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達卡:台灣為亞洲供應鏈主要中心

【大紀元11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3日電)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亞太地區首席經濟顧問王月魂今天來台發表「雙重革命」研究報告,他指出,亞太地區過去多依賴低附加價值出口,現在已經慢慢轉型至消費市場和區域內代工,而台灣也已成為泛亞洲供應鏈的主要中心。

根據王月魂研究,亞洲正發生消費革命和區域內代工革命,由於亞太區年收入達到或超過5000美元的人口越來越多(王月魂將之定義為中產階級),新興的「新年輕族群」也越來越多,擴大了區域內許多國家的內需市場。

王月魂預估,2010年年收入達到或超過5000美元的人口,中國可達1.55億人,台灣也達2300萬人,南韓達4200萬人,泰國達2100萬人;到2007年,亞太地區主要經濟體中約有12%的年輕人口(25歲到35歲)將佔有47%自由消費的總額,可見亞洲已慢慢發展出內部經濟動能,年輕的消費族群將促成許多高附加價值的服務。

另外,亞太地區也逐漸不再只有單純的製造業,慢慢發展區域內相互貿易的專業分工,從提供便宜勞工組裝,演變為直接對消費者行銷、擁有獨立分銷系統的區域代工。

王月魂指出,根據聯合國調查,泛亞洲區的27種被歸為區域內貿易最快速成長的產品中,有高達13種被歸類為需要高度技能、高科技和知識導向的產品,11種為中度技能,只有 3種被歸類為需要低技能和勞力密集生產的產品。

台灣出口至亞洲地區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已經成為泛亞洲供應鏈的主要中心。

王月魂指出,根據國際貨幣組織數據顯示,台灣總出口在全亞太地區的比重,2001年高達 41.1%,而中國大陸比重為18%,東南亞國協為11.1%,日本為9.3%,和1985年相較,日本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全亞太地區和中國大陸往上成長。

王月魂也表示,根據聯合國的數據,1985年台灣與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貿易互補數為 43.4(100為完美互補),到了2001年已成長至68.5,可見台灣在亞太區域內貿易及生產相當活躍,是泛亞洲供應鏈的主要中心。

不過,從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數據顯示,台灣2003年研發佔經濟成長率(GDP)的百分比為 2.3%,比以色列的4.7%和南韓的2.9%小,王月魂認為,台灣還有加強的空間。

相關新聞
台灣七彩神仙魚 世界冠軍
台灣新邦交國萬那杜 南太平洋度假勝地
EIU:未來5年台灣總體經濟環境指標全球第三
中美基金補助近2億元預算 立院保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