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漢墓被發現 隨葬品精美罕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0日訊】29日﹐北京亦庄地區一座罕見大型多室漢墓被考古工作人員清理挖掘出來,其規模之大、隨葬品之精美為北京南城之最。在出土的隨葬品中,一柄鑄造精良的青銅刀尤為珍貴,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實用類的青銅佩刀。

據京華時報3月30日報導﹐這座大型多室墓出土了近30件隨葬品,陶狗、陶水牛、陶雞、陶俑等制作精美,保存完好。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批“剪輪五銖錢”判斷,此墓年代應為東漢末期。

這座大型多室墓坐北朝南,共有前室、兩個側室和兩個后室,共五個墓室,加上墓室前方的一段甬道,格局頗似“五室一廳”。墓室長約7米,寬約5米,墓室底部距地面3.7米,全部為繩紋磚所砌。在前室通向后室的兩條甬道上方,兩個拱形的“船篷頂”還完好地保存著。考古專家說,一般前室上方應是穹廬狀頂,但開掘時此墓已被盜過,“穹廬頂”被破坏。在這座大型墓葬中共發現4具尸骨,其中墓主人尸骨位于前室,一個側室中的尸骨頭骨較小,似是女性,估計應是墓主人的妻妾,后室中兩具尸骨剩余較少且比較凌亂。

在出土的隨葬品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把鑄造精良的青銅佩刀。這柄刀長69厘米,寬約2—3厘米,刀柄長約12厘米。市文物研究所的專家說,從鋒利程度和長度來看,這把刀屬于實用類的佩刀或戰刀,應該是墓主人生前隨身之物。由此推斷墓主人并非普通百姓,應該是有一定地位的大戶或者武士一類。在以前北京地區發現的隨葬刀具中,大多是只有10厘米長左右的削刀,用來刮竹簡等,屬于“文具”,而這樣的實用類刀還是首次發現。

考古專家說,漢代由于戰亂頻仍,北方地區地廣人稀,平民的生活條件不高,因此墓葬多以單室、兩室居多,這樣大型的五室墓葬實屬罕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經過徐州市博物館和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家的長期考察研究,江蘇徐州北洞山漢墓的墓主被確認為西漢楚國第五代楚王劉道。新華社報導,上世紀八0年代中期,徐州市北郊北洞山漢墓發掘後,隨葬品中沒有出現表明墓主姓氏的文字依據,考古界對墓主身份一直存有不同觀點。近期,考古專家研究發現:北洞山漢墓「鑿山為藏」的方式及其形制規模,與已發現的同類型龜山二號漢墓、石橋東洞山漢墓相似,但規模更大,結構更複雜。龜山二號漢墓為第六代楚襄王劉注的陵墓,東洞山漢墓為西漢中晚期某代楚王(後)的陵墓。因此,考古人員判定,北洞山漢墓這樣浩大的工程,非楚王莫屬。考古人員推定徐州西漢早期幾座楚王陵墓早晚序列為:楚王山漢墓、獅子山漢墓、馱籃山漢墓、北洞山漢墓。而獅子山漢墓的墓葬形制帶有明顯的由石坑豎穴向橫穴洞室過渡的特征,在隨葬品方面,獅子山、馱籃山、北洞山又有諸多的內在聯係和繼承關係。對照楚王世系,早期尚缺一座大型漢墓。因北洞山漢墓出土錢幣中有屬文帝四銖半兩和武帝建元五年以後所鑄四銖半兩範疇的,故北洞山漢墓主人應為西漢第五代楚王劉道,墓葬絕對年代為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或稍後。
  • 雙鉤填彩畫法
      
    西漢馬王堆十號漢墓出土的帛畫可說是中國古代雙鉤填彩畫法的代表性作品,該畫上部(天)所表現的神話傳話題材,佈滿了蟾賒、玉兔、龍、豹、蛇身人首等怪獸,也有金 烏、鶴、鴻雁等仙禽及人物,鶴用白描畫法為主,其餘人獸皆填重彩(礦物性顏料為主),有些地方略加暈染,色彩格外鮮明。唐代繪畫及卷軸畫中可以看到唐畫多以雙鉤填彩畫法為主。元代畫家任仁發的「二馬圖」,繼承了唐代韓干與北宋李公麟畫馬的寫實風格,線條纖細,賦彩淡雅典麗,採用薄而多層次的罩染方法,特別注意明暗面的暈染以期把握毛膚的色澤和質感,是寫實表現法的典型,與清朝朗世寧融合西畫光影的表達方式相比較,任仁發的馬更具有傳統的風味。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趙鼎剛強不屈,保國忠心九死不移;朱穆專心攻讀,狀似痴愚。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 趙奢沒有因為許歷地位低就輕視他,而是謙虛地採納了許歷的建議,所以才能以弱勝強,打敗秦軍。
  • 王豹善於唱歌,淇水附近的人受他的影響,也擅長唱歌。董狐據實書寫史事,不隱瞞作假。
  • 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沈善寶,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