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法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2日訊】祖國醫學認為,從立春至立夏前一天為春三月,春三月是生發的季節,天氣由寒轉暖,東風解凍,春陽上升,自然界各種生物萌生發育,棄故從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籽。所以春天是一年中最關鍵的時亥。

那么什么是日子是立春呢?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在中國民間被作為春季開始的日子。宋朝張拭《立春偶成》詩:“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差差”。清楚地表達了立春的含義:春風送暖,百草發青,春回大地了。
 
  人怎樣適應春季?《內經·素問》中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春長者少”。人們應該晚睡早起,在院子裡多散步,以發布“生”氣,注意舉動和緩輕柔以應春氣。並要使身心感到舒暢、活潑,以適應春生之氣;切忌惱怒、殺奪刑罰之念,從而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調暢。如果違背了這一自然規律,就會損傷肝氣,夏天易患寒性病變,使人體適應夏季盛長之氣的能力減低。

  中醫認為,養生的效果,不僅限於本季節,還要為下一季節打好基礎。也就是說,在這個季節裡不能很好養生,會引起下一季節的不健康狀態,有不少疾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如春季注意養“生發之氣”,本季節就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了夏天也不會有寒性病變的發生。若不注意“生發之氣”的調養,不僅迫在當時,並且能遺患於以後。中醫認為,春在自然界主東方屬木主風,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於春季,春季養生不好,故傷肝氣,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來侮之,於是發生寒性病變。

  春回大地,萬物生長,陽春三月,欣欣向榮,在這黃金的季節裡,自然使人心情舒暢,應該早點起來,到戶外去鍛煉,活動活動身體,吸收新鮮空氣,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這對提高身體素質,延年益壽,是有好處的。

  春季風氣當令,氣候變化較大,尤其早春,氣候變化更大。常有寒潮來襲,多出現乍暖乍寒的情況。再加之人體的皮膚已經開始變得疏洩,對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減弱,當此之時,氣溫驟變無常,應及時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俗語雲:“春捂秋凍”,是很有道理的。特別是老年人、小兒和身體弱的人,應該隨時注意增減衣被,切忌過早地暴去衣被。

  根據臨床資料證明,這個季節,人們極易上火,如小便發黃,便秘、頭暈、舌苔黃。內火可以引來外感,春溫最常見。患感冒、肺炎、流腦的增多。而且,由於人們的肝氣升發,會引起舊病復發。如脾胃病、肝炎和心肌梗塞等病人,在這個季節最容易發病。春天的肝火上升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人體神經調節激素的變化,也會引起精神病的復發,體弱兒經不住肝氣的侵發,而引致腹瀉。

  古人在認識到機體內環境與外環境統一的基礎上,對四時的養生的方法,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就是“法於陰陽”的具體方法,對我們有很大啟發。在飲食方面應注意少辛辣,多用青菜、水果等清涼滋潤的食物,以抵消體內外的不平衡。煮桔皮水喝可以化痰止渴,理氣和胃;茅根、蘆根沏水,或鴨梨、荸莽去皮煮水喝,可清熱、潤肺。風熱型的感冒多用蘆根水。胃腸消化差的,可多吃蘿卜,以理氣、化痰、和胃。在藥物方面,防風通聖九是春天的良藥,可以用來“敗”火和預防感冒。這種藥可表現雙解、減肥,還可以治療蕁麻疹。體質強壯的人服黃連上清九,可清裡火,抵御外邪。
除以上幾方面調理外,還應針對春季特點,加強身體鍛煉,注意勞逸結合,增進營養,以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土地公壽誕神雞賽 13斤奪冠
美各州政府面臨財政收支困難
中國新年期間九天抓獲四百外逃貪官
【養花弄草】組合栽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