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如何增進自身安全 避免醫療疏失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石玲編譯報導) 鑑於研究數據顯示十個病患中就有一個是可預防性的醫療疏失受害者,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10月27日宣佈成立了全球病患安全聯盟 (the 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t Safety),促使全世界注重病人安全。

據美聯社報導,全球病患安全聯盟主要的目的是維持動力和加強對此議題有興趣的國家、機構、和醫療夥伴承擔的義務。此聯盟將聚集很多國家的政府、社會的民權組織、科學家、以及研究者共同來發展和分享降低醫療疏失的策略。重要參與者中有美國、英國以及澳洲等。

* 什麼是醫療疏失

根據WHO引用的研究數據指出,工業國家的醫院病患中,有10%遭受到可導致嚴重殘疾甚至死亡的醫療疏失。

在美國,根據一份聯邦醫學研究院 (federal Institute of Medicine) 在1999年所做的調查估計,每年約有49,000到98,000的醫院死亡病例是由醫療疏失造成–比車禍、乳癌或愛滋病的死亡人數還多。

到底什麼是醫療疏失? 美國醫療保健研究及品質局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指出,醫療疏失係指任何醫療計劃內的失誤或錯誤的醫療計劃。醫療疏失可發生於醫療體系中的任何場所,如醫院、診所、門診、手術中心、療養院、藥局與病人家中。種類包括有關藥物、手術、診斷、儀器、與檢驗報告等方面的失誤。

英國衛生部(British Department of Health)首席醫療官員,也是世界病患安全聯盟首屆主席的唐納遜勳爵 (Sir Liam Donaldson)說,四分之一的醫療疏失是由藥物疏失所引起。原因可由醫生潦草難認的手寫處方到藥物類似而難以辨別的外包裝。因而病患可能被給了太高或是太低的劑量、給了錯誤的藥、或是根本沒給該給的藥。

* 醫療疏失 美醫界鼓勵主動道歉

唐納遜勳爵說,責怪個人不是解決醫療疏失的辦法﹔當醫生或醫院工作人員知道他們在治療病患上犯了嚴重錯誤時,有可能會因為擔心被控告或是丟掉工作而不主動承認。醫院應該培養一種承認與檢討的風氣,這樣過失才不會重複。

現在美國醫學界一些希望改善醫療疏失的學者主張,向病患道歉,加上在事發當時即提出和解金建議,以安撫病患的不滿,希望因此避免醫療糾紛訴訟。研究顯示﹕病患對醫師行為的不滿,其實比醫療疏失本身更容易促使病患提告。美國部份醫學院的課程及醫院政策已開始採取鼓勵這種醫師主動道歉的柔性策略。

密西根大學醫療體系自兩年前開始鼓勵院內醫師,假如犯了錯誤就要向病患道歉。自實施這種政策以來,密大醫療體系每年的訴訟費用已從原本的三百萬美元降到一百萬美元左右,已提出及可能提出的醫療糾紛訴訟數量,也從2001年的兩百六十二起降至一百三十起。

* 病人如何增進自身的安全

醫師對醫療疏失主動道歉畢竟是事後的補救措施,那麼病人要如何做才能減少醫療疏失的發生進而保障自身的安全呢? 美國醫療保健研究及品質局提出如下二十項建議。

一 平日–
1.最重要的是主動加入自己的醫療團隊並參與醫療計劃的決定。研究顯示﹕病人愈是參與醫療計劃,其醫療效果愈好。

2.確定醫師知道你所服用的所有藥物,包括處方藥物、非處方藥物、維他命、及草藥等。至少每年一次將所服用的所有藥物帶去給你的醫師看,並與醫師討論是否有任何問題。此舉也有助於讓醫師了解你的最新狀況。

3.確定醫師知道你對哪些藥物過敏,及過敏反應為何。

4.當醫師開處方藥物時,確定你能看懂他的筆跡。若你看不懂,藥劑師也有可能看不懂。

5.在拿到處方籤及領取處方藥物時,要求以你可理解的詞句說明該藥物。包括藥物作用、劑量、服用方式與次數、副作用及處理方法、與其他服用藥物之間的作用、有無須避免的食物或活動等。

6.在藥局領藥時,問明確是醫師所開給你的藥物。研究發現88%的藥物疏失是因為給了錯誤的藥或錯誤的劑量。

7.對藥物標籤上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皆須問清楚。例如「一天服四次」是每六小時一次還是醒時服四次?

8.問明藥劑師如何量取液體藥物。

9.要求藥劑師寫明藥物的副作用。

二 住院或手術時–

10.若有選擇,選擇許多病人皆去開與你同樣刀或做你同樣治療的那家醫院。研究顯示﹕愈是經驗豐富的醫院,醫療效果愈好。

11.住院時考慮詢問直接接觸你的醫療人員是否洗手。洗手是防止病菌傳播的最有效途徑,但如今醫療人員洗手仍是不夠。研究發現當被病人詢及是否洗手時, 醫療人員會更常洗手也使用更多肥皂洗手。

12.出院時問明醫師在家持續的醫療計劃。包括繼續服用的藥物、何時恢復正常活動等。研究顯示﹕出院時病人通常並不像醫師所認為的那樣已經知道了他們該知道的。

13.手術前確定你的家庭醫師與外科醫師都同意並清楚你將動的手術,以避免開錯部位。

三 其他注意事項–

14.提出你的疑問與憂慮。你有權詢問任何參與你醫療的人員。

15.確定有人主導你的醫療計劃。尤其是當你住院或有多項健康問題時,這便更為重要。

16.確定所有參與你醫療的人員知道有關你健康的重要資訊。並不要假設他們都已知道。

17.要求一位家人或朋友與你一起,當有需要時做為你的代言人。也許你認為你現在不需要,但也許之後需要。

18.要知道「多」並不一定永遠是好的。最好弄清楚為何需做這項檢查或治療,對你有何益處。有時不作可能更好。

19.若作檢查,不要認為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要詢問檢查結果。

20.詢問醫師及護士並利用其他可信的資源,來了解自己的治療及情況。例如最新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治療(treatment based on the latest scientific evidence)可在國家指引資料交換中心(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的網頁http://www.guideline.gov上查到。可詢問醫師是否你的治療是基於最新的科學證據為基礎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病患指控趙建銘醫療疏失 律師陳麗玲:待查證
署立台北醫院:病患不治 無關趙建銘醫療措施
總統女婿醫死人? 署立台北醫院澄清
全美矚目肉毒桿菌醫療訴訟上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