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人文學會《中華文化系列講座》第一百講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訊】2004年4月17日是華美人文學會主辦的《中華文化系列講座》第一百講。2004年也是中國文豪老舍的105歲誕辰年。為慶祝《中華文化系列講座》第一百講並紀念老舍,華美人文學會專程從北京請中國現代文學博物館館長老舍之子舒乙先生來紐約作關於老舍的專題講座。

 舒乙,1935年8月16日出生於青島,滿族,北京人。青年時留學蘇聯。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報》連載。1984年入中國作家協會,參加籌備中國現代文學館,1985年開館後歷任副館長,常務副館長,館長。1986年出版第一個散文專集,一直以創作散文、傳記為主,兼寫文學研究論文,已出版《我的風箏》、《老舍》、《現代文學瑰寶》、《夢和淚》、《老舍簡傳》等專著13部,獲多種獎項。舒乙是中國博物館學會副會長、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民族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老舍研究會顧問、是博士生導師。

  舒乙先生愛好美術和書法,1999年3月曾在美國洛杉磯市舉辦個人畫展,並分別榮獲Monterey Park市和Alhambra市榮譽市民稱號。

  舒乙當日將作兩場講座。上午10點到12點,他將主講《從正紅旗到五星旗﹕老舍其人》,下午2點到5點,他將主講《從平民作家到人民作家﹕老舍其文》。下午1點到2點,將放映大型文獻傳記專題影片《老舍》。這一影片由舒乙提供,是首次在國外放映。本片以精湛鏡頭攝取了自1899-1966年間,老舍先生人生的重要里程﹔集史實性、學術性、藝術性為一爐,有若干手稿、版本、文物、史料及照片、新聞記錄片斷為首次披露﹔形象地展示了人民藝術家老舍在小說、戲劇、曲藝、詩歌諸多領域的卓越建樹﹔根據其原著改編的多部影視作品之精彩片段,令你一飽眼福﹔老舍夫人胡潔青及巴金、冰心、曹禺、臧克家、於是之、石羽、張瑞芳等多位文學家、藝術家談老舍,透露許多鮮為人知的事例,使你耳目一新。國內外各處老舍故居和足跡也一一實錄。在這兩場講座中,舒乙先生將從老舍家庭成員的角度介紹這位世界文學文豪。他將詳細介紹老舍的生平、作品、人品和老舍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講座過程中將穿插放映老舍創作的劇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50年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鬚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 者。華美人文學會將向與會的每一位聽眾贈送老捨代表作《茶館》的DVD紀念光盤。

  在上午的講座正式開始前,還將放映北京電視臺錄製的介紹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專題電視片。時間為9:30-10:00。

  會費﹕15美元 (包括三次活動﹕上下午的講座和中午的電影)。如只參加上述任何一次的活動,會費為10美元。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澤西州改進交通攔截法
繼9月全球裁員後 ETS再度大裁員
新澤西竊賊作案新手段 癱瘓安全監控系統
新州簡訊 警方執法 父母須為違反宵禁令子女受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