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花卉中心首度開放花展

中國古代十大名花:茶花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亞晴╱台北報導)茶花最早出現在三國時代(西元三世紀中旬),當時以單瓣、紅色為主,經過千年發展,目前歐美、日本等都已有茶花品種。今年陽明山上的花卉試驗中心舉行了首屆茶花展,共有五、六百種。主辦單位表示,過去少有開放,主要以試驗為主,主要擔心人潮帶來的破壞性過大。不過,自今年開始,花卉試驗中心已經開放民眾欣賞研究成果。繼秋海棠展與茶花展,花卉試驗中心預計每月陸續推出一種花展。

茶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大名花之一,冬末春初開花,象徵暖春來臨,有吉祥之意。從三國到南北朝,時隔一百多年,茶花漸漸擠身廿四名花之一。隋朝並以其入藥,唐朝(西元七到十世紀),佛、道兩家與儒家等文化十分興盛,許多名山與道觀旁皆植有茶花,僧人、詩人與工匠對茶花色澤、品種、傲立的特質以詩、畫表彰,開啟了文人間的茶花文化,更直接帶動了茶花種植的普及。

宋朝以後,栽培風氣大盛,茶花也常在工藝品中(如雕刻品、織品、瓷器、漆器、金銀器等)成為重要裝飾圖案。又因為茶花盛開在冬末春初,民間以茶花配上牡丹(初夏)、蓮花(夏)、菊(秋),合稱為「四季花」,表示富貴之意。

古人命名茶花品種十分典雅、兼具內涵,可望文生義,例如清朝時代所記載的「禦衣黃」是珍有品種,學者指出「禦衣黃」應是模仿皇帝絲織龍袍顏色,可惜,這個品種並沒有保留下來。

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朱有在其著述《救眾本草》中記載「山茶嫩葉炸熟,水淘可食,亦可蒸曬作飲」,而發展至今,民間亦有以茶花入味來烹煮佳餚的。

台灣本地許多農民亦培育出茶花特有種,例如新竹茶花生長在多風之地,卻別有風韻,跌破專家眼鏡,堪稱茶花風骨之最。台北市政府公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花卉試驗中心的首屆茶花展將展至本月十五日,十四日時將有「茶花賞析」課程,歡迎聯絡:(○二)二八六一六三六一。──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主婦好幫手 廚房剪刀處理9類食材超俐落
為什麼有些人不喝酒也會醉? 專家解析原因
安寧病房護士經驗談:臨終者最驚人的3件事
咖哩飯醬汁該放左邊或右邊? 日本網友投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