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如果發生地震 應借鏡日本經驗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5日報導】(中廣新聞李盛雯報導)台北時間十月二十三號晚上十點零四分,發生規模四點一地震,深度只有八點八公里,台北震度有三級。

不少台北人先是聽到納坦颱風要來了,又聽說日本連續發生規模六以上的大地震,沒多久,竟然就是一陣劇烈的搖晃,週末的夜晚,想要安穩的睡個好覺都沒辦法。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這個地震是正常的能量釋放,和十月十五號的地震以及日本地震都沒有關係。 郭鎧紋說,台北地區平均一個月有十二個地震,以位置而言,1023地震並沒有特別奇怪。

事實上,和地震活動最頻繁的花蓮地區每個月五百多次地震比較起來,台北算是地震很少的地方。過去台北盆地曾經在1909年發生過一個很深的地震,規模7.3,深度八十公里,這是1897年台灣地區開始使用科學儀器測量地震以來,台北盆地規模最大的地震。

過去台北市既然曾經發生過大地震,未來當然也有可能,但是由於這是唯一觀測到的一個案例,因此難以推測地震發生的間隔時間。氣象局強調,1023台北地震是正常的能量釋放,規模四的地震發生在台北雖然少見,卻沒什麼特別,但是擔心的民眾心中似乎還是有揮之不去的陰影。究竟地震能不能像颱風一樣,可以事先預測、事前預防呢?

郭鎧紋分析,台灣歷經九二一百年大震之後,整體建築的耐震規範已經大幅提高,從過去的四個等級,變成現在的兩個等級,只要蓋房子的時候,確實遵守相關規範,不要偷工減料,當大地震發生時,房子沒有倒,應該就是安全的。

1023台北地震,震醒不少以往認為地震不會發生在自己腳底下的台北人。事實上,地震難以預測和預防,既然以前曾經發生過,不能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

郭鎧紋透露,台灣過去雖然有過規模7.3的九二一大地震,但是最近兩位專程到台灣研討地震災害的日本專家卻指出,九二一屬於非都會型的地震,和日本的阪神地震規模雖然相差不遠,但是由於阪神在都會區,造成五六千人的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震之後發生的火災,至於九二一集集地震,則沒有這種都會區的震後火災,兩者其實大不相同。

地震來無影、去無蹤,台灣以往很幸運,並沒有發生造成嚴重災害的都會型大地震,現在應該借鏡日本的經驗,及早提出因應計劃,萬一不幸發生都會型大地震時,才能將災害的程度減到最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