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丘宏达

人气 88
标签:

【大纪元12月20日讯】任何一个能够长久存在的民族,一定有一个中心思想,在中国这个思想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之时有诸子百家,为什么到后来只有儒家能成为支配中国而千多年来的思想呢?据个人看法,道家思想过于消极,法家思想过于严厉,墨家思想要求个人牺牲之精神陈义过高,绝大多数人无法做到;只有儒家思想较为折衷,一方面承认人性之缺点,另一方面也了解只用严刑峻法无法改正这些缺点,而需要用伦理、道德来感化。由于儒家思想较合实际,因此成为我国思想之主流。不过其他如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仍然并存,并且对我国之政治也有相当影响,这点是必须注意到的。

  儒家思想由于是二千多年前农业社会之产物,其在政治方面着重安定;在经济方面,由于生产技术无法提高,因此着重减少或压制个人的欲望,以免为了贪欲引起社会动乱。当中国可以闭关自守之时,这种政策确能达到安定社会之目的,但在科技方面较不易进步,因为整个社会之风气并不鼓励科技之发展。

  中国在历史上也曾几次被外族征服,但由于外族只是在军事上优于中国,在文化层次上却较中国低了很多,所以最后外族本身为中国文化所同化,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到了清朝中叶以来,西方势力入侵中国,在军事上将中国击败。当时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人在文化上并不低于中国,仍想用传统对付所谓化外之人的方式来处理此种挑战,结果一再失败,使中国人逐渐了解此次西方对中国的冲击不只是军事上的,其优于中国的科技、政治及经济制度均对中国社会造成震撼。最初中国人还认为只要在军事、科技方面效仿西方,就可以对付此种冲击;但在一八九四-九五年中国竟然被日本击败,终使国人了解必须像日本一样在政治、法律及经济方面均向西方学习才能强国。后因清朝光绪皇帝变法失败,使国人由于改革无望而倾向革命,在一九一二年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

  由于传统儒家思想无法应付此一中国所从未遭遇过之大变局,因此至清末民初以来,就有人主张舍弃传统思想而全盘西化。其中有人主张效仿西方国家之民主政治,另一批人则主张倾向共产主义。此乃由于知识份子对自己所处社会的缺点感受特别敏锐,而倾向于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然而本身并无实际政治经验,只是鉴于欧美民主政治由于是开放社会,缺点容易暴露,因此特别会倾向共产主义。

  孙中山先生与当时一般知识份子不同,不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切之研究与认识,且对西方民主政治也作了深入的研究与观察,加上本身多年从事革命及政治工作的实际经验,所以其所提出解决中国问题之主张,却是实际可行的。

  在民族主义方面,中山先生观察英国之经验,发现尊重传统才能维持人民之自尊心与爱国心,国家才能够强大。在尊重传统下的进步虽当时看来缓慢,但却能真正生根;因此,中山先生并不主张全盘西化,而建议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之优点,一方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优良的部分。如果完全抛弃传统文化,使人民丧失了自尊心及自信心,又如何能使中国强盛呢?因此,中山先生一再强调中国自文武周公孔子以来有一个道统,他的主义就是继承这个道统。

  然而在政治方面,中山先生认为儒家思想虽有“选贤与能”之理想,但只有考试取仕一途,国家领导人并不由人民选出;因此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缺乏民主精神,这个缺点必须自外国文化中吸收其优点来改正。中山先生观察各国民主宪政之发展,发现凡是民主制度真正生根之国家,如英、美二国,其发展之过程均是渐进的。凡是不顾实际情况,想一日之间即实行民主之国家,如南美各国,最后往往形成独裁。所以,中山先生在民权主义中提出训政时期之办法,必须使人民了解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之意义与行使后,再来举行全国大选方能达到真正的民主。

  其次,儒家对经济事物采取消极的态度,此点也必须吸取西方之优点,所以,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中主张工业化,使政府对经济事物采取积极的态度;但他也反对政府对经济事物过度干涉,妨害个人的自由发展及积极性。

