4 万億的銀行坏帳形成,固然有摸著石頭過河時所交的學費,但是更有全社會都無法原諒和容忍的內部腐敗、監守自盜和齷齪勾當或不作為等人為因素所故意造成的。而這些卑劣行為所造成的國家巨大損失必須得到清算和追究!而在此之前,更不能以所說的“沒有法律障礙”來制造借口,來一鍋攪馬勺,糊弄民眾,混淆視听!

退兩万步來講,即使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真的就是多得沒有金庫存放了,美鈔閑置怕長毛,金條放著怕生鏽,白瞎了國民的長期積累,那也決不能“注入”到那些爛尾銀行里,再去給那些既昏庸又貪欲無底的蛀虫們提供大肆黑箱洗錢的條件,那种變魔術般地占為己有,早已使人們厭惡和憤怒至極,在人們心中對這些打著國家和國有的名義而又沒有制度保障的所謂銀行早已失去了信心。說實在話,如果把國家外匯儲備資金投入到國民的教育和醫療設施建設上,還能說得過去。或者是把這筆資金的三分之一暫時墊付給那些城市里打工的1億民工所被拖欠的1000億元工資,然后由國家組織力量再去追討。這也是屬于正當的,是順人心合民意的。

奇怪的是,筆者學習了這么多年的經濟學,卻難以把握上面報導中所說的“注入”這個詞匯的切實含義,是不是往死豬肉里注水的意思?!什么叫注入?——“划撥” 也不是十分明确,是有償划撥還是無償划撥?如果是有償,期限多長?利息怎樣計算?如果是無償,誰決定的?誰有權決定?國務院?現行的人大?在一個沒有真正民主的社會條件下,這些都不具備道義的合法性。我看除非舉行“公投”!而且筆者堅信,如果對這筆資金如此使用是否科學得當進行全民公投的話,99%的概率將被否決掉!

2004年1月9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警方在倫敦 破獲中國盜錄光碟集團
大陸男子花2萬8千美元看美女
葛妮絲派特蘿 喜訊將臨
為愛滋妻  鹿港男子大陸與泰國兩頭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