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決農民問題措施引發爭議

標籤:

【大紀元2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方冰紐約報導) 中國去年糧食生產持續第五年呈下降趨勢。政府為了安撫農民決定提高糧食價格和放寬農民工進入城市的管制。但是勞工人權人士指出,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正在損害城市貧困人口的利益。

*糧食連續五年減產*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星期一說,中國去年的糧食產量為四千三百零七億公斤,比2002年減少了兩百六十四億公斤,下降了百分之五,這是中國糧食產量連續第五年下降。

美聯社報導說,中國官方認為去年糧食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災害和更多農民放棄糧食種植轉向盈利更多的作物。

報導說,中國政府保證對農村教育、公共衛生、公路修建和其他服務性項目的增加投資百分之二十五,達到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以促進農村同貧窮作鬥爭。

中國主管農業的官員表示,中國庫存糧食只夠用兩年,增加進口糧食將不可避免。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把自力更生作為國家安全的國策,把進口糧食限制在糧食消耗總量的百分之五。

*解決農民貧困*

報導說,雖然中國經濟經歷了二十多年繁榮發展,但是居住在農村的八億農民人均收入只有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百分之九點一,而農業產量增長僅達百分二點五。不過農民人均收入比前一年卻增加了百分之四點三。

目前中國農民工人數為九千九百萬,比前一年增加了五百萬。他們在城市賺的錢是農民人均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報導說,中國城鄉差別日益擴大導致潛在的政治不穩定。星期天公布的一份政府報告提出要提高農產品價格以增加農民收入、放鬆城市居住管制以方便民工進城工作。

*拆東牆補西牆*

中國勞工觀察主席李強說,根據中國官方的數據,中國有大約兩千萬下崗工人,去年接受政府補助的低收入保障人口有兩千兩百多萬。政府採取提高農產品價格的措施,勢必增加城市中失業、下崗工人的生活。

李強說:“這樣的話糧食價格上漲以後物價就會上漲,他們的工資和收入就會縮水。如果這樣的話未來城市工人上訪跟請願活動可能會增加。就是說在未來這一年,政府偏向農民,把糧食價格漲上去了,那現在工人就會急了。”

李強認為,政府採取的措施是拆東牆補西牆,並不能真正調動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

*農村稅收過重*

李強說:“最關鍵的問題是地方的稅收太貴了,它要養活鄉村的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給農民的這種負擔 比較大。這個問題不解決,把糧食價格抬高對其他的經濟會產生衝擊,這不是很穩妥的辦法。”

*農業生產規模過小*

美國三一學院 經濟系副教授文貫忠說,中國政府可以採取措施提高糧食產量,可是產量提高後價格還會下跌。他認為,中國種糧農民收入提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種糧規模實在太小。從全世界來看,農產品一百多年來一直在走低,所有國家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有二,一是象美國那樣不斷擴大農場規模,另一個就是如日本和西歐那樣對農民進行巨額補助。但這都是中國做不到的。

文貫忠說:“最最徹底的辦法是要把種糧農民的平均規模擴大,那麼才能夠增加他的收入,但是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擠出來的農民往哪兒去的問題。”

*鼓勵農民進城定居*

文貫忠說,在私有制下比較容易做到擴大規模,但這對農民相當無情。中國的土地制度有溫情的一面,同時卻使得規模化生產極為困難。他認為目前中國要突破的一個瓶頸是如何解決在城市化過程中對農民吸收程度太低的問題。他認為中國政府現在應該鼓勵農民定居到城市或周邊地區。

文貫忠說:“國家如果真的要幫助農民不但要拿出錢來,教育、公共措施、還有就是要檢查所有的政策,這些政策裡是否有歧視農民的地方。”

文貫忠說, 歷史上上海和香港的幾次擴大都是數十萬甚至數百萬難民的一下湧入,政府在公共設施上都沒有作任何準備。即使是在租界裡也沒有不讓難民進入居住的先例。往往是先允許他們居住在簡易住房內,然後公共設施慢慢跟上,再逐漸把他們轉變成素質較高的市民。

文貫忠說:“怎麼樣能夠把農民允許他們流動之後現在要歡迎他們定居下來,甚至要歡迎他們把家屬都接過來,要使得他們在這兒繁殖他們的後代,所以他們的後代不再回農村去跟當地農民爭奪各種資源,這樣當地農民的經濟才會逐漸好轉。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評論:新一輪農村改革高潮的前奏?
中國四千萬農民失地 學者警告社會矛盾將尖銳
老農因維權被控擾亂社會秩序
江蘇萬隻飛鳥突然空中墜亡疑染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