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共產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丘宏達

人氣 88
標籤:

【大紀元12月20日訊】任何一個能夠長久存在的民族,一定有一個中心思想,在中國這個思想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之時有諸子百家,為什麼到後來只有儒家能成為支配中國而千多年來的思想呢?據個人看法,道家思想過於消極,法家思想過於嚴厲,墨家思想要求個人犧牲之精神陳義過高,絕大多數人無法做到;只有儒家思想較為折衷,一方面承認人性之缺點,另一方面也了解只用嚴刑峻法無法改正這些缺點,而需要用倫理、道德來感化。由於儒家思想較合實際,因此成為我國思想之主流。不過其他如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仍然並存,并且對我國之政治也有相當影響,這點是必須注意到的。

  儒家思想由於是二千多年前農業社會之產物,其在政治方面著重安定;在經濟方面,由於生產技術無法提高,因此著重減少或壓制個人的慾望,以免為了貪欲引起社會動亂。當中國可以閉關自守之時,這種政策確能達到安定社會之目的,但在科技方面較不易進步,因為整個社會之風氣並不鼓勵科技之發展。

  中國在歷史上也曾幾次被外族征服,但由於外族只是在軍事上優於中國,在文化層次上卻較中國低了很多,所以最後外族本身為中國文化所同化,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到了清朝中葉以來,西方勢力入侵中國,在軍事上將中國擊敗。當時中國人並不了解西方人在文化上並不低於中國,仍想用傳統對付所謂化外之人的方式來處理此種挑戰,結果一再失敗,使中國人逐漸了解此次西方對中國的衝擊不只是軍事上的,其優於中國的科技、政治及經濟制度均對中國社會造成震撼。最初中國人還認為只要在軍事、科技方面效仿西方,就可以對付此種衝擊;但在一八九四-九五年中國竟然被日本擊敗,終使國人了解必須像日本一樣在政治、法律及經濟方面均向西方學習才能強國。後因清朝光緒皇帝變法失敗,使國人由於改革無望而傾向革命,在一九一二年革命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

  由於傳統儒家思想無法應付此一中國所從未遭遇過之大變局,因此至清末民初以來,就有人主張舍棄傳統思想而全盤西化。其中有人主張效仿西方國家之民主政治,另一批人則主張傾向共產主義。此乃由於知識份子對自己所處社會的缺點感受特別敏銳,而傾向於建立一個理想社會;然而本身並無實際政治經驗,只是鑒於歐美民主政治由於是開放社會,缺點容易暴露,因此特別會傾向共產主義。

  孫中山先生與當時一般知識份子不同,不但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切之研究與認識,且對西方民主政治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與觀察,加上本身多年從事革命及政治工作的實際經驗,所以其所提出解決中國問題之主張,卻是實際可行的。

  在民族主義方面,中山先生觀察英國之經驗,發現尊重傳統才能維持人民之自尊心與愛國心,國家才能夠強大。在尊重傳統下的進步雖當時看來緩慢,但卻能真正生根;因此,中山先生並不主張全盤西化,而建議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之優點,一方面保留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優良的部分。如果完全拋棄傳統文化,使人民喪失了自尊心及自信心,又如何能使中國強盛呢?因此,中山先生一再強調中國自文武周公孔子以來有一個道統,他的主義就是繼承這個道統。

  然而在政治方面,中山先生認為儒家思想雖有“選賢與能”之理想,但只有考試取仕一途,國家領導人並不由人民選出;因此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缺乏民主精神,這個缺點必須自外國文化中吸收其優點來改正。中山先生觀察各國民主憲政之發展,發現凡是民主制度真正生根之國家,如英、美二國,其發展之過程均是漸進的。凡是不顧實際情況,想一日之間即實行民主之國家,如南美各國,最後往往形成獨裁。所以,中山先生在民權主義中提出訓政時期之辦法,必須使人民了解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之意義與行使後,再來舉行全國大選方能達到真正的民主。

  其次,儒家對經濟事物採取消極的態度,此點也必須吸取西方之優點,所以,中山先生在民生主義中主張工業化,使政府對經濟事物採取積極的態度;但他也反對政府對經濟事物過度干涉,妨害個人的自由發展及積極性。