  第三,儒家因为当时妇女不能外出就业及受教育机会少,所以对妇女只在社会中给以从属的地位,此点已与目前社会与经济情况不合,所以,中山先生主张男女平等。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实在是最适合中国国情之主义,在台湾施行的结果可为明证。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是十九世纪中叶的产物。他根据工业革命后欧洲社会之一些不良情况,提出阶级斗争之革命理论;并认为工业愈发达之国家,阶级冲突愈厉害,将因而导致社会革命推翻现有政府,成立无产阶级专政之政权。但欧洲社会日后的发展却完全未如其所料,所谓资本主义政权反而能够自我修正,采取部分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之改革主张,所以中山先生认为马克思只是社会病理学家。马克思学说在客观上虽对后来西方社会之改革有积极的贡献,然而实际上实行的结果却是造成假共产主义之名的政治独裁。

  中共的领导人未能了解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又对西方社会没有深切了解,因此主张在中国实行共产主义,结果是造成中国大陆目前之落后情况,其平均每个国民所得只有台湾地区之十二分之一。台湾地区之人口密度高于大陆五倍,土地面积只及大陆的千分之三,在这种极不公平之竞争条件下,台湾能够优于大陆十二倍,由此可见三民主义的优越性,及共产主义之低劣性。

  中共自毛泽东死后,由华国锋继任,华氏了解以往关闭政策不利经济发展,因此想大力引进外资来发展。其最初所定计划大而无当,企图在一九八五年前投资六千亿美元,因此实施不到两年迫不得已停止。现在中共自称此为“洋跃进”,与一九五八年之“大跃进”,及一九六六年至六七年的“文化大革命”同为三次经济建设之大挫折。其实中共的挫折何止经济方面,大跃进造成三千万人饿死(中共只承认一千多万。编按:实际是四千三百万。),文革有一亿人受害。为什么在共产制度下会发生这种事情,除了其制度本身有问题外,还能有什么合理的解释?中共自采取开放政策以来,许多知识份子对所谓共产主义之优越性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共产主义在各国实行之结果均变成法西斯独裁?为什么大陆不如台湾?

  自邓小平掌握大权以来,为了挽救日益困难的经济危机,因此不得不采取一些我国政府在台湾的经建措施,如将人民公社事实上解散,将土地转包人民,仿效我国政府之三七五减租;另外又积极引进外资,放松一些中央集权式之经济控制等。这些措施实行了不过几年,中共经济已有相当改善,由此可见三民主义的建国路线才适合中国。不过中共的改革只限于经济方面,其作法仍是清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模式,而不敢在民族认同与政体上作根本改革。片面之经济改革只能延缓一个政权的危机,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康乐之路。这种片面之改革如果真的能彻底解决问题,清朝也就不会亡了。

  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所以能达到今日之进步,乃由于其建设不仅只是在经济方面,而是在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方面,在客观环境许可之情况下,也积极进行民主政治及加强民族精神,否则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成就。因此中共如果想真正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则必须仿效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逐步实行民主。并应恢复民族之自尊心,将马克思、列宁及史大林等思想自意识形态中彻底排除。自古以来,中国人固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之长处,但象中共这样将外国人当祖宗一样崇拜,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许多来到海外的中国大陆之知识份子也都认为这实在是中国人的大耻辱。据中共自己的报道,目前大陆引进外资,加强与外国人接触的结果,更造成崇洋媚外之不良风气,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初将马列主义及史大林思想强加于中国人,使人民伤失了自尊心与自信心;所以从中共本身的利益来看,也必须排除马列主义及史大林思想才有前途。但中共领导人却不愿面对这个现实,仍然强调所谓“四个坚持”,其中包括一党独裁及史大林思想的化身毛泽东思想。海内外的人士几乎一致再三劝告中共必须放弃“四个坚持”,才有希望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共却至今不能接受这项忠告,反而掀起所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等运动。用中共自己的术语来形容,简直是拿起石头打自己的脚;在此情况下,其现代化的前景不可能乐观。

  由上述分析可知,如不以三民主义替代中共之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则中国不可能现代化。中共领导人邓小平在某种程度上也看到这点,所以提出所谓具有“中国特色之社会主义”,但其内容含糊,如果包括了“四个坚持”,则等于换汤不换药,不会产生良好结果;如其内容转为三民主义就可以发生良性作用。

  然而目前将三民主义推行到大陆却遭遇到三个重大困难。第一,在台湾,一般人、特别是学生与青年,虽在校均修习过三民主义,却不大了解三民主义,也缺乏去了解的兴趣。如果在台湾都不能使一般人对三民主义发生兴趣,如何能向大陆同胞推广呢?据个人看法,在台湾形成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教学研究方面将其教条化,加之有些无知的人断章取义引用国父有关三民主义的言论,来反对政府一些进步的措施,因此造成这种不幸现象。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政治理论都有原则与细节,细节部分是根据历史经验或当时情况对原则有所解释与说明,否则理论就会沦于空洞。因此细节部分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非万年不易的,而随时可依据原则,配合时空情况予以修正。原则部分则要经过实践的考验,才知道是否正确。三十多年的台湾经验证明三民主义的原则是正确的,否则台湾地区今日也不会有目前之安定、均富与繁荣。不幸在过去多年中,大部分对三民主义作研究与教学的人,未能分清此二者的重要区别,致使三民主义被一般人误为教条,现加实例说明。

  国父在三民主义中曾提到中国人口太少应增加,此点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少数人曲解,来反对政府推行家庭计划。后来,国父哲嗣孙科先生公开指出,由于现实情况不同,所以家庭计划并不违反三民主义。国父的目标是要对付帝国主义,他当时提出中国人口太少而必须增加,是要对付白色帝国主义。但现在是要对付赤色帝国主义,其根本解决之道在消除贫穷,如不实行家庭计划就无法达此目的因此家庭计划并不违反三民主义。

  个人认为研究与实行三民主义必须注重其基本原则及精神而不在细节,或国父对某些事怎么说。特别是下列几点值得强调:

  (1〕三民主义之目的在维护中国文化传统之优良部分,并吸收其他文化,优良且适合中国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均富(而不是均贫〕之王道中国。

  (2〕三民主义之精神在以理性的态度处理问题,而不诉诸情绪;并且在处理问题时以调和各方利益为目的,而不在制造各方仇恨与矛盾使执政者从中取利(如共产主义〕。

  (3〕三民主义着重可行性,不好高骛远,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确实可行之步骤及实行方法,不以口号与教条来逃避问题。

  要想推行三民主义,必须先根据上述原则,将其精华根据实际情况与台湾经验,用科学方法整理,确实改进三民主义在台湾的教学与研究,提高一般人对其之兴趣,才能够进一步向大陆同胞介绍。

  其次,戒严、党禁、报禁在台湾地区早期确有必要,但如今国防巩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这些政治禁制已无绝对必要。但由于执政党中某些人士之坚持,不能早日解决,致与三民主义中之民权主义产生矛盾。这些措施不仅使我国形象大受影响,且无法吸引大陆民心。所幸蒋经国总统在去年已决定解除三大禁令,只待立法院制定国家安全法后就可解禁。中央民意机关久不改选也与民权主义不合,所幸政府正在研拟办法改进。上述几个措施,对号召大陆人心,动摇中共极权统治将有重大影响。

  第三,恐共心理使三民主义无法落实地在大陆宣扬。目前我国政府统治的地区不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远较大陆进步,应排除这种恐共心理,使三民主义向大陆积极推行。

目前中共表面上人多地大,但内部有严重的问题。我国虽然地小人少,却代表了进步的希望与中国现代化具体可行之模式,所以我国必须有信心、毅力与勇气,积极向大陆发展,以谋求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自由化与民主化。

(黄花岗杂志)(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孙中山孙女在港讲三民主义
纽约“九评”研讨会在唐人街举办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