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農村醫療飽 受抨擊後的重建

陈劲松

標籤:

【大紀元1月20日報導】(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 最近,國內報導,一些地區正開展試點工作,嘗試重建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是歷經二十多年荒廢之後的重建。在此之前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甚至不如毛澤東式的”赤腳醫生”時代。

因為嚴重的經費和設備短缺,在縣級和縣級以下的廣大農村地區,公共醫療衛生機構,只有三分之一勉強維持,三分之一瀕臨瓦解,三分之一完全倒台。與部分大城市因盲目進口,造成大型醫療設備閑置和積壓,形成截然對照。調查顯示:九十年代末以來,全國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病人因經濟困難而無法就醫,他們主要集中在農村。”小病強忍,大病等死”,成為中國患病農民”順天認命”的行為模式。

在當局公開的歧視政策下,佔人口80%的農村衛生投入,僅佔全國衛生投入總額的15.9%;農村每人每年所獲得的平均公共衛生服務,僅相當於城鎮人的1/12!正是由於農村醫療衛生的嚴重落後,中國的”衛生總體表現”,在191個國家中,竟排名144位,甚至不如前幾年的伊拉克!

北京當局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忽視,受到海內外的一致批評,尤其去年非典瘟疫爆發後,海內外輿論更是一片嚴詞譴責之聲。各地也抱怨: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在強大的批評聲浪下,中南海終於改弦易轍,開始嘗試重建農村醫療合作制度。據稱,這一重建,將以”政府出大錢,農民出小錢”的方式進行。農民自己出錢三分之一,地方政府出資三分之二,比如,農民出錢10元,政府出錢20元,構成醫療費用的基本保障。這一基本保障,只針對”大病”,小病仍然不管。整個重建預計在2010年完成。目前,試點工作正在廣西和江蘇等地鋪開。

這一嘗試的結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事實上,中國農民需要獲得的基本保障,還可以開出一個長長的單子。比如:進城打工的農民(被稱作”民工”),辛辛苦苦地幹活,沒日沒夜地加班,工資竟被長年拖欠,官方承認:拖欠民工的工資總額,已經高達一千億元!當大批奸商和貪官在豪華飯店大吃大喝,尋歡作樂的時候,誰曾想到,那一擲千金的揮霍,竟然是民工的血汗錢,活命錢,養家糊口錢!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新年到了,春運又開始了。為了擠火車,今年節前被踩死的民工,已經高達一百多人。然而,竟有城裡人抱怨:民工亂了交通。還有人質疑:難道大學生要和民工一起擠火車?聽上去,仿佛民工”不是人”。

更多的悲劇慘劇,則一出接一出的,直接從農村傳來:一名農村知識青年因揭發當地幹部貪污,遭報復被活活打死;一名中年婦女因舉報村長惡行,竟被挑了腳筋;一名老農因交不起”攤派”,自殺於村幹部家門口…… 在安徽淮北,許多人家,僅以5元錢,就過了一個年;在旅遊勝地黃山腳下,某鄉620戶人家,貧困戶竟佔514戶,達82.9%;全鄉2180人,貧困人口佔1770人,達81%。如此一窮二白,卻因鄉幹部浮誇謊報,居然被”上面”認定”脫貧致富”……

改革開放之初,農民因重獲土地,而能勉強溫飽,於是,”萬元戶”、”冒富大叔”之類的神話,便不脛而走。二十多年之後,人們才發現,那不過是一陣被人吹大的氣泡。殘舊而霉爛的農村,大多面貌依舊。然而,經當局選擇性的”正面宣傳”和”輿論導向”,外界感受到的,僅僅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表面”繁榮”,誤以為,那便是今日中國。

殊不知,今日中國,正是那破敗而落後的廣大農村,正是那在歧視和貧困線上辛酸掙扎的9億農民。如果農業不興,農民不富,農村不變,中國的所謂”現代化”,便遙遙無期。所謂”繁榮昌盛”,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陳勁松)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