  第三,儒家因為當時婦女不能外出就業及受教育機會少,所以對婦女只在社會中給以從屬的地位,此點已與目前社會與經濟情況不合,所以,中山先生主張男女平等。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實在是最適合中國國情之主義,在台灣施行的結果可為明證。

  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是十九世紀中葉的產物。他根據工業革命後歐洲社會之一些不良情況,提出階級鬥爭之革命理論;並認為工業愈發達之國家,階級衝突愈厲害,將因而導致社會革命推翻現有政府,成立無產階級專政之政權。但歐洲社會日後的發展卻完全未如其所料,所謂資本主義政權反而能夠自我修正,採取部分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之改革主張,所以中山先生認為馬克思只是社會病理學家。馬克思學說在客觀上雖對後來西方社會之改革有積極的貢獻,然而實際上實行的結果卻是造成假共產主義之名的政治獨裁。

  中共的領導人未能了解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又對西方社會沒有深切了解,因此主張在中國實行共產主義,結果是造成中國大陸目前之落後情況,其平均每個國民所得只有台灣地區之十二分之一。台灣地區之人口密度高於大陸五倍,土地面積只及大陸的千分之三,在這種極不公平之競爭條件下,台灣能夠優於大陸十二倍,由此可見三民主義的優越性,及共產主義之低劣性。

  中共自毛澤東死後,由華國鋒繼任,華氏了解以往關閉政策不利經濟發展,因此想大力引進外資來發展。其最初所定計劃大而無當,企圖在一九八五年前投資六千億美元,因此實施不到兩年迫不得已停止。現在中共自稱此為“洋躍進”,與一九五八年之“大躍進”,及一九六六年至六七年的“文化大革命”同為三次經濟建設之大挫折。其實中共的挫折何止經濟方面,大躍進造成三千萬人餓死(中共只承認一千多萬。編按:實際是四千三百萬。),文革有一億人受害。為什麼在共產制度下會發生這種事情,除了其制度本身有問題外,還能有什麼合理的解釋?中共自採取開放政策以來,許多知識份子對所謂共產主義之優越性紛紛提出疑問,為什麼共產主義在各國實行之結果均變成法西斯獨裁?為什麼大陸不如台灣?

  自鄧小平掌握大權以來,為了挽救日益困難的經濟危機,因此不得不採取一些我國政府在台灣的經建措施,如將人民公社事實上解散,將土地轉包人民,仿效我國政府之三七五減租;另外又積極引進外資,放鬆一些中央集權式之經濟控制等。這些措施實行了不過幾年,中共經濟已有相當改善,由此可見三民主義的建國路線才適合中國。不過中共的改革只限于經濟方面,其作法仍是清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模式,而不敢在民族認同與政體上作根本改革。片面之經濟改革只能延緩一個政權的危機,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康樂之路。這種片面之改革如果真的能徹底解決問題,清朝也就不會亡了。

  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所以能達到今日之進步,乃由於其建設不僅只是在經濟方面,而是在民族主義與民權主義方面,在客觀環境許可之情況下,也積極進行民主政治及加強民族精神,否則不可能達到這麼高的成就。因此中共如果想真正使中國走向富強之路,則必須仿效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逐步實行民主。並應恢復民族之自尊心,將馬克思、列寧及史大林等思想自意識形態中徹底排除。自古以來,中國人固然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之長處,但象中共這樣將外國人當祖宗一樣崇拜,可以說是從未有過的。許多來到海外的中國大陸之知識份子也都認為這實在是中國人的大恥辱。據中共自己的報道,目前大陸引進外資,加強與外國人接觸的結果,更造成崇洋媚外之不良風氣,其主要原因就是當初將馬列主義及史大林思想強加於中國人,使人民傷失了自尊心與自信心;所以從中共本身的利益來看,也必須排除馬列主義及史大林思想才有前途。但中共領導人卻不願面對這個現實,仍然強調所謂“四個堅持”,其中包括一党獨裁及史大林思想的化身毛澤東思想。海內外的人士幾乎一致再三勸告中共必須放棄“四個堅持”,才有希望實現中國現代化。中共卻至今不能接受這項忠告,反而掀起所謂“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運動。用中共自己的術語來形容,簡直是拿起石頭打自己的腳;在此情況下,其現代化的前景不可能樂觀。

