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限期接近 航運業忙於完成反恐措施

標籤:

【大紀元3月17日訊】(法新社新加坡十七日電)新加坡商務時報今天報導,全球航運界目前一團混亂,航運公司和海事管理機構無不汲汲於在七月一日截止期限前完成規定的反恐怖主義措施。

新加坡海事官員表示,新加坡大體上正按部就班的進行,努力在國際海事組織(IMO)設定的期限前達成目標,但是仍有一些工作尚待完成。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為當地航運業者訂定的期限提前為四月一日。

商務時報報導,到上星期為止,新加坡港口設施及百分之六十二的新加坡註冊船隻已通過或提出安全計劃。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新加坡有一百二十座設施未達國際船舶及港口設施安全組織(ISPS)的規定。

聯合國監督船舶運輸作業的IMO,已呼籲加緊努力,達成七月一日的期限目標。

ISPS要求所有航行國際航線的船舶在截止期限前取得安全證書,否則可能有許多港口不准靠泊。

商務時報說,船舶與港口必須遵行的一項重要規定是,船員與幕僚人員應接受安全訓練,並研擬防範可能恐怖威脅的安全稽查計劃與程序。

根據新加坡的東南亞研究所公布的調查報告,海運業難以防範大規模恐怖攻擊。這項報告指出,以量來說,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國際貿易透過海運進行,而海運業「管理不佳,常脫離法律管轄範圍,並且通常作業隱密,尤其不願披露真正船東的身分。」

報告中說,海洋國際貿易絕大部分透過至少四萬六千艘船舶停靠二千八百多座港口進行,參與這個過程的一百二十多萬船員及成千成萬港口工作人員,恐怖份子可以輕而易舉的滲透進去。

這項報告指出,最可怕的狀況將是,利用貨櫃走私的核子武器在港口爆炸,這也是全球貿易系統和供應鍊的最大隱憂。

其次嚴重的,是利用傳統爆裂物添加輻射物質製成的「骯髒」炸彈在重要港埠或附近引爆。

此外,恐怖份子也可能會利用船隻運送特務、設備或武器、合法或非法募得的金錢,及攻擊大型艦艇,製造二○○○年十月美國海軍軍艦「柯爾號」在葉門亞丁港遭攻擊之類的事件。

而運送石油及化學品的船隻,如果被當作浮動炸彈,本身就將變成武器。

相關新聞
聯合國人權大會爭論人權和反恐
西班牙爆炸事件引發澳人對交通系統安全關注
歐盟加強反恐警戒
國會大選翻盤 西班牙變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