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感恩節夜話

標籤:

【大紀元11月26日訊】(BBC中文网特約撰稿人 方壺齋)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的由來,是美國歐洲人的祖先為了向幫助他們過了到達美洲后的生活難關的印第安人表示感謝,在秋收以后舉行的宴飲活動。 如今,白人与印第安人的恩恩怨怨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已經是与己無關的事了。美國人過感恩節,就是要合家大吃一頓火雞大餐。

我在美國教學生中文的時候,每逢感恩節都要讓他們寫美國人怎么過感恩節。閱讀學生的小作文的時候,越來越覺得美國人的感恩節有點像中國人的新年。感恩節常常有一個四天的周末。很多人赶回老家与家人團聚。很多學生們都提到他們去的是奶奶的家或者姥姥的家。

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為祖輩的人在家有時間烤火雞,做土豆泥,南瓜派;另一方面是方便儿孫輩的不同的家庭有一個聚會的合适地點。這跟中國人的做法是一樣的。沒听說新年的時候,哥哥一家到弟弟的家里去吃飯,而把老人放在一邊。美國人的大家庭觀念比中國人淡薄,但是到了感恩節的時候,常常是古風猶存。

學生們在作文里寫道,到了奶奶家以后,女人們都忙著做飯,男人們則在電視机前頭看美式足球大賽。吃飯的時候,有的人家要人人輪流說一說這一年里有什么事情讓自己覺得應該滿怀感激之情的。這當然有助于信息溝通,因為平常不同的家庭之間可能都很少聯絡。有的家庭成員喜歡在飯桌上說笑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吃飯以后,男人們或者繼續看電視,或者大家在一起打牌。當然,他們一般是不打麻將的。

中外大同小异

中國人也好,洋人也好,一些傳統的家庭習俗,都是大同小异的。我讀著這些學生的作文,可以身臨其境似地感受美國家庭里感恩節的气氛。

當然,親戚相聚,有的時候也會鬧出矛盾來。所以有個學生問我,怎么用中文說family feud (家庭糾紛)。很容易想象,在感恩節聚餐上,會有某個家庭成員提起一樁往事。 触到另一個家庭成員的痛處,于是舌劍唇槍就在杯盞酬措中展開。老美一般是比較講究吵架的方式的,感恩節聚餐上不會出現血口噴人的局面,但是如果真地出現家庭糾紛,場面也不會令大家感到舒服。

親戚聚會中的口角, 造成的結局或者是反目成仇,或者是通過吵架得到了彼此了解的机會,為以后的理解鋪平了道路。我覺得如果親戚之間有什么過節,吵一吵比擱在肚子里好一些。擱在肚子里的積怨,像癌,會一點一點地蚕食家庭生活的肌體。說出來的不滿,或者可以得到化解,或者表明動手術的必要,其結果,都是家庭肌體能夠健康地發展。套用庄子的話說,相對以怨,不若相忘于江湖。親戚之間如果有解不開的疙瘩,不如彼此相忘,各自保平安。

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親戚之間,雖然多多少少有血脈在聯系著,如果不在一地,不常溝通,則与陌路人無异。日常生活中出現個要死要活的事情,所能施以援手的,還是身邊的人,或者自己的配偶儿女,或者同事朋友,或者鄰居路人。

在海外漂流的平頭百姓,什么事情可以依仗的就是自己的家庭。而那些個王老五們,則難免會有舉目無親、遠离祖國, 就連國際歌的熟悉曲調都不能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朋友的悲涼感覺。對于這些人來說,平常真是應該多積善,少積怨,多寬以待人,少凡事為己。對于別人的滴水之恩,常有感激之念;對于給与別人的幫助,勿存索報之心。這樣才能廣結善緣,不至于形單影只。

僅以此文獻給海外的自己不會烤火雞,又沒有地方吃火雞的王老五們。

2004年感恩節前夜寄自美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美家庭團聚周
紐瓦克博物館感恩節家庭活動日
法輪功紐約中央公園大煉功 千人排成『正法』二字
天公不作美  美國民眾返鄉過感恩節可能被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