  由上述分析可知,如不以三民主義替代中共之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則中國不可能現代化。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在某種程度上也看到這點,所以提出所謂具有“中國特色之社會主義”,但其內容含糊,如果包括了“四個堅持”,則等于換湯不換藥,不會產生良好結果;如其內容轉為三民主義就可以發生良性作用。

  然而目前將三民主義推行到大陸卻遭遇到三個重大困難。第一,在台灣,一般人、特別是學生與青年,雖在校均修習過三民主義,卻不大了解三民主義,也缺乏去了解的興趣。如果在台灣都不能使一般人對三民主義發生興趣,如何能向大陸同胞推廣呢?據個人看法,在台灣形成這個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在教學研究方面將其教條化,加之有些無知的人斷章取義引用國父有關三民主義的言論,來反對政府一些進步的措施,因此造成這種不幸現象。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政治理論都有原則與細節,細節部分是根據歷史經驗或當時情況對原則有所解釋與說明,否則理論就會淪於空洞。因此細節部分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並非萬年不易的,而隨時可依據原則,配合時空情況予以修正。原則部分則要經過實踐的考驗,才知道是否正確。三十多年的台灣經驗證明三民主義的原則是正確的,否則台灣地區今日也不會有目前之安定、均富與繁榮。不幸在過去多年中,大部分對三民主義作研究與教學的人,未能分清此二者的重要區別,致使三民主義被一般人誤為教條,現加實例說明。

  國父在三民主義中曾提到中國人口太少應增加,此點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少數人曲解,來反對政府推行家庭計劃。後來,國父哲嗣孫科先生公開指出,由於現實情況不同,所以家庭計劃並不違反三民主義。國父的目標是要對付帝國主義,他當時提出中國人口太少而必須增加,是要對付白色帝國主義。但現在是要對付赤色帝國主義,其根本解決之道在消除貧窮,如不實行家庭計劃就無法達此目的因此家庭計劃并不違反三民主義。

  個人認為研究與實行三民主義必須注重其基本原則及精神而不在細節,或國父對某些事怎麼說。特別是下列幾點值得強調:

  (1〕三民主義之目的在維護中國文化傳統之優良部分,並吸收其他文化,優良且適合中國的部分,在此基礎上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均富(而不是均貧〕之王道中國。

  (2〕三民主義之精神在以理性的態度處理問題,而不訴諸情緒;并且在處理問題時以調和各方利益為目的,而不在製造各方仇恨與矛盾使執政者從中取利(如共產主義〕。

  (3〕三民主義著重可行性,不好高騖遠,針對實際情況,提出確實可行之步驟及實行方法,不以口號與教條來逃避問題。

  要想推行三民主義,必須先根據上述原則,將其精華根據實際情況與台灣經驗,用科學方法整理,確實改進三民主義在台灣的教學與研究,提高一般人對其之興趣,才能夠進一步向大陸同胞介紹。

  其次,戒嚴、黨禁、報禁在台灣地區早期確有必要,但如今國防鞏固、經濟繁榮、社會安定,這些政治禁制已無絕對必要。但由於執政黨中某些人士之堅持,不能早日解決,致與三民主義中之民權主義產生矛盾。這些措施不僅使我國形象大受影響,且無法吸引大陸民心。所幸蔣經國總統在去年已決定解除三大禁令,只待立法院制定國家安全法後就可解禁。中央民意機關久不改選也與民權主義不合,所幸政府正在研擬辦法改進。上述幾個措施,對號召大陸人心,動搖中共極權統治將有重大影響。

  第三,恐共心理使三民主義無法落實地在大陸宣揚。目前我國政府統治的地區不論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均遠較大陸進步,應排除這種恐共心理,使三民主義向大陸積極推行。

目前中共表面上人多地大,但內部有嚴重的問題。我國雖然地小人少,卻代表了進步的希望與中國現代化具體可行之模式,所以我國必須有信心、毅力與勇氣,積極向大陸發展,以謀求整個中國的現代化、自由化與民主化。

(黃花崗雜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孫中山孫女在港講三民主義
紐約「九評」研討會在唐人街舉辦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