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藝家庭兄弟聯手傳薪火

標籤:

【大紀元3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台北車站大廳的文化藝廊,難得一見地擺上了大型的漆器花瓶與平面畫作,創作者王賢民與王賢志兩兄弟於現場親自示範漆器的上色過程,希引路過者好奇圍觀。

  由於漆料容易傷害皮膚,很少學藝術的人能忍受在刺鼻侵膚的環境裡長期工作,導致漆器工藝在台灣沒落的趨勢比其他工藝更為嚴重,現代年輕人或許還懂一點摸陶的樂趣,對漆器則多數陌生!像王賢民、王賢志兄弟這樣繼承父志埋首漆器藝術發展的毅力,就格外另人佩服了!

  王氏兄弟工藝的家庭,父親王清霜曾獲得中華文化薪傳獎,並創設南投縣手工藝研究班(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前身),對編織、陶藝、竹工、雕刻、木工、染織等都有涉略,由精於漆藝。或因這層關係,兩兄弟從小養成對漆料的免疫力,還從孜孜鑽研的過程裡,研發了一些新的技法。

  談到台灣漆藝的發展現況,王賢志表示,後繼有沒有人還不確定,他們在工藝所開班授課,同時也在工藝所的協助下,嘗試舉辦各種展覽,把漆藝之美推廣出去,今年還將隨工藝所安排前往澳洲進行示範交流。

  這次在台北車站展出的作品約二十餘件,立體與平面各半,立體作品在漆藝的術語裡都是「脫胎」作品,即以麻布與漆灰層層交互相疊,利用麻布的張力和黏性結合成胎體,待乾凅後,形成堅硬的器形再將其內胎除去,僅剩漆與布的結合體,特點是質輕、堅韌、色澤鮮明且易於造形。在上色的技法部分,兄王賢民擅長嵌金,弟王賢志則精於蒔繪,有時兩人創作時互相討論交換心得,有時同一件作品,兩人依專長分工合力完成。

  參觀民眾可在這次特展裡,看到近百年來從器物畫獨立出來的新畫種,也有機會一睹融合了金屬粉、乾漆粉、金銀箔、玉石、蛋殼、貝殼等材料,以鑲嵌、灑潑暈金、罩漆等特殊技法創作出的新意境。即日起展出至六月十日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研究:在飛機上睡覺前喝酒 威脅心臟健康
加國亞省班芙公園夢蓮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今夏去歐洲度假?加拿大發旅行警告
組圖:2024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